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院主页

思源滋兰讲堂丨著名文化学者、丝路文化宣传大使肖云儒教授解读“地球之虹”
发布日期:[2019-06-27]

      2019年6月24日下午,著名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肖云儒教授作客滋兰讲堂,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展示中心作“地球之虹”主题学术讲座。我校副校长赵惠霞教授、文学院院长、副院长、各教研室主任及中文系、传媒系师生共8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院长主持。

著名文化学者、丝路文化宣传大使肖云儒做客滋兰讲堂

      肖云儒教授围绕丝路是世界第一路、自己三次丝路万里行的切身感受,以及丝路精神三方面讲述。他说,丝绸之路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1877年命名,从地理位置上看是围绕北纬25度—42度之间的地球之弧,从经济角度上看是世界上含金量极大的钻石链,所辐射的人口达到40亿人。从精神层面上讲,它是地球之虹,即地球彩虹,由多种颜色构成,象征着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的融汇交流。他认为,丝路不仅启动了世界文明第一个轴心时代,奠定了世界最早的文明版块——以欧亚为中心的大陆文明,同时奠定了儒释道三足鼎立的中华文明的构成,包括中国的造纸术与印刷术等也是通过丝路传播,催发了欧洲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诞生,从而改变了欧洲和世界的命运和格局。

      肖云儒教授还谈到了他所经历的三次丝路之行,讲述了自己在丝路上曾经“6次乘坐汽车,14次空中飞行,3次乘坐海轮”的经历。这些丰富的丝路经历被他自己概括为:“三热”、“三知”、“三心”三个词。其中,“三热”是指各国纷说的“丝路热乎”、所到各地的“丝路人热情”以及各地的“丝路经济热销”;“三知”指中国好、世界小及千年丝路情未了;“三心”则指政府很上心、企业很热心、老百姓很关心。

      在经过历史描述,亲身经历讲述之后,肖云儒教授高屋建瓴地对丝路精神进行概述提升,认为丝路精神多方面传承了中华文化,凝聚了“崇玉尚礼,和而不同”的中国精神,凝聚了“天下大同,人类共和”的中国理想,当代中国的“一带一路”是要走出去谋发展,因此要有博望眼光和高远格局,要拉起手来共同发展。他希望丝路是和平之路,玉帛之路。讲座结尾时,肖云儒教授再次对自己的讲座内容进行升华,指出“一带一路”是中国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转折,是对中国的文化考验,我们要重视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生态综合安全,发挥民间企业“第三只手”的作用,重视发挥文教交流项目的长效增值机制。

 

 

师生互动

      肖教授精彩的讲座感染了在场的全体师生,互动环节时大家纷纷围绕“西安作为陆上丝绸之路起点应如何进行文化传承与文化建设”“如何改善中国企业对丝路沿线国家进行援建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等问题提问,肖云儒教授从打造旅游中心集散地、将高校研究力量投入古丝绸之路问题研究、政府组织加强法制管理,塑造中国人在当地的文化形象等方面进行了解答。

      踏破青山人不老,丝路云履绘彩虹。文学院院长在总结发言里高度称赞了肖云儒教授的讲座,并即兴赋诗“八万里路云追月,三载春秋云履丝路,云儒师脚踏东西文化,千秋文章绘出地球彩虹图。”来表达自己聆听讲座的感想和感受。她认为,“地球之虹”是肖云儒教授脚踏实地,跨越千山万水走出来的一条世界彩虹路,他从国家战略视角,以学者的眼光高屋建瓴地审视“一带一路”的发展状况,讲座视野宏大、立意高远、鲜活生动,具有独特见解和思考,对我校开展研究和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次讲座持续两个小时,场内座无虚席,师生们全程认真聆听,现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肖云儒教授以丰赡的内容、幽默生动的语言、深邃的思考给师生们展现了“一带一路”的价值和意义,师生均表示受益匪浅。(文/吕旸;图/纪宇卿) 

      【专家简介】

      肖云儒,著名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书法家,曾任中国文联全委、陕西文联专职副主席,陕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陕西策划协会主席,国家级和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现为陕西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员。20世纪60年代提出“形散神不散”的散文观。80年代所著的《中国西部文学论》是中国西部文化第一部理论著作。三次参加“丝绸之路万里行”,先后到达罗马、印度、中东欧32国90多个城市,出版《西部向西》《丝路云履》《丝路云谭》《丝路云笺》等著作,被授予中国首位“丝绸之路文化宣传大使”称号。曾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成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广电部“星光奖”等国家省部级奖项20多项。2013年西安交大设立“肖云儒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