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创造性劳动

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发布日期:[2022-06-27 16:35:08]

          从劳动推动生产力的不同性质来对劳动进行分类,劳动可以分为创造性劳动和普通劳动。创造性劳动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人们总是先有创造性劳动,提高了劳动效率,进而对创造性劳动进行推广,然后才有了更多的人模仿创造性劳动,形成广泛的普通劳动。创造性劳动示范引领,普通劳动紧跟发展步伐,以此形式循环演进、盘旋上升,推动社会发展。

一、创造性劳动的概念和特点

(一)创造性劳动的概念

创造性劳动是指人们突破惯常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创造和运用全新的思维观念、知识技术、工艺流程等,产生出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新成果,从而提高劳动效率,或产生超值社会财富,或产生新成果的劳动。

创造性劳动也称为创造劳动,或创新劳动,也就是有创新行为的劳动,而不是一个劲的死干,在劳动中讲究多动脑,多思维、多变化。创造性劳动是劳动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普通劳动是创造性劳动的基础,创造性劳动植根于普通劳动,诞生于普通劳动过程,创造性劳动可以引领普通劳动发展进步。

1950年党和国家首次表彰劳动模范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奏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各条战线英雄辈出、群星灿烂。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用智慧和汗水营造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的“状元”级人物,大都是这个行业创造性劳动的践行者。他们不受制于当时的劳动现状、不局限于当时的劳动方式、不满足于当时的劳动效率,在劳动过程中勤于实践、善于思考,秉持创造精神、发挥创新能力,不断改进甚至颠覆当时的劳动方式,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实现劳动方式的创新,促进劳动效率的提升,这些都属于创造性劳动的范畴。

(二)创造性劳动的特点

纵观各种形式的创造性劳动,结合创造性劳动的概念,我们可以发现创造性劳动有以下七个特点:

1.普遍性

创造性劳动不是“劳模”的专属,也不是“状元”的特权,每一个普通的劳动者都可以是创造性劳动的践行者。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表明,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有相当数量的人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普遍性,这一点,是我们社会存在的客观事实。大学生知识扎实、思维活跃、乐于创新,走向社会更应该成为创造性劳动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创造性劳动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之中,体力劳动需要创造性劳动,脑力劳动也需要创造性劳动,不仅是传统行业的劳动需要创造性劳动,新业态劳动更需要创造性劳动。无论何时都有创造性劳动的存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乃至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都需要创造性劳动。人的一生无论身体条件好坏和心智成熟程度,从儿童到青年、从中年到老年都可以进行创造性劳动。

2.批判性

创造性劳动者普遍具有批判精神,他们对普通劳动熟视无睹、墨守陈规的劳动方式不满,善于发现普通劳动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对普通劳动的效率低下忍无可忍。这种批判精神迫使创造性劳动者敢于指出普通劳动的缺点,否定大行其道的重复性劳动方式,创新劳动工具,设计新的劳动方式,整合劳动资源,节约劳动成本,提升劳动效率,提高劳动产出,这就是创造性劳动的批判性特点。

著名科学杂志《自然》曾经发表了英国物理学家霍金的一篇论文,他在文中提出:自己当初对世界的认识是有缺陷的。按照经典理论,黑洞内部不会放过任何物质信息,但最新理论却证明:能量和信息能够逃离黑洞。这样,黑洞是否真的存在,就值得怀疑了。作为认识宇宙的重要突破,提出并论证黑洞理论曾为霍金赢得世界声誉,质疑黑洞的存在,无疑是对自己的否定。这不是霍金第一次自我否定:两年前,当一种与“上帝粒子”特性一致的新粒子——希格斯粒子被发现时,霍金向他之前的打赌对象——预言“上帝粒子”存在的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寄去一张100美元的支票,承认自己当年的“无知”。霍金的这种自我批判无疑是批判性的最高境界,这并没有损害他在科学界的形象,反而为他赢得了更多掌声,同时也使他对宇宙的认识更前进了一步。

3.创新性

创造性劳动和普通劳动相比具有创新性。判断一个劳动是不是创造性劳动,创新性是一个重要衡量标准。这种创新可以体现在劳动力创新和劳动工具创新,也可以体现在劳动方式的创新。劳动力创新是劳动者通过自身的学习提升劳动效率,广义上讲每个人的学习成长都属于劳动力创新的范畴。劳动工具创新是通过创新设计或改良,创造出操作更简单、成本更低、性能更优、效率更高的劳动工具。劳动方式创新往往是颠覆性的创造劳动,通过整合劳动力创新技术和劳动工具创新成果,打破普通的劳动形式,建立一套新体系,从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目的。

