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主页

我院新发展理念与领导力研究中心兼职专家 陶建平教授撰文
发布日期:[2018-04-17]

增强互联网时代领导力培训的实效性

 

发表日期:2018-3-5 【编辑录入:zx】 【信息来源:《中国领导科学》杂志 作者:陶建平】 
     编者按 增强互联网时代领导力培训实效性,要做到“四个注重”:注重对理论文献的扎实把握,做经典的研读者;注重对网络信息的刻意挖掘,做自觉的“网格员”;注重对实际阅历的充分利用,做生活的有心人;注重对干部学员的深层触动,做实践的促进师。
 
     从培训者的角度来说,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最突出的是:信息来源特别广泛,信息传播特别迅捷,信息分享特别灵便。这给培训者带来了不少福利:搜索文献、积累资料相当方便,思路拓展、观点更新相对容易。但互联网时代也给培训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作为领导干部,长期身处实际工作一线,甚至以“领导”为专业,阅历丰富、情况熟悉。施训者叙述某个案例,受训者也许早就知晓;施训者引用某段材料,受训者可能立马通过电脑或手机搜到出处,看你从何处搬弄而来?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提升、增强领导力培训的有效性?本文认为要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对理论文献的扎实把握,做经典的研读者
 
     1、不要满足于从网络上获取知识快餐
 
     互联网时代知识快餐可谓无所不在。微博微信和各类搜索引擎上的信息大都属于知识快餐范畴。这些信息对施训者来说方便快捷,对受训者也是一样。越是容易获得的信息,价值也就越低廉。各种在网络上广泛传扬的信息都可能在短期内变成众人熟知的常识。依靠这些东西去开展培训,其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物以稀为贵。无人迹处有奇观。当大家都在轻松享用微博、微信上的知识快餐之时,你下功夫研读纸质图书,吸收、消化经典理论文献,从中获得的思想观点和启迪就有可能是相对特别的、少为人知的。一条微信,可能许多学员都看到过,而某本纸质书上的一段话,也许就没几个人读到过。所以,图省时省力,靠获取网络快餐是不足以施教的,必须高度注重对理论经典的研读。
 
     2、研读经典理论文献既要广泛又要深入
 
     广泛,就是要有相当的涉猎面。比如本人在百色干部学院讲《邓小平的人格魅力和领导艺术》这一专题。在备课阶段,本人下了极大的功夫,将所有能找到的主要著作和论文都阅读了。在了解相关的重要史实和主要研究观点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琢磨,将邓小平的人格魅力作了如下概括和表述:一是头脑:冷静独到,富于创造;二是眼光:高远深透,大局为重;三是肩膀:善于负荷,恪守原则;四是心胸:宽厚积极,信念不渝;五是肝胆:深爱国民,奋勇向前;六是身手:文武双全,踏实执行。不敢自以为这样的概括和表述十分精准、全面,但确实较为新颖独到、条理清晰、生动形象,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培训实践中获得了相当的好评。
 
     说到广泛研读经典,我认为还应该重视研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确蕴含丰富的、有益于现代领导力培训的思想和主张,值得认真挖掘。从1988年以来,本人花了大量时间研习中国传统官箴,开设了《中国历代官箴中的领导智慧》《中国历代官箴“趣”谈》《中国传统官箴中的官德修养主张》《中国传统官箴中的严实为官忠告》等培训专题。去年又开始讲授《<资治通鉴>中的修身齐家借鉴》,其实都是在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亮点和道德精髓。
 
