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新课导入十八法
发布日期:2012-04-13

 

新课导入十八法
姚 亮
 
一节新课的导入,就像一篇文章的开头,要找准文章的切入点。导入新课,也要找准本课的最佳切入点。古人写文章讲“起承转合”,“起”得要“顺”,文思才会顺流而下;“起”得要“奇”,文章才会引人入胜。一节课亦如是。别开生面的新课导入设计,常常能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使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导入新课的方法,由于着眼点不同,具体分类也不同。
从新课导入的目的和作用来看,或以旧引新;或开门见山;或提问设疑;或指导自学;或激发兴趣;或提示作用。
    1. 新旧衔接导入法
孔子的教学思想中,有“时习”和“温故知新”的教学理念。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温习已学过的知识,复习提问,承前启后,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法能充分体现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和温故求新的巩固性原则,既能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开启学生思路,从而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从认识论角度论述了“以旧启新”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与意识中的观念有联系的事物、资料或知识,才容易进入人的意识中,并为意识所融化。学习一个新知识的时候,只有与意识中原有的观念比较之后才能获得。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利用学生原有的旧观念,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获得新观念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先搞清楚所教的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然后才能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
2.揭示目的导入法
这是“开门见山”的导入法。讲新课前,先把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说清楚,本课要学习什么知识,完成什么任务。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知道学什么,怎么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标准,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上每节课都要有具体要求和明确目标。上课开始,教师就要告诉学生什么是理解的重点,在学习教材的思维过程中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的思维具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其智慧力量就会越加积极地投入到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中去,从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积极展开思维活动的过程。
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第一步是“定向”,就是告诉学生新课的重点和难点。
3.设疑导入法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根据课堂要讲授的内容,教师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寻求问题的答案。
美国近代教育家杜威提出的“解决问题”教学法,即著名的“五步法”,其中就要求,教学要“产生出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想的刺激物”。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特别重视提问设疑教学法。他说:“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再指定学生回答问题。这种普通的方法特别能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因为全体同学都在倾听着问题,并思考着准备回答。”
采用这种导入法,提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一般来说,导入新课所提的问题应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
4. 自主学习导入法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提出“发现”教学法。他认为,人不是一个被动的有机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都是一个主动地过程。“人类的全部生活中的最独特之处,在于人类能够亲自发现。”
学生在预习的情况下,自己归纳成几个问题。上课前,让学生自己论述解答,老师点拨引导,纠正或补充答案。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语言自由表达和交流能力,更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采用这种导入法,有几个必备条件:执教者备课必须非常充分;学生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学生愿意积极配合老师,参与课堂教学。有经验的老师在采用这种导入法的开始阶段,总是先有意安排一些优秀学生提前准备,让全班学生逐渐适应,然后逐步展开。
    5. 激趣导入法
激趣导入法注重寓教于乐教学原则的运用。
这种导入法把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象的兴趣作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奇有趣,乐于深入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能最大程度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思维。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说:“要一切教育带有乐趣。”他认为,让学生感到厌恶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我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船山先生认为,教学要从“本心乐为”出发,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经验的老师总是能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生动有趣的材料,并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尽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作用导入法
讲课前,先把所要讲的知识的作用介绍给学生。例如讲解某一概念、原理、公式,先介绍这些知识在当时的学界或学科领域解决了什么难题,具有怎样的作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价值。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从新课导入的活动方式来看,或运用实验,或引用范例,或交代背景,或进行比较,或组织活动。
7. 实验(实践)导入法
    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说:“教课应该从具体开始,而以抽象结束。”  
实践出真知,做实验是教会学生发现真理的有效途径。运用实验导入新课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并通过自身努力去探索科学的奥秘,总结科学的内在规律,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又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倡导“亲知”教学法,“口言之,身必行之”,主张在实际行动中通过感知获得知识。明代教育家王阳明倡导的“格物致知”教学法,也是要求在做事上磨练,在行动中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对“亲知”教学法做了更为全面系统的阐述。他认为,“行是知之始”;“亲知是一切知识的根本”。
8. 案例导入法
   如果我们在讲新课前先举一个生动形象且与新课内容关系密切的范例来导入新课,那么能使枯燥乏味、单调呆板、高度抽象的理论课变得生动而具体,从而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达到导入新知的目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蔡元培先生说,让学生“要知道书本是不过给我一个例子,我要从具体的东西内抽出公例来,好应用到别处去”。因此,采用案例导入,一定要注重归纳的逻辑方法,“从具体的东西内抽出公例来”。
