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主页

戴晓曙:关心关爱干部心理健康的实践创新
发布日期:[2019-02-22]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关键在于各级执政骨干队伍的状态如何,在于能否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面对新时代、新特点、新任务和新考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要求,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干部正向激励体系,真情关爱干部,关注干部身心健康,提高干部心理素质,加强干部心理健康服务,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干部心理健康是新时代干部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正常生活、完成工作、应对社会、成就事业和获得幸福的重要保证,也是人的整体健康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对人的健康定义是:“身体的、心理的(精神的)以及社会的良好状态。”这说明,人的身心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身体的感觉是人的健康状态的测量器和晴雨表,是人体这个健康整体的综合反映,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于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研究,在原有对心理素质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心理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上,国内与国外有明显不同的解析语言体系。中国共产党从创建起,就一直重视加强对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语言体系中,“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就包括“谈心谈话”“思想交流”“心理疏导”“舒解情绪”“关心爱护”的含义。早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提出“任人唯贤”干部路线和“才德兼备”干部标准的同时,就强调“必须善于爱护干部”。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反复强调:“掌握思想教育是我们第一等的业务”,“进行个别谈话,开干部会,用这两种方法来做工作”。陈云在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期间提出,党的干部政策就是四句话,一是了解人,二是气量大,三是用得好,四是爱护人。新中国成立后,在党执政初期,毛泽东多次告诫全党,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为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改革开放以后,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2009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对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2009年1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关心干部身心健康”。2010年4月,中央组织部《组工通讯》发表组工言论,要求切实关心干部心理健康。2011年11月,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印发《关于关心干部心理健康、提高干部心理素质的意见》。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2018年5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进一步要求在新时代对干部要做到“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并再次明确对干部要“关注心理健康”。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真情关爱干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关注身心健康,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印发《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把心理健康列为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之一。
毋庸讳言,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学科正式建立起交集,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广大干部既是个体,但同时又是社会的公职人员。干部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其出现与存在从根本上反映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改革开放之初,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心理学的重新恢复并逐渐兴起,推动了社会环境变化对干部心理与思想行为变化影响的研究,心理学由此为干部工作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20世纪80年代初期,心理素质测评方法开始进入后备干部选拔工作。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批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学的书籍,主要有王明方《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1985年),刘达临《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学》(1985年),王树茂《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1986年)等。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后,国内从1996年开始出现以公务员心理健康为重点的学术研究文章。2005年之后,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逐步成为学术研究文章关注的重点,调查研究对象从厅局级领导干部到基层乡镇干部,从党政机关到事业单位,涉及全国东中西部近20个省(区市)。组织人事部门从2006年开始,组织力量对干部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连续调研,就干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影响干部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需把握的主要关系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从改进干部考察考核、加强日常谈心谈话、有针对性地做好关心关爱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干部心理健康服务的对策措施。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组织专家编写了《维护你的心灵—现代社会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导读》;浙江省公务员局专门组织编写《公务员心理调适与健康人生》培训教材,印发给全省公务员人手一册。以上这些都充分说明,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二、正确认识现阶段干部心理健康的问题特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分为三种状态:第一种是心理健康,这一类人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负面心理因素,但有较强的自我调适能力,总体上心理状态是健康的;第二种是负面心理因素持续时间比较长,但还没有出现心理疾病的有关症状,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预防;第三种是心理疾病,不良心理因素上升为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狂躁症等,这一类人只占很小比例,需要及时治疗、积极关怀。
干部队伍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负有特殊责任,但他们也和普通人一样会遇到心理健康问题。干部心理健康是指智力、情绪、性格等精神方面的健康。心理健康,工作和生活中就会表现出坚定执着、乐观自信、沉稳平和、奋发有为、严谨自律的良好精神状态,反之,就会焦虑、抑郁,甚至心理严重失调,导致精神崩溃等严重问题。从实际情况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快、工作任务量的增大,心理健康已越来越成为干部工作中需要给予足够重视和认真对待的问题。特别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脑力劳动是领导者的重要工作方式,心理健康是保持较高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作为一个领导者,每日每时都接触大量的信息,面临各式各样复杂的情况,需要从主观上对这些信息加以认知筛选。在这一选择性的知觉过程中,认知扮演着诠释注意信息的角色,对信息加以辨识,发现其意义并据此得出结论,从而正确地分析和判断形势,作出科学决策。健康的认知和思维是检验一个人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准。
从年龄层次看,越是年轻干部越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运用国际通行的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显示:35岁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以上年龄段平均得分依次为124.66、120.42、117.28、115.31。测量的分数高说明心理问题多,这一组数字从高到低,与年龄成反比,呈现出年龄越低心理健康问题越明显的趋势。35岁以下年龄段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这一年龄段入职大多8—13年,职业发展可能进入“瓶颈期”,同时面临工作与家庭平衡的问题,其中孩子的教育成长是重要压力源,因此从时间维度看,加强心理调适,对干部平稳渡过“35岁现象”很重要。
从职务层级看,心理健康问题U型趋势较为明显。测试显示:副厅级、正处级和科员及以下干部的平均分依次为116.97、116.29、115.00、118.21、121.23和131.98。这组数字说明,从厅级到副处得分与职级成正比,呈现出职级越低心理健康问题递减的趋势;从副处到科员得分与职级成反比,呈现出职级越低心理健康问题递增的趋势,显现了U型趋势。U型曲线可从“工作要求—资源支持”理论解释,要求越多或者资源过少都会引起心理健康问题,厅级干部如果心理状况较差,责任重是重要原因之一;科员等一般干部如果心理状况较差,部分是因为可依托的工作资源以及获得的支持相对较少。                             
从单位层级看,心理健康问题越往基层越明显。测试显示:省、市、县、镇四个层级干部平均分依次为110.25、117.42、120.98、129.64。这一组数字由低到高,与单位层级成反比,呈现出越往基层心理健康问题越多的趋势。乡镇干部心理问题较多,主要原因是基层干部与老百姓面对面打交道,站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第一线,琐事难事多、被动落实多。研究表明,越是直接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越需要情感投入,当难以得到理解或正确评价时,就可能陷入厌烦和困顿的状态,从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从单位属性看,党政机关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相比较而言要明显一些。测试显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平均分依次为120.68、115.64、107.43,机关比事业高5.04分,事业比企业高8.21分,机关比企业高13.25分,显示出党政机关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大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往往大于国有企业的变化特征。
上述这些情况虽然来源于局部抽样调查,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当然,很多情况并不能简单地列入心理疾病的范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是思想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讲,思想健康与否,与他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一名领导干部如果自觉做到注意学习,提高修养,锤炼意志品质,不断提高在各种压力、困难和考验面前自我调适的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和高尚情操,这样的干部心理自然健康。反之,如果领导干部个人私心重,患得患失,容易导致心理失衡,也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干部克服片面认识,调整各种社会关系,解决实际困难,可防止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其次是心理困扰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一般的心理问题只能说是心理困扰,而不能说是心理不健康。每个人在特定的时期都会有一些问题困扰自己,阶段不同,问题不同,表现出来的心态也不同。大多数心理困扰可以通过干部的自身调节来解决。所以,不是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心理健康问题,只有当一些负面心理因素影响到行为时,才能归为心理健康问题。
再次是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素质好坏与心理健康问题不能混为一谈。干部心理素质许多是与生俱来的,可以通过一些现代测试手段来评判,并且好坏往往是相对的。但心理健康问题是在干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是与干部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密切相关的,也是多变的。
最后还需要关注个人性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描述干部的性格时,常用“内向”“外向”来形容。有人认为,“内向型”干部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外向型”干部可能没有问题。从心理学研究的结果看,“内向型”如果走极端,可以发展为精神病;“外向型”如果走极端,也会得神经症。所以,不能单从性格来看某个干部心理是否健康。
 