一位青年住在美国犹他州的首府盐湖城,那里靠近大盐湖。他是一个勤勉的人,工作非常努力,生活非常节俭,他的所有朋友都对他的良好习惯赞不绝口。然而有一天,他做了一件反常的事,使得许多人都对着他摇头,怀疑他的判断是否明智。他从银行里取出他的全部积蓄,一共有4000多元,到纽约汽车展销处,买了一部新车。在人们看来,仅此似乎还不足以显示他的“愚蠢”,更有甚者,当他把新车开回家后,就把车开进他的车库里,顶起4个车轮,动手拆卸汽车,一件一件地拆,直到整个车库摆满七零八落的汽车零件。他仔细地检查了每个零件,然后又把汽车装好。人们觉得他简直发疯了,而他却不止是一次,而是多次拆卸汽车,再把汽车装好。大惑不解的人们开始嘲笑他了。几年后,那些嘲笑过他的人不得不改变看法,并已深信不疑——他有明智的见识。这个反复动手拆装汽车的青年就是沃尔特·珀西·克莱斯勒。他开始制造汽车了,他的产品领导了整个汽车工业,他在汽车这个领域里还做了许多有价值的改进和革新,他创新性地进行劳动,所以他成功了。

4.价值性

创造性劳动的价值性一方面体现在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另一方面体现在可以广泛推广应用。提高劳动效率是创造性劳动的根本目的,创造性劳动对普通劳动的各种改变,最重要体现在创造性劳动的劳动效率要高于普通劳动效率。这种效率的高低衡量,要结合创造性劳动的推广应用。推广应用要考虑到时效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创造性劳动都可以立即推广,那些暂时只能在实验室实现,不利于推广的创造性劳动,可在特定领域发挥价值性,虽不具备普适价值性,但是随着劳动环境的逐步改善,劳动条件成熟之后仍可发挥普适价值。

《庄子·列御寇》提到,朱泙漫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擅长屠龙之术。便拜其为师,他倾家荡产,苦学三年,他的屠龙之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辞别老师,开始闯荡江湖,希望祭尽天下所有的害龙,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他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起到任何用武之地。

5.挑战性

创造就意味着挑战,创造性劳动要创造人类历史上尚未有或部分尚未有的新使用价值、这本身就是对人类历史的一种挑战,就是对所要取代的旧的使用价值的挑战,也就是对相关重复劳动的挑战。这无异于宣布了这种旧使用价值即将终结,也无异于宣布了批量生产这种旧使用价值的重复劳动即将终结。反之,重复劳动则不具挑战性,任何重复劳动都是对一定创造性劳动及其创新成果的肯定。

我们看到了层出不穷的科技创新,挑战了众多的行业领域,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着科技。优步、爱彼迎等共享经济给出租车行业,旅馆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特斯拉等电动车巨头给石油产业带来了巨大影响:原油价格已经一年多处于历史低位,这其中不乏电动车的原因。谷歌等巨头领导的无人驾驶势必会革新整个交通行业。几乎世界所有的科技公司,从科技巨头到创业公司,都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了巨大的资本。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几乎能影响人类社会目前所有的重复劳动类的工作。

6.风险性

如果创造意味着挑战,那么挑战又意味着风险。有挑战就有风险。由于任何创造性劳动都要创造一种人类尚未有或部分尚未有的新使用价值,都是对一定重复劳动及其生产的旧使用价值的挑战,因而必然带来风险。反之,由于重复劳动不具挑战性,因而也就不存在这种风险性。

比尔盖茨靠什么法宝建立他的微软帝国?在比尔盖茨看来,成功的首要因素就是冒险。在任何事业中,把所有的冒险都消除掉的话,自然也就把所有成功的机会都消除掉了。他甚至认为,如果一个机会没有伴随着风险,这种机会通常不值得花心力去尝试。有冒险才有机会,正是因为有风险才使得事业更加充满跌宕起伏的趣味。