德国教育家西德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法,就特别注重借助范例来说明整体,通过特殊来理解一般,使学生从“个”迁移到“类”,掌握事物的普遍特征。
9.背景导入法
在讲授新课之前,先概括介绍有关的思想家、科学家或文学家的生平事迹,突出他们取得重大发现、发明或成就的时代背景、治学经历以及卓越贡献。这种导入法能够把德育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并且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文学创作与时代发展的联系。
这种导入法要注意简洁明快,突出重点,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不宜拉扯太多,喧宾夺主。                 
10. 比较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是根据新旧知识的异同点,运用类比或对比的方法导入新课。相同或相近的比较是类比法;相反相对的比较是对比法。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比较导入法,往往侧重于“同中有异”或“异中有同”。这种导入法对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有效。
11.活动导入法
通过组织学生搞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小品、短剧、模拟情境、猜谜语、竞赛抢答等,导入新课,新颖活泼,使学生产生共鸣,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导入法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动脑、动口、动手,对培养实际能力也有重要意义。
这种导入法在大学教育中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例如模拟语言交际情境;模拟招聘现场、模拟法庭、模拟商业谈判等等。
从新课导入的手段看,或实物导入;或图片模型导入;或使用多媒体课件;或作业导入;或故事导入等。
12.实物导入法
教学新知识前,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有关的实物。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凡是能够让学生观察到的教学对象,教师应尽量使学生直接感知。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积极倡导“实物直观”教学法。他在《大教学论》中说道:“事物是主要的,文字是偶然的;事物是本体,文字只是衣着而已;事物是核,文字是壳,是皮。” “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跟前。”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观察“是一个获得知识,为日后知识打基础的过程”。“仔细观察是一切伟大成就的一个因素。”
法国思想家卢梭也非常重视直观教学。他在《爱弥儿》一书中说道:“除非不能把实物给儿童看,否则永远不要以符号代替实物。”
因此,实物导入法不仅能使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产生学习兴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是十分有益的。我校机电专业有一位老教师,总是尽量把实物展示给学生。有的实物很重,她甚至请人帮忙抬到课堂上。
13.图片模型导入法
在课堂教学中,实物导入总是有限的。当无法展示实物时,也要尽可能运用图片或者模型,让学生感知学习对象的基本特征。很多时候,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述,不如用图片或模型来展示的效果好。学生掌握知识理论,往往以感性经验为基础。教学从感知开始,学生就可以获得具体鲜明的印象。
14. 多媒体导入法
巴浦洛夫说过:“科学随着方法学获得的成就而不断跃进,方法学每进一步,我们仿佛上了一个台阶,于是我们有了更广阔的视野,看到从未看到的事物。”用多媒体导课,有利于把学生引入教师设置的情境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课件还可以显示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和动态变化。多媒体用于教学活动,为常规教学开辟了广阔前景。当然,多媒体导入新课,一定要精心制作课件;如果仅仅是教案的照录或教材的翻版,就索然无味了。
15.故事导入法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注意。” 好奇心“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故事导入法的魅力正在于此。
讲一个幽默风趣又富于哲理的笑话导入新课,会使学生在忍俊不禁的同时对教学产生浓烈兴趣;讲一个充满悬念而又扣人心弦的故事导入新课,会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用这种导入方法,更容易吸引学生,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
16. 作业导入法
有不少老师习惯于在讲授新课以前,先讲评上一次的作业。用作业讲评导入新课,也是一种有效地方法。运用这种导入法,需要注意抓学生作业问题的关键点;抓与新授课的联系点,然后顺水推舟,导入新课。
也有老师根据新授课的内容和目标,先布置一定的作业,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或使学生产生压力感,让他们急于听教师讲解。这种导入式的作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笔答,也可以口答;既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或小组讨论。
17. 诗词歌曲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如果运用得当,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兴趣,莫过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朗诵一首小诗,或演唱一首歌曲,既能营造教学氛围,也能渗透人文教育和德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方法如果能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激发他们的情感,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那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诗词歌曲导入法,文科类课程运用比较多,但理科类课程也并非不能采用。讲授某些知识原理,介绍某位科学家、发明家,或许能够与某些诗词、歌曲联系起来。这需要执教者自身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来朗诵或演唱,可以放录音,也可以由老师亲为。
18.热点导入法
热点导入法就是把学习内容与当前社会受关注程度高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巧妙而大胆地引入课堂。当前,社会生活发展迅速,瞬息万变;科技领域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成果层出不穷;媒体发达,网络覆盖面很广,各种信息应接不暇。每一个领域都不断出现热点,每一个热点都蕴含有多方面的意义。大学生思想活跃,喜欢关注、思考和讨论社会热点问题。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热点导入,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同时,对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大有裨益。蔡元培先生说,教学“应就实际上之种种方面,以阐发其旨趣。或采历史故实,或就近来时事,旁征曲引,以起发学生之心意”。其中,“或就近来时事”就有“热点导入”的含义。
    新课导入法本身也是教学方法,不是仅仅用于导入新课。
导入法虽然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仍然要与本课教学方法的组合紧密联系,统筹考虑。
选择采用某种导入法,应有一定的依据。
首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其次,要根据不同的
专业学科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第三,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任务选择不同的方法;第四,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地址:西安市东郊水安路28号 邮编:710038
电话:400-888-6660 029-82601888
版权所有©西安思源学院  备案序号:陕ICP备05004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