 
三、建立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需要实践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应该覆盖宏观层面的社会心态、人际和谐、幸福感、道德风尚和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是社会治理体系的一个方面。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则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侧重于解决社会公众心理健康问题,涉及病理学、医学、心理学等,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和基础。各级干部是党执政的骨干力量,其中基层干部是最接近群众的公权力行使者,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心态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周围群众心态,而且决定着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的实现。因此,建立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尤为重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地方坚持问题导向,对建立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将干部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异常问题干预和心理危机事件预防结合起来,已经出现了服务外包模式,培训中干预模式,组建自己的服务机构模式,党委主导、部门联动、专家业务支撑模式等多种干部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但是,工作进展还很不平衡。由于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不够,对心理疾病还存在较多的社会偏见和误会,还有些干部由于怕影响个人升迁,对心理疾病更是讳莫如深。同时,由于干部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对患有心理疾病和出现心理异常的干部,组织上还缺乏一套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应对机制。实践需要加强干部心理健康服务,而建立符合新时代需要的中国特色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创新。
一是将心理健康纳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的工作思路,以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为工作目标,提高对干部心理健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作为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重要保障措施,纳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考核指标。要传承党的干部工作的光荣传统,继续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下功夫。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组织与干部谈心谈话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通过谈心谈话及时掌握干部思想动态、疏导心理情绪的作用。
二是大力提升干部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教育是构建干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目前面向领导干部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内容针对性不够、对干部心理特征缺乏深入分析、团体心理辅导形式化、缺乏适用的培训教材等问题。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主体班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学,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干部的心理动力机制,科学设置授课内容,运用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等教学方式,促进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入脑入心。同时,针对不同类别干部心理健康和工作压力状况,还可以采取中心组学习、心理健康辅导讲座、心理沙龙、在线自学等方式,提高干部心理健康素养,帮助干部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特点,掌握应对压力和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技巧。
三是实行早期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探索建立干部心理健康评估机制,在公务员招录工作中,特别是公安、监狱、信访等一线单位人员招录时,增设心理素质测评内容,从源头上保证干部的健康心理素质;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可考虑有选择地增加心理素质测试环节,使干部任职考察更深入;还可以把心理健康检查列入干部年度体检计划,定期对其进行心理体检和评估。探索干部心理援助机制,将心理健康列为平时考察了解的内容,做到早发现、早关心、早干预;对经历突发事件、遭受疾病打击、家庭出现变故,以及长期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或者处于焦虑、抑郁状态的干部,要列入心理干预重点对象,实行心理危机预警,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积极预防和应对。对于基层干部,还可以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如建立干部心理健康关爱中心,设立咨询室、测评室、放松室、团辅室等功能区,配备放松沙发、发泄假人、音乐按摩椅、沙盘等专业设施,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本文参考了江苏省委组织部等单位的调研报告)
(作者系党的干部工作读物基础工程总策划)
  
 
责任编辑:吕红娟
微信编辑:张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