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白鹿原上新的  ...
[中国教育报]办中国最具吸  ...
[三秦都市报]西安思源学院  ...
[新华网]创新教育观念 以独  ...
[华商报]西安思源学院技术  ...
写在学校党代会召开之际—  ...
我校第一届教代会暨第一次  ...
[华商报]“塑造‘思源制造  ...
[华禹教育网]感受思源的教  ...
[华商报]“探寻西安思源学  ...
兰州军区学生军训工作检查  ...
思源欢迎你
中央教育电视台播出赛事往  ...
腾讯网翟轰校长访谈
陕西创造学会在我院正式成  ...
思源学院跨岸诚邀,两岸高校西安聚首
〖点击数:256次〗
2009年两岸高等教育西安研讨会会议现场
台湾高校代表考察西安思源学院合影留念

      8月10日——13日,来自两岸100多名高等教育校长菁英 ,聚首西安,召开两岸高等教育西安研讨会。台湾高校60多位校长及代表,与西安高校同行就金融危机下的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为期4天的研讨 交流,就高等教育面临的招生、就业、管理等问题,加强陕台相互联系,推动两岸高等学校的合作与交流,寻求新的办学途径,做了有益的讨 论,取得可喜的收获。

      本次研讨会由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办,及西安思源学院等高校 支持协办。会议期间,陕西省副省长景俊海专程看望与会代表,代表省政府欢迎台湾高校校长,他介绍了陕西教育,特别提到有实力的西安思 源学院等民办院校的发展,希望台湾高校代表到各院校看看,陕台携手,互补发展。

两岸鸿儒会,研讨学心同

      10日上午举行了开幕式,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李谦 主持会议,宣布会议议程、介绍出席会议的来宾。李谦副厅长说,陕西是教育大省,未来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陕台教育合作,携手 奋斗,共创中华民族未来。陕西省副秘书长姚超英致开幕词,代表省政府欢迎台湾高校代表,祝贺研讨会召开。姚超英说,陕西和台湾教育交 流是两岸交流中时间较早、涉及人数较多的领域,从大学、高职、高中、初中、小学以及幼儿交流形式多样,取得了显著成效。相信通过本次 研讨会,将进一步促进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

      西安思源学院校长周延波,代表陕西学界致词。周 校长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年5月我曾率团访问台湾高校,受到台湾同行的热情接待,感受颇深,台湾同行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的经验,今天,两岸面临新机遇,大家聚首西安,共同探讨高教发展,意义非凡。两岸教育携手,互补性强,一定会为人民谋福祉,为两岸添 和谐。周校长热情邀请台湾新老朋友,到陕西各高校,尤其是到思源学院考察访问,交流合作。

      台湾师范大学校长郭义雄代表台湾学界致词。他说 , 西安是文化古都,台湾是美丽的宝岛,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架起爱之桥,使两岸的大学多沟通、多交流。未来高教国际化是一种趋 势,品德教育是最重要的。大学之道,在于明人,学校学务与教务一样重要,知识要化作智慧,知识不要化作权利手段。身为校长,要在品德 上以身垂范,实现先贤的修身齐家治天下愿望,希望同仁们好好珍惜,中华地灵出人杰,实现天下大同,靠大家打拼。

      开幕式之后,与会人员合影,留下重要的历史瞬间 。接着,研讨会开始主题演讲,由思源学院校长周延波和台湾师范大学郭义雄主持。

     西安交通大学、台湾正修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台湾云林 科技大学等代表先后发表精彩演讲。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程光旭介绍了交大历史以及近年来和 台湾同行的交流情况,指出经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学术交流是应对经济危机的途径,学生交流应该成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加 强合作,优势互补是两岸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台湾正修科技大学龚瑞璋校长说,台湾现有160多所高校, 与大陆大学交流教师和学生交换一直进行,只是教育行政部门政治考量,有些守旧,不承认大陆学历,但是开放势在必行,如何因应,请杜炯 峰校长演讲。杜校长介绍台湾教育现状,认为,台湾大学教师素质高,大学数量多,入学率高,但是台湾出生率下降,大学饱和,面临生源危 机。开放办学,取长补短成为当务之急。他提出8项建议:台湾大学招收更多的学子,需要措施办法;两岸合作要提高品质;两岸高校交换教师 、学生;在台采认大陆学历是挡不住潮流;两岸互办高教博览会;切实按照协议内容实施合作项目;两岸都有很好的教育资源,但共享的很少 ;两岸高校相互办理事务,扩大讨论。