     深入,就是要认真、扎实地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狠下功夫。包括古人所谓“向自家身心做工夫”,而不仅仅把别人写出来的文字用眼光扫描过去而已。英国著名作家约翰•罗斯金指出:“当你捧着一本好书的时候,你应扪心自问,‘我该不该向澳大利亚矿工那样工作呢?我们锋利的工具都带好了吗?我们的准备工作都无懈可击吗……’请你永远保持这种英勇无畏的矿工精神吧,尽管这意味着艰难困苦,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你梦寐以求的黄金是作者在书中表达的那种深邃的思想和他那广博的知识。他书中的词语就是含金的矿石。你只有将它们打碎并加以熔炼,才有可能点石成金。你的锋利的工具则代表着严谨、勤奋和钻研。而你的熔炉就是你那善于思索的大脑。如果以为没有这些工具,没有这些热情,就可以叩开出类拔萃的作者那扇智慧之门的话,那纯粹只是一种痴的白日梦罢了。而只有当你坚持不懈地进行艰苦卓绝的开采和经久不息的冶炼时,你才有可能获得一颗璀璨的金珠。”从中我体会到,只有通过深度研读,下一番思考酿造之功,对各种知识、信息进行梳理与选择,在阅读中优化对信息的理解,深化对知识的思考,在消化、吸收和判别中去探讨问题,才能建构自己的学识体系和逻辑框架。这是我们能够依赖的看家本领,也是我们的真正底气与可靠优势。
 
   
     二、注重对网络信息的深度挖掘,做自觉的“网格员”
 
     这里所说的“网格”,就是要对来自互联网的信息下“格物致知”功夫。对网络上亦真亦假、或虚或实的信息,能辨析清楚、看得深透,挖掘出表象或假象背后的本质规律。在网络时代,我们对网络信息不是能不能用、应不应用的问题,而是怎么用、是否善于用的问题。如能用得恰当,也会有良好的培训效果。所谓用得恰当,主要是指不能限于简单的转述,要进行精当筛选、深入分析。受训者都非常反感施训者简单地复制、粘贴来自网络的信息。他们期待并欣赏施训者引导自己去探究隐藏在社会现象背后的根源,分析深层次的事物本质,寻找发展规律,从中得到警醒,受到启迪。“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从外表看不进、听不到的东西,才是本质、真相,才有价值掩藏其中。因此,必须有意识地培养看看不见的地方、听听不到的声音这种能力。是否具备这种能力,在未来极为重要。”施训者千万不要陶醉于受训者称赞自己的培训课程“信息量大”。
 
   
     三、注重对实践阅历的充分利用,做生活的有心人
 
     1、注重对施训者自身阅历的充分利用
 
     每个人的阅历都是相对鲜活而有个性色彩的,不会那么容易与他人雷同。个人的阅历尽管有其局限性,但如果施训者足够用心,是完全可以从中提炼出有借鉴意义、引人共鸣的观点的。注重做实践的有心人,对自身阅历进行充分挖掘、利用,就能收到“心安理得”之效。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安而后能虑,止水能照也。”领导力培训的实效性也因此获得增强。本人所讲授的《增强领导效力的主体内功修炼》专题,有现代领导科学理论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论述等多方面的支撑,也有自身的体验、思考与感悟。
 
     需要强调的是,在培训中利用自身阅历、经验,不要一味沾沾自喜地炫耀自己在专业努力中取得了多大的成功。要让受训者感觉到你和他们是一样的普通人。你也会出差错,但你不只是在成功中长进,也从过失和挫折中获得教益。这才能对他们产生正面激励的作用,增强培训实效。
 
     2、注重对受训者阅历的充分利用
 
     强调这一点,也是由于它有助于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作为受训者的领导干部都是具有丰富的工作生活阅历的人。正如美国领导学大师沃伦•本尼斯所指出的那样,许多领导者在成长过程中,都体验过一段改造性的、“熔炉”般的经历:“伟大的领导者就是金子,而考验就是熔炉。”熔炉可以是逆境、失败,也可以是其他各种各样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转变了他们,让他们发现新的自我。“一个人如果不对自己的经历加以思考、分析、审视、质疑、反思并最后理解,那么这些经历就并不真正是他自己的经历。关键是要利用经历,而不要被经历所利用。”让受训者分享与交流各自经验和阅历,可以成为培训内容的重要补充,让培训更接地气、更有多样性。所以,培训要注重以受训者为主体,调动他们全身心参与,进行多感官学习。受训者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对于培训实效有很大影响。本人在培训实践中曾经以“熔炉与顿悟――我所亲历的领导片段及其感悟”为题,组织受训人员进行全班交流。在事先动员、布置的基础上,让他们对自己工作经历中某一特别的、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事件或片段进行认真回顾、思索,提炼出各自的感悟。让大家在相互交流中获得启迪、借鉴,共同分享“百家宴”上的经验佳肴和思想佳酿。实践证明这是非常必要也非常有益的。因为,“对于我们的经历,我们大多数人的做法是将其搁在一边,就好像是塞进裤子的后兜里,等将来用到时再拿出来看看。但真正的领导者会不断地将它们翻出来,对它们进行检查,看看能从中得到什么经验或教训,并考虑怎样有效地将它们表述出来”,“以清晰明确的方式传达给别人。”
 
