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安思源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学院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首 页 > 新闻内容

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相关概念解析 【 发布日期:2016-03-08 | 阅读次数:2416】

1.什么是审核评估?

答:审核评估是“五位一体”评估制度中院校评估的一种模式。《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中对审核评估进行了详细阐述,概括地讲,它是依据被评估对象自身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评价被评估对象人才培养目标与效果的实现情况。
    审核评估不同于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合格评估属于认证模式评估,达到标准就通过。水平评估属于选优模式评估,主要是看被评估对象处于什么水平,重点是选“优”。审核评估主要看被评估对象是否达到了自身设定的目标,国家不设统一评估标准,是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审核结论不分等级,形成写实性审核报告。审核评估的目的是引导学校建立自律机制,强化自我改进,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2. 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是什么?

答: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一坚持、两突出、三强化”。这就是要在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这二十字方针的基础上,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审核评估坚持以下五项原则:一是主体性原则,强调以学校自我评估、自我体验、自我改进为主,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要地位。二是目标性原则,强调以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关注学校目标的确定与实现。三是多样性原则,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和自身特色,鼓励学校根据国家和社会需求,结合自身条件,合理确定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质量标准,形成办学特色。这一原则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分类指导、分类评价的思想。四是发展性原则,强调注重学校内部质量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及长效机制的建立,关注内涵的提升和质量的持续提高。五是实证性原则,强调基于证据做出审核判断,以数据为依据,以事实来证明。以上原则贯穿于审核评估方案的内容中,贯穿于评估专家组的评审过程中,也贯穿于学校的自评自建过程中。

 
    3. 审核评估的理念是什么?

答:审核评估强调“对国家负责,为学校服务”和“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理念。
    强调“对国家负责”是因为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因此通过评估的诊断作用来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高等学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国家发展需要。
    评估是政府提供的一项服务,目的是通过评估的手段来帮助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审核评估倡导评估专家与学校平等交流、相互合作,共同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献计献策,充分体现“为学校服务”的理念。
    “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理念反映了高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主体,评估只是外在的促进因素,内在驱动力还在于学校自身。外部评估能否转化为学校持久发展动力,促进学校增强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也取决于学校自身的努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校的主体。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同时,学生又是教育过程的参与者和评价者,学生评价是改进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审核评估充分尊重高校办学的多样性与自主性,关注学生身心发展,重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估的真正受益者。

 
    4. 审核评估的重点是什么?

答:审核评估涵盖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要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重点是对学校教学工作“五个度”进行审核。一是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二是教师和教学资源的保障度;三是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四是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五是人才目标培养的达成度。
    以上这几个方面涵盖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评估专家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审核,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质量做出全面的判断。

    5.“审核评估范围”包括哪些内容?
答:“审核评估范围”是围绕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所设计的审核内容,由审核项目、审核要素、审核要点三个层次组成。第一个层次为审核项目,共有“6+1”项内容,分别是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和质量保障,另加了一个自选特色项目。第二个层次为审核要素,把六大审核项目划分为25个要素。第三个层次为审核要点,把审核要素的核心内容在74个审核要点上。

 

    6.如何理解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

答:高等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体现为经济建设服务,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例如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等。高等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合理定位,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从培养目标出发,经过若干教育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完成了一个培养过程。适应度不仅体现在学生的毕业率、就业率等方面,更主要反映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课程考核、毕业论文(设计)、实验学习、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这些教学环节,才能保证培养质量。


    7. 如何理解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

答:教学资源是指一切可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物化的、显性或隐性的、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学因素。教师和教学资源通常包括教师队伍教室、实验室、体育场馆等教学基础设施,教学经费、教材、教学仪器设备等。
    教师和教学资源是高校办学的基本条件,国家对此有基本的要求,例如,生师比、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教师学历结构等,这些指标是高校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条件。此外,学校依据自身情况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还应提供与之相适应的人、财、物条件支撑,以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
    师德、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是教师质量的体现。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提高人才培养的保障。

 
    8.如何理解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答: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监控、信息收集、反馈改进等若干部分组成。
    学校应依据国家高等教育相关质量标准和有关行业标准,建立学校自身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学校应该依据这些质量标准开展教学工作。
学校应建立自我评估制度,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开展院系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
    学校要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充分发挥教学状态数据对教学工作的常态监控作用,并结合自评工作,按年度形成并发布教学质量报告。学校应通过自我评估、督导检查、教学状态数据常态监控收集相关教学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调整、改进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9.如何理解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答: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尺度。学校应建立对社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机制,定期了解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和毕业生的反映,并根据反馈信息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及改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体现着和评价者之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及其服务工作的质量,归根结底表现为学生的素质是否得以提高、学习需要是否得以满足。学生的评价与满意度是学校工作质量的内在标准。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并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制度,定期了解学生对教学、管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学生满意度。

西安思源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版权所有 © 西安思源学院
地址:西安市东郊水安路28号 电话:400-888-6660 029-8260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