     西北大学副校长任宗哲介绍陕西及西大历史,认为两岸往 来,自“三通”以来进展迅速,教育界有责任推进合作双赢。强调两岸应高度重视文化重要性,文化认同,形成中华软实力,西大 愿意尽自己一份力量;研究新问题,解决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开放化下的政府定位等问题;特别重视青年学生交流,他们是未来生力军,决 定民族实力。

     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杨永斌校长,就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 与因应(以云林科技大学为例)展开演讲,他说,网络时代,世界是扁平的,台湾海峡将像柏林墙一样,没有跨国公司由单一的一国人组成, 国际化是必然的。要求读万国书,行万里路,迎接时代挑战。

 省长拳拳心,两岸莘莘情

    下午,陕西省副省长景俊海专门来会场看望了会议代表,与台湾 高校代表和周延波等陕西高校校长进行约一小时会谈,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陕西省台办主任阎超英等参加了会见。景副省长说,欢迎台 湾高校校长莅临西安出席研讨会,陕西是教育大省,高教实力处于全国前几名,高教发展促进了经济政治的发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重视民 办大学,01年,全国万人以上10所民办大学,陕西占了一半多,这其中就有你们明天要参观的思源学院。民办大学不拘于传统,观念超前 ,发展很快。较早的与国际接轨,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办学,不仅规模上走在前边,在质量上也领先全国。未来竞争是人才竞争,一个地区能源 源不断培养人才,在于创新,我们一直把人才培养当作头等大事,因此陕西经济发展始终以两位数发展。另外陕西资源丰富,是全国能源基地 之一,秦岭更是中国的生物基因库,相当两个宝岛台湾的面积。你们随后要游览的翠华山,就是秦岭的山崩奇观,正申请中国地质公园。陕西 还是中国科技大省,排名第三,万人以高等院校密度全国第一,航空航天,农业高科技发达,是中国大地原点(在咸阳市泾阳县境内),高速 公路通车里程西部第一,地理位置重要。因此,我们将发挥高教人才优势,整合其他优势相信我们会更上一层楼。

     景副省长说,上次我访问台湾时,一位先生告诉我一句话 :陕西根深叶不茂,台湾叶茂根不深,我想,陕台加起来就是根深叶茂!加上两地已经直航,相信全面合作前景广阔。

     台湾师范大学校长郭义雄说,听了省长一席话,很高兴,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陕西多山,台湾多水。今天我面对秦始皇征战图,感到震撼,感觉这里群贤毕至,中华民族要薪火相传,就一定要把这 个“佛”立起来,好好保护兵马俑,我们共同享受几千年的文化。台湾高教有好的地方,也需要改进。我想起朱熹的诗:“半 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人说,21世纪是华人的世纪,中华儿女准备好了吗?我希 望省长有机会再访台湾,我们可以效仿古人,在我台北办公室搞个“兰亭雅集”。

    随即,台湾代表纷纷发言。有的说,希望能为中华民族作出自己 努力;有的说,希望台商在大陆投资,也希望陕西到台湾投资;有的则急切呼吁,陆生来台,加速高教合作。

     景副省长最后说,两岸合作,我们开绿灯,要政策完善, 香港已经常态化,两岸合作调济余缺,应该快办,两岸合作希望率先以陕西为试点,发挥各自优势,造福两岸。

    景副省长的坦诚感染了台湾高校代表,大家兴奋的和他合影留念 。景副省长特别握着思源学院校长周延波的手,对思源的积极支持,牵线奔走,成功召开本届研讨会表示肯定。

    据悉,今年5月份,周延波率思源学院一行6人,到台湾学习取经 ,到访多所大学,与台湾中州技术学院结为姊妹院校。当时,周延波代表陕西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陕西省教育厅向台湾一些大学和政府教育 机构发出邀请,邀请参加2009年8月在西安举行的“2009两岸高等教育研讨会。”台北市教育局、辅英科技大学、台中师范大学,兰 阳技术学院和中州技术学院等8人应邀报名。随后,思源积极运作,提供支持,促成本届两岸研讨会的召开。