事实上,对冒险精神的培养,比尔盖茨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了。他在哈佛的第一个学年故意制定了一个策略:多数的课程都逃课,然后在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再拼命地学习。他想通过这种冒险,检验自己该怎样花尽可能少的时间学习,而又能够得到最高的分数。他做得很成功,通过这个冒险他发现了一个企业家应该具备的素质——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和成本得到最快最高的回报。他总是在培养自己好斗的性格,因而被人称作“红眼”(人在紧张时肾上腺素冲进眼睛,导致眼睛通红)。但是他同时又是一个最不满足的人。到了20世纪90年代,他已经成了世界首富,但是不满足的心理依然驱动着他继续自己的冒险事业。他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最害怕的是满足,所以每一天我走进办公室时都自问,我们是否仍然在辛勤工作?有人将要超过我们吗?我们的产品真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吗?我们能不能再加点油,让我们的产品变得更好呢?”

7.革命性

创造性劳动不仅具有挑战性和风险性,更重要的是具有革命性。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都把科学看作是历史上一种革命的力量。从挑战性到风险性,再到革命性,构成了创造性劳动的基本特点。

创造性劳动可以创造一个新行业,也可以改变一个老行业。施乐公司的故事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它的创始人卡尔森在经济大萧条时期找了一份工作:手抄专利复本(萌生了发明自动复印机的念头)。后来他成为了一名专利律师兼技术研究员。通过对专利技术的研究,卡尔森发明了20世纪最伟大的技术之一:静电复印技术,创造了复印产业。抄写员这个千万人力规模的群体瞬间被瓦解。卡尔森很快将自己的发明申请了专利,专利号为2297691,将目标市场定位于大公司和政府采购,提供设备租赁和材料供应服务,包括IBM等公司都使用施乐的复印设备。随后,在20世纪60到70年代,施乐公司实现了引人注目的15%的复利增长率。与通信技术不同,施乐公司的专利侧重于G03(摄影技术)和B41(印刷排版)两部分。由于专利权的存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施乐公司合法垄断了复印机行业。静电复印专利和化学纸复印专利建立了当时足够高的技术壁垒。不仅如此,竞争者购买专利许可的高昂费用也使施乐公司获得了一大笔专利许可费。1968年,施乐公司的年销售额达到11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家依靠一项技术在十年之内收入达到10亿美元的公司,而第二家达到这一成就的公司正是今天市值全球第一的苹果公司。

二、创造性劳动的表现形式

创造性劳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目前理论界也是百花齐放莫衷一是,我们根据劳动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创造性劳动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四种表现形式:

(一)科学创新劳动

科学创新劳动是为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而获得新知识的创造性劳动。比如,实验科学先驱的伽利略、经典力学始祖的牛顿、第一个发现镭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对电磁学做出巨大贡献的法拉第、创立相对论的爱因斯坦以及首创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等科学家,他们都是从事科学创新劳动的光辉典范。

伽俐略钟就是这样发明的。伽利略十八岁那年,一次到比萨教堂去做礼拜,他注意到教堂里悬挂的那些长明灯被风吹得一左一右有规律地摆动,他按自己脉搏的跳动来计时,发现它们往复运动的时间总是相等的。就这样他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后来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挂摆时钟,人们称之为"伽利略钟"。 

(二)技术创新劳动

技术创新劳动是为节约时间和空间,节约体力和精力,节约资源和能源而探索更简便的思想、方法及手段的创造性劳动。技术创新劳动并没有发现新知识的科学创新,但却是一个能给社会带来巨大效益的技术创新。从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在许多重要产业,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关键的并不是科学创新劳动,而是技术创新劳动。比如要做出0.5微米的集成电路技术产品,其科学原理并不复杂,也早已为人们掌握,所以并不需要科学创新劳动,但却需要复杂的技术创新劳动才能完成。

人类的技术已可以模拟钻石生成的环境,用碳来制造钻石了。在2300℃、15到18万个大气压的高温高压环境下,在中心放一颗很小的天然钻石作为种子,在种钻周围是高温金属液体,在金属溶液的上层是石墨,在这种环境下石墨中的碳原子会从金属原子中列队走向钻石从而形成新的钻石。但是由于技术水平有限,用这种方法制造的钻石分子结构并不是天然钻石的完全八面体结构而是一种复杂结构,体积也比较受限。相信随着合成钻石技术创新不断发展进步,人类一定能够制作出和天然钻石一模一样的人工技术合成钻石。