   
     四、注重对干部学员的深层触动,做实践的促进师
 
     1、学习培训重在让知识融入实践
 
     “学习就是经历一种自身的转变。人不是去把学问当成财物堆积起来,而是要用知识让自己脱胎换骨。学习的目的不是去占有,而是让知识融入自身。”在培训课堂上,施训者与受训者的空间距离有限,用双脚跨越这段距离轻而易举,可要让思想、观点跨越这段距离,达到融入自身工作、生活实践的效果,却并非易事。
 
     2、让知识融入实践,需要深层触动受训者
 
     要增强培训实效性,培训者不能满足于给学员讲道理,而要注重推动他们切实践行做人、为官之正道。面向成年人的领导力培训,要获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不在于课堂上给学员讲述多少他们不懂的道理、没有听说过的道理。好多领导干部活到一定年纪、升到一定岗位,好多道理都是懂的。但仅仅懂是没什么用的。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违法犯罪、身败名裂,并不是由于他们不懂得相关的道理。有些人甚至可以把道理讲得头头是道、精彩绝伦,但他们还是出问题。其中蕴含的启示是:比“懂道理”更重要的,是在懂了之后能按照道理的要求去做。“知道”不等于“做到”。培训要努力推动受训者“做到”,即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培训不是关注学员知道了什么,而是关注学员知道了这些内容后,可以做些什么。……从逻辑上知道一些事情,与一个人体验过后从心理上有意愿去做一些事情,是完全两码事。”领导力培训,一定要有“心灵的钩子”、有“思想的闪电”,也就是能够深层触动受训者思想心灵的内容。领导力培训要特别注重挖掘。尽量往实处挖,不要做“讲大道理的专家”。大道理不是不能讲,但要尽可能讲实讲透,讲到人的心坎上。
 
     比如,本人在讲述自我激励时,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讲我在20多岁时曾给自己写过一句口号“我很笨,可是我很勤奋!”事实上,我从小就是一个笨头笨脑、笨嘴拙舌、内向孤僻的农家子,在村里没有人觉得我长大后会有什么出息,也从来没有人认为我是当老师的材料。现在我发现,那么多年的老师当下来,还是有长进、有提高的。究其原因,原来是我从一种循环中持续受益。即通过用心工作赢得各方一定程度的认可,在这种认可激励下更加用心去工作,因为更加用心工作进一步强化各方的认可……。这种循环持续下来,自己对从事的工作越来越有热情、有动力,越来越有能力、有成果。这道理说起来既不新鲜也不深奥,可取之处只在于真正做到了,从而推动了自己的成长、进步。对于当领导的人来说也是这样。许许多多的人间传奇,就是缘于普普通通的人将美的心愿、好的道理化为实实在在的持久行动!好多受训者听了以后,都表示有共鸣、受触动,能够对他们产生激励、推动作用。
 
     3、要深层触动受训者,需要言必由衷
 
     要通过教育培训去深层触动人、影响人,推动受训人员践行为官做人之正道,首先施训者要信奉并身体力行之。培训课堂上所有的话,都不应该只是说给别人听而已。专门说给别人听的话,人家通常也是不可能听得进的。有些干部培训活动之所以实效性不强,恰恰就是因为台上的人口是心非地讲,台下的人装模作样地听或者闭目塞听。言不由衷、以空对空,自然徒劳无功;所论所述发自内心,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心与心深度交流碰撞,才会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本文作者
 
     陶建平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廉洁人生教育宣讲团副团长,广西领导科学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