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借鉴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6-08-01]

--------------------------------------------------------------------------------

  [摘要]1997年以来,台湾本科层次以上的高等技职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 成为高等技职教育的主体,为经济建设和职场培养了优秀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受到企业的欢迎。而以就业为导向,重实务、重能力培养也成为高等技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特征。大陆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本科层次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提出了要求。发展应用性高等教育,培养大量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为一些本科高校从学术性高等教育向应用性高等教育转型的探索。因此,对台湾高等技职教育进行分析,可以为大陆的改革探索提供借鉴。
  [关键词]台湾 高等技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鲍洁(1956- ),女,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北京 100101)
  一、台湾高等技职教育概况
  台湾的教育分为两大系统,普通教育与技职教育。在这两大系统中,高等教育亦分为两大系统,高等学术(普通)教育系统与高等技职教育系统。学术系统的高等教育包括普通大学、学院、师范院校等,技职系统的高等教育(本文称为高等技职教育)则涵盖了科技大学、技术学院及专科学校。学制包括专科(二专、五专)、大学部即本科(四技、二技)、硕士和博士。在1990年以前,因技术学院只有1所,高等技职教育的探讨多以专科学校教育为主。1990年以后,由于技术学院的新设、改制和改名科技大学,以及普通大学增设技术院系等的影响,到2005年,高等技职院校已有科技大学22所,技术学院53所,大学附设技术院系31所,专科学校仅有17所。在高等技职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与结构方面,呈现出专科学生人数结构比例大幅下降,大学部及研究生人数结构大幅上升的情形。因此,高等技职教育所探讨的范畴,除专科学校外,主要以技术学院、科技大学为重点。从学制上看,主要以大学部(四技、二技)为主,即本科为主。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定位明确,主要目标在于配合经济建设的需要,提供优质、适量的技术人力,为职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发展个人的潜在能力,增进个人的学习效能。“其系科(专业)设置以职场工作为核心,而不是以学术研究为核心,课程设计基于职场的工作需要及技职教育系统学生的特质,培养职场所需能力,使学生得以衔接所学,成为各级各类技术人才或专业人才。”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台湾本科层次高等技职教育迅速发展,为台湾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二、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专业设置。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和内容。目前,普通大学院校、科技大学和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均称为“系所别”,其中“系别”为本科,“所别”为研究生。普通大学(学院)系所设置依据“大学法”是以“学群”为单位,分为16个“学群”;科技大学与技术学院的系所设置依据“大学法”和“技术及职业校院法”,亦以“学群”为单位,分为8个“学群”,分别为工程技术、设计技术、农业技术、管理技术、海事技术、家政技术、医护保健技术、商业服务技术等,还强调增加设系的弹性。技职院校的系所(专业)设置主要是按照职业分工与就业市场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学生意愿、学校师资、设备、校舍等条件,规划开设的,侧重实用性,这是技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院校的主要标志,也是技职教育组织构成的显著特点。科技大学与技术学院的系所设置,紧密结合社会需要,不断开设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新型专业。如许多科技大学和技术学院都建有设计学院,开设的专业有:都市计划与景观建筑系(朝阳科技大学),主要研究方向有:都市实质规划与设计、生态与景观设计、地理资讯系统与空间分析、不动产与土地开发、都市与经营管理等。流行设计系(岭东科技大学)的特色是整合服装、发型、美容、彩妆与艺术设计思维的应用理念,培育具有人文品位与敏感捕捉时代潮流的流行设计专业人才。因此,系所的设置已越来越多元化,超出了八大学群所能涵盖的范围。
  2.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类型与规格的重要体现。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是“法定”层面的目标,依据“技术与职业教育校院法”,科技大学与技术学院以传授、研究发展应用科学及实用技术,培养具有职业道德与文化素养之各级专门及技术人才,服务社会,促进发展为宗旨,以培育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第二级是部定类群层面目标。所谓类群,是自1997年底开始台湾“教育部”为改善现行各级技职教育课程与专业设置问题,以适应未来产业人力需求,将各级技职学校专业设置与课程发展整合,将技职教育所有科系归并为7大类17群(外加1个一般科目群),进行“技职体系课程纲要”的制定工作,推广技职一贯课程规划。各级技职教育学校的教育目标与其在所面对的产业发展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息息相关,教育部技职一贯课程规划中对各类群按不同层级的学校规定了群培养目标。例如:电机与电子群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即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是:(1)培养健全之电机与电子信息相关的高级技术人才,能担任电机与电子信息相关知识与技能,并具相当于甲级技术之专业能力。(2)培养继续进修之兴趣与能力,以奠定终身学习及生涯发展之基础。(3)培养学生具敬业、负责、勤奋、合作等职业道德。(4)培养学生兼具人文素养与科技创造、研究和发展,以及适应与改变环境之能力。第三级是专业层面目标,它规定了开办的专业面向实际应用的具体培养目标。
