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院主页

探寻小村落记忆,品读白鹿原文化
发布日期:[2017-08-29]

    提起白鹿原,除了关中人通晓其地理位置,更多的人应该是从已故的陈忠实先生笔下的《白鹿原》而得知的。想要知道究竟什么是白鹿原文化?那么就不得不去了解白鹿原村落,因为,白鹿原村落就是记载白鹿原文化最鲜活的载体,是其最原汁原味的记忆。
    8月25日,天气由持续已久的艳阳高照转为了绵绵细雨。早上5点40分左右,马金玲老师和王多老师就已经起床,分别准备从西郊和南郊赶往东郊的文化调查村落。今天她们的调查村落是位于白鹿原的水沟村、唐家寨、肖家寨以及赵家巷。
 

第一站:水沟村——小村落,大变化
 

    早上8点20左右提前到达目的地,为了提升效率,通常会先在村子里探索路线,也会在无意中收获意想不到的小惊喜。这不,遇到了热情大方的张金芳女士。  

  
    被采访者张金芳女士讲述了水沟村的由来和变迁。水沟村最早居住的地方有“六沟、八坡、一道塬”之称,因而就取名为水沟村。该村现在的地理位置是搬迁而来,原来在下面的火车道所处的低地。当时人们居住的是窑洞,那时人口较少,树较多,并且有泉水。原址有一条道是丹凤、商洛、蓝田人通往西安的商贸必经之路,很多人挑着担子去现在的建工路一带卖核桃和柿子,长途跋涉会选择在水沟村歇脚,因而在水沟村一条街道自然形成了一个贸易市场,在当时也算是商贸村落。


    1985年,由于窑洞在下雨的时候会形成“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现象,因而全村搬迁到高地,如今水沟村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紧临纺织城,家家户户盖楼房,搞出租,出国务工等,经济收入进入多元化模式。
 

第二站:唐家寨村——小村落,大文化


    大概10点左右,我们顺着之前摸索的路一路打听,爬坡上塬。此时雨越下越大,20多分钟后终于找到村委会,热心的唐成书记不仅找来了退休的老书记还找来73岁的大爷以及自己的爷爷。 


    在他们神采飞扬的讲述中,了解到这是一个相当具有文化故事的村落。该村的原书记李建鹏就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从事唐三彩的烧制已经30多年了,如今建立了自己的唐三彩烧制厂,还新建了一所唐三彩烧制技艺传习基地。该基地不仅可以展览该厂的作品,还可以接待国内外的学生团体,让他们更好的了解体验唐三彩工艺的制作过程。


    采访完,我们受邀坐上了老书记的车参观了该传习基地,基地仿古式建筑,浓浓的中国韵味,里面的唐三彩作品让我们更是赞不绝口。想不到小小的村落,却蕴藏着大大的文化。    
 

第三站:肖家寨——小村落,大奉献


    该村位于唐家寨之上,路程较远,走路最少40分钟。值得庆幸的是,上一个村子的书记担心我们走路太远外加吃不到午饭,他就热情地开车送我们下塬吃饭,又帮我们联系好肖家寨的书记,最后还开车送我们到该村委会。遇见这样热心的书记,觉得是我们运气太好。


    接受采访的是一位67岁的马行文大爷。他告诉我们,相传明洪武年间,因村西头又两塚,故称双塚寨,清咸丰年间,因肖氏居住而改名肖家寨。该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一直只能以种植农业为收入来源。自从西安市政府将该村的沟底建了垃圾填埋场后,水质和空气受到严重的污染。平时水管放出来的水前7分钟都是受污染的黑水,而且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垃圾的恶臭味。听罢,老人和书记们都脸上露出了苦不堪言的神色。


    采访完后,我们只能通过步行走下塬,据说步行需要40多分钟。没有其他交通工具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沿着他们指引的方向顺塬而下,一路行走在恶臭的空气中。途中我们寻找到了填埋垃圾的深沟,半路也看到了江村垃圾沥渗液处理厂。遗憾的是我们未能得到同意进去参观,但也从与工作人员的沟通中简单了解到一些信息。当马老师问起:“你们在这儿工作,每天闻这臭空气受得了吗?”这位工作人员轻松的笑着说:“闻着闻着就习惯了”。多么让人心痛的乐观心态!带着这种沉重心情我们一路走着走着,那种心痛和无奈犹如那恶臭的空气许久……许久……不能消散。这些村民真是在舍小家,为西安这个大家,这也算是新时期的白鹿原精神了。
 

 

第四站:赵家巷——小村落,大热情


    为了让调查的工作能及时收尾,8月28日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前往另外一条路线的赵家巷。迟迟没有调查该村子,是因为之前讲村落故事的赵大爷去女儿家带孙子了,这不,听说我们要来就及时赶回了家。赵大爷告诉我们赵家巷最早方言叫赵坷台子,意思是地势较高的地方。由于过去灞河涨水之时,会淹及邻村,但是他们村就淹不到,可谓是地势优越。罗大爷还告诉我们,虽然他们这个村是一个小村子,没有太大的庙会、名人以及文化娱乐活动,但是他们村保存着一对青石门蹲,据推断最少应该有200年历史。在过去青石门墩只有富家人才有,用于镇宅子用,普通人家只能用木头门墩。


    “说曹操,曹操到”,青石门蹲的主人王亚玲就来了,一看就是一位非常爽快的大姐,她也是该村的妇女主任。采访完,她就领着我们到她家的后院参观那对青石门墩,青石门墩保存算是完好,只有一个在搬运过程中有了裂缝。拍完照,在我们正感叹她家后院里种植的各种各样花卉、蔬菜和果树之时,突然王大姐说:“对了!我去给你们摘核桃去,让你们尝尝新鲜的核桃”。还没来得及拒绝她的好意,王大姐就已经走到核桃树下摘起来了。临走时,王大姐热情邀请我们等她的百合开了,来她家赏花,平常也可以来她家作客。像赵家巷这样的城郊村落,虽然很多已经显现出了城市化的特征(地少、楼高),然而他们淳朴而热情的民风依然如旧.....
 

    正是因为白鹿原上大大小小的村落,因为村落里生活的人们,才逐渐形成了书中所体现出的白鹿原文化。这一期的村落探索可算是大开眼界,有赏心悦目的唐三彩传习基地,有日新月异的旧村落搬迁新面貌,有淳朴大爷热情大姐的招待,也有让人无奈心痛的被污染恶臭充满的垃圾填满沟。在此,最想呼吁广大市民,希望大家在享受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时,莫忘深受其害的可爱可敬的肖家寨、江村的村民们,在此向他们致敬!也期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到白鹿原村落文化、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保护。(文/王多    图/马金玲  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