当前位置:学院主页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创新课程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发布日期:[2007-10-23]

    胡锦涛同志希望全国青年“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大学的教育如何在这一方面发挥作用呢?要不要给大学生开设创新课,创新课程对大学生创造能力有没有积极的作用?众多学者意见并不一致,有的认为创新能力不是上课教出来的,它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需要天赋,又需要一定的环境。社会、家庭、学校等环境都有一定的作用,它是要靠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薰陶出来的并不是靠一两门课程的学习能办得到的。自50年代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60余所大学开设创造工程课。1980年起我国逐步在上海交大、广西大学、清华、同济、理工、东南、西南交大等48所大学,先后开设了创造工程课。近几年叫创新学的日益增多,他们一般是为选修课30学时左右。1987年,七所大学成立了创造教育研究所。随着我国政府对创造、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深化,开设这门课的院校越来越多,他们的看法是开课总比不开好。何况,现在政府号召了,决不能落后。他们也能列举出个别的案例证明上创新课有好处,但缺乏严谨的科学论据。 
  当今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非常之快,人们形容为“知识爆炸”,大学生们要学的新东西太多太多。大学的管理者和老师们面临着艰巨而复杂的教改任务,学制不能延长,学时无法增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过时的知识剔除出去,将最新的知识补充进来,让大学生走出校门时成为学科前沿的访问者,而不是科学史上的回顾者。大学校园的学时就显得更为珍贵。在这比金子还要宝贵的“学生学时”里,开设创新课的有无必要性,就取决于它到底能不能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仅凭粗线的印象,大概他估计个别的案例是不能给人信服的。
  本研究对美国学者尤金设计的创新能力测量方法,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加之适当的改造。在某高校2002级大学生创新课开设之前,课程结束之后分别进行了创新能力的测试。其结果经过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课程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课之前各班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创新课之后有了提高,仍存在统计学差异,这表明创新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指望几十个学时的课程就能把所有同学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同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面。学生自身前后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而团体之间的差异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了创新能力数据的高低在学生与学生之间比较,没有可比性,仅在自己与自己比时有价值;同时也提示了该数据大一定就意味着创新能力比别人强,只能说明通过学习后自己该数据增大了,自己的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了。
  创新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一项技能,因此需要长期的培养薰陶。尽管创新课有肯定的积极作用,但不能仅靠上创新课解决,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条件,政治思想工作,后勤工作其他公共课,专业课所有的师生员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创新的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持久不断的提高。


  最后,我们要提到的是一个创新课的教学内容,方法,考核(考试)的内容方法也要不断创新,才能达到提高教学的效果。国务院有关部门设置了创新能力证书考试,其通过率对老师学生的教与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能否拿到证书是现实的,可见的;而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思维的开拓则是潜在的,隐性的;前者是硬指标,后者是软指标。如不注意创新考证本身的创新,则可能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