  3.课程设计理念和方法。由于台湾高等技职教育是以满足社会的人力需求,发展个人的潜在能力,增进个人的学习效能这一基本目标为目的,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职业市场所需的职业知能,生涯发展所需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使学生由实务中习得相应的技术知识和能力,辅以相对的学理,以便学生在技能中求发展。因此,高等技职教育的定位,其一是提供学生适性发展及多元学习的环境;其二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进入职场的就业能力及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开设课程及内容的确定,是由各校自行制定的,即以学校本位课程为主。课程设计遵从的理念是必须基于职场的工作需要及技职教育系统学生的特质,培养职场所需要的能力,促使学生专业技能的养成,人格培育的均衡发展,尊重学校发展的特性。课程开发的原则是强调连贯统整,讲求务实,学生中心,未来导向,效标明确。而课程开发的依据是遵从哲学、价值观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分析产业需求、职业要求、所需培养人才的能力要求,以此进行课程设计。课程开发采取的模式如图所示:
  课程开发的方法是从行业分析入手:运用Delphi法,进行行业(Occupation)——工作(Job)——任务(Task)——技能(Skill)——操作(Operation)等的分析,确定未来工作所需的能力目录和能力标准,然后制订教育目标,进行课程内容和活动的规划,以及课程评鉴(评价)活动。由于课程设计是以行业分析为起点的,所以技职教育课程的质量评估是检验学生是否具有明晰的生涯目标(升读相关科系比率/学用合一率)、基础能力(升学率)、专业能力(证照考试合格率/就业率)等。
  4.课程特点。台湾高等技职教育本科开设的课程有以下特点:(1)必修课程少,选修课程多;(2)基础课程分类开设,且体现出“广、浅、新、用”的特点;(3)实务课程占有较大比重,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且注重在实务中学习掌握技术;(4)没有毕业设计,而是在第三、第四学年安排“实务专题”制作课程,一个“实务专题”一般需要1年到1年半的时间才能完成,题目来自于业界,题目可由教师确定或学生自己获取。
  “实务专题”是台湾技职教育本科课程与普通大学本科课程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科技大学与技术学院开展“实务专题”课程的目的与作用非常明确:是为了满足科技与产业发展的用人需求,通过实物专题制作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并通过课程实施,来培养学生自行获取信息并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一个具体的实际成品的能力。期间会由教师与学生约定时间,请学生报告进度,并随时与学生讨论实作进行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这可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各项基本概念与原理融会贯通。并可培养学生针对题目,广泛收集相关资料,进而自行学习研究的能力。使学生能将以往所学的各种理论,应用于实务经验,以期日后能应用于产业工作中。“实务专题”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精神,协调工作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品质,如人文精神的陶冶、职业道德的养成、批判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以培养学生成为兼具人文与科技素养的高质量人才。通过“实务专题”课程亦可使学生了解报告的撰写方式,训练学生的报告撰写能力,在课程教学中也形成了学生与指导老师的良好互动。由此不难看出,“实务专题”课程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实务制作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5.教学方法。教学是使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在台湾科技大学和技术学院的教学中,教师非常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适应高等技职教育规律与技职教育的学生。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认知性教学法、情意性教学法、技能性教学法(适合学生掌握技术而非学习理论知识的教学法)、适应性教学法(适应学生个性为主的教学法,如协同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个别化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等)、科技性教学法、实务教学法(通过产学合作的途径)等等。此外,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在教学上的突出特征还有:(1)很大一部分基础课程是由专业教师讲授的,如数学课程中高等数学主要讲微积分,一般由数学教师任教,而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则由专业教师讲授,很多数学方法由专业案例引出。这一措施把学科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专业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学科理论知识“广、浅、新、用”的尺度。(2)非常重视对教育对象特征的分析,各科课程的开设,都要考虑所招收的中等技职教育学生的基础、特长,课程内容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学生是否能理解和掌握,以此作为教学的基础。(3)职业素质教育和养成是教育的重要目的及课程设计的重要目标,同时职业素质教育主要寓于专业教学、实务专题和劳作课程中。