(三)产品创新劳动

产品创新劳动是为满足社会与个人的需要,设计与创造具有新使用价值的产品的创造性劳动。比如人们需要交通工具更快速、更安全、更舒适,不断进行创造性劳动,先后发明了马车、汽车、火车、高铁等,不断创造新的交通工具。

食品饮料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受制于地域。因为运量大,辐射半径也越来越长,物流成本在整个成本支出当中的比重节节攀升。饮料产品的合理辐射半径约为500公里,否则产品的竞争力将受到极大受到物流成本增加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多数公司采取在多地建设生产基地、子公司的措施,以覆盖市场达到节约运输成本的目的。能量饮料公司SmartCups将饮料的成分“打印”在杯底上,需要喝的时候,只要直接冲水,大约45-90秒就会完全溶解。这个产品创新劳动看似简单,但意义重大。这样一来饮料的储存和运输成本会大大降低:比如原来一卡车装9万多瓶苏打水,采用这种方式后,可以装120万份。储存和运输环节的碳排放,只有原来的四十分之一,潜在的环保和经济价值极其重大。

(四)人力创新劳动

人力创新劳动是发展人自身的劳动,它包括学习劳动和部分教育劳动。学习劳动和教育劳动都是塑造和培养劳动者新的能力和素质的劳动。由于人具有思想和个性,所以人力创新劳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往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处处实现创新。

1928年,杜邦公司聘请在哈佛大学讲学和做研究的华莱士·休姆·卡罗瑟斯担任实验室的有机化学研究主任。这期间,卡罗瑟斯认真研究了的缩聚反应(官能团间的聚合反应)并培养了几个得力的助手。1930年,卡罗瑟斯的助手发现,二元醇和二元羧酸通过缩聚反应制取的高聚酯,其熔融物能像制棉花糖那样抽出丝来,而且这种纤维状的细丝即使冷却后还能继续拉伸,拉伸长度可达到原来的几倍,经过冷却拉伸后纤维的强度、弹性、透明度和光泽度都大大增加,可以纺成丝,再冷却后就可得到有一定韧性的可以拉长好几倍的纤维状细丝。这样的纤维丝可不可以替代蚕丝等天然纤维来纺织呢?1933年至1934年,卡罗瑟斯和他的助手们,合成了上百种尼龙纤维。1935年他们终于发明了一种柔韧性能好、抗拉强度高的合成纤维,并将它命名为尼龙—66。

三、创造性劳动成果

创造性劳动成果是依靠人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以及新的体力劳动方式等,因此,创造性劳动成果也相应地有四种存在形态。

(一)知识形态

 

这种创造性劳动成果可以呈现为原理、公式、发明、图纸等。

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1926年10月15日生于苏联乌兹别克的塔什干,他在14岁时就获得了首个专利证书,专利作品是水下呼吸器,即用过氧化氢分解氧气的水下呼吸装置成功解决水下呼吸问题。在15岁时他制造了一条船,船上装有使用碳化物作燃料的喷气发动机。1946年,阿奇舒勒开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研究工作,通过研究成千上万的专利,他发现了发明背后的模式并形成了TRIZ(萃智理论)的原始基础。(引自:百度百科)

(二)设备形态

 

设备形态也就是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被固化在生产设备中。

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出发点,对热机的改进和发展具有原则性的指导意义。卡诺循环分为热机循环(称正循环)和制冷机循环(称逆循环)。卡诺定理可表述为:在两个确定的不同温度的恒温热源之间工作时,可逆热机的热效率最高;在上述两个热源之间工作的一切可逆热机具有相同的热效率,此原理产生的制热制冷设备形态已被固化到冷库、空调、冰箱、饮水机等设备的生产制造中。

(三)产品形态

 

它具有弥补新的使用价值的性质,包括给人创造新的效用、新的感觉、改善健康的需要等。

机械外骨骼是一种由钢铁的框架构成并且可让人穿上的机器装置,这个装备可以提供额外能量来供四肢运动。凭借这个产品形态,人类就可以拜托肢体残疾造成的种种不便,成为所谓的“铁人”,在军事和生产生活领域产生新的巨大效用。

(四)人的创新形态

人的创新形态可以说是一种创新发展现象,这就是教育存在的必要性的体现。

 

大学生上大学期间,通过劳动教育、创新教育、专业教育等进行多样化的学习,创造一个爱劳动、会劳动、高效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崭新的“我”,就是最大的创造性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