  6.评价标准。由于台湾的高等教育存在两大体系,因此台湾高等教育本科层次的评估方案同样有两个,一个对普通大学实施,一个对科技大学与技术学院实施。两个方案既有共同之处,反映出本科教育的共同规律;又有不同之处,反映了技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应用性特点。两种方案最主要的差别是:(1)在教师评价层面:普通大学的评价方案强调教师的学术研究和取得的学术性成果,科技大学在教师评价中则仅以上述学术标准为参考,主要看教师在产学合作和帮助企业技术提升与技术研发中的表现,以及取得的专利数量等。(2)在学生评价层面:普通大学重视学生的学术表现,而科技大学更注重学生在“实务专题”课程中的表现,取得职业证照(证书)的人数、毕业生就业率及在就业中的表现等。(3)在课程评价层面:普通大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由资深教授组成的专家进行评价,课程内容要反映学科发展状况。而科技大学的课程必须有产业、行业界专家参与评价,强调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必须首先满足产业需要,而非学术发展的需求。
  7.产学合作。开展产学合作是台湾高等技职院校的突出特点。产学合作的类型有16种,内容形式多样,且政府部门、科研管理部门、企业在推动产学合作中都发挥了作用。产业、企业和学校的互动关系,以及政策法规的约束与保障等,反映出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产学合作的开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产官学研界相互协调的一种保证机制。
  三、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分析及借鉴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在培养业界欢迎的应用性人才方面的一些本质特征值得我们借鉴:首先,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已经形成了发展高等技职教育的理念、价值观和学术氛围,使技职教育的定位、教育目标、课程设计、评价等已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符合应用性人才培养规律的共识与做法。其次,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培养的应用性人才坚持“实务第一、学生第一、学科服从实务和学生”等教育教学理念,在实施上已从培养目标、设计方法、评价标准、教师评价、课程实务等方面有系统的体现。第三,相应法律法规的健全和体系的完备,使得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定位、内涵、标准清楚,有效地保证了应用性人才培养对业界需求的满足。
  近年来,随着大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开始多样化发展的探索。但高等教育是一个系统,与以上台湾高等技职教育探讨范畴相对应的,是需要在本科层次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教育。而从这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来看,大陆与台湾地区还有许多差别。如:由于台湾技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与普通教育不同,是从产业需要和以职场工作为核心来设置的,教育类型的特征很明确;而大陆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仍是按照学科分类的方式来设置高等教育专业,因此难以体现多样化发展的高等教育的类型特征。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各层面培养目标的定位明确、具体,突出了技职教育类型与培养实务人才类型的特征,特别是对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均有明确的要求。大陆高等教育各层面的培养目标强调通用性,希望面对高等教育培养的各类人才,强调学生一般性知识能力较多,因此其应用性类型的人才指向不很明确。在大陆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中,其课程的导出是遵循专业主干学科——学科主干课程的思路,由教育界专家负责设计,几乎没有行业企业等实务部门专家的参与,并且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在教育部颁布的98个专业目录中都做出了规定。因此,较难从整体上设计培养应用性人才的课程系统,实施应用性教育。在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学中,由于对应用性高等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对应用性高等教育的规律掌握得还不够,因此,基本是沿用学术性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不太有利。此外,还缺少对学生状态的分析,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需求不清楚,难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设计缺少对学生分析的基础,难于因材施教,进而难以凸显应用性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目前,大陆本科院校的评估标准只有一个,对学术性高等教育与应用性高等教育同样适用。用学术性高等教育的标准约束和评价应用性高等教育,易产生不利于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影响。目前,大陆应用性本科层次高等教育的发展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认识到在大陆高等教育中发展本科应用性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当前重要的是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从精英教育阶段单纯学术教育的环境向多样化高等教育发展。而台湾本科以上层次的高等技职教育比大陆发展应用性高等教育先行一步,对于大陆发展应用性高等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