    下午,与会代表分成两组展开讨论。代表们首先介绍了自己和所 在的高校,气氛热烈亲切,彼此在交流中增进了了解,加深了认识,比较出两岸教育的异同和优劣,明白合作的出路与需求。

    台湾高校在生源上面临危机,希望陆生来台,但是意识形态和政 治的影响,使得台湾同行举步维艰。大家群策群力,一方面希望政府能够开放,另一方面认为,开放是迟早的事情,大势所趋,可以采取灵活 形式交流学生,互派教师,积极推进。有陕西高校甚至直接邀请和欢迎台湾教授来内地任教,长期、短期均可,有同行立即表示可以到岛内牵 线,联络。也有台湾高校同行提出这样的问题:陆生为什么来台读书?台湾大学有什么吸引力?立即有人从同文同种,文化认同,生活习惯, 师资优势,求异思维,专业兴趣,就业前景,学习环境等方面一一分析。就两地互补合作,有的立即就结成合作伙伴,展示了广阔的合作前景 。

     思源学院常务副校长李荣科、高教所成红清所长,提出了 思源合作办学的思考,介绍了思源孜孜以求开放式、国际化办学成功的做法,受到代表重视。热烈的讨论甚至一直持续到进餐时间,有人仍然 意犹未尽,于是不少高校进行的对口合作谈判,到西安各院校对口考察交流。

 眼见思源崛起,携手开创未来

     11日上午,台湾高校代表30余人来思源参观交流,思源学 院校长周延波与校务会领导早早在体育馆迎接,部分学生正在场内军训,学生们分成多个小组,训练列队,一派活跃场景。

      9时许,台湾嘉宾抵达,校领导与代表们一一握手, 陪同客人参观了思源学院国家级体育运动场馆,听取了思源体育部主任王庆波教授的介绍,他是陕西省大学生体协主席,曾到访过台湾。他说 ,西安思源学院体育部承担着全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群体竞赛和代表队训练等工作。现在专兼教职员工 35 人。拥有国家标准塑胶田径场 2 个 、足球场 2 个、 30 个篮球场、 6 个排球场、 14 个羽毛球场、 4 个网球场、 60 个乒乓球台、 1 个标准游泳池和健身房,整体水平在陕 西省高校名列前茅。04 年 5 月,成功承办了陕西省第二十六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全省乃至全国开创了民办高校承办全省大学生运动会的 先河。08年校长周延波被选为奥运火炬手,成为民办院校唯一获此殊荣的火炬手。嘉宾们仔细观看了思源获得的各种体育奖项,纷纷拍照。

      穿过园林式的校园,代表们来到图书馆。参观了校 史陈列馆,体验了思源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感受到思源从荒原屹立到崛起的传奇。随即,代表们来到学生创新发明博物馆,这里陈列了十年来 师生创新成果及发明创造实物,包罗万象,令人目不暇接。大家被思源的发展震憾,有的同行激动留言,表示对思源励精图治的赞赏。代表们 意犹未尽,大家来到陈忠实文学馆,陈忠实先生亲自迎接来自台湾的贵 客。周校长介绍说,陈忠实是我国当代重量级的文学大师,中国作协副主席,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白鹿原》就是描述我们所在地的历史,我们 在此创建陈忠实文学馆,就是出于对文化的重视,也是对学校的人文精神的加注。台湾客人仔细观看资料,许多人围着陈忠实先生照相,索要签名,称他是国宝级作家,也对思源学院建设陈忠实文学馆感到钦 佩。

      接着,大家来到思源学院学术交流中心,进行交流 ,来自宝岛的同行在自我介绍时,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对西安思源的环境格局赞不绝口,对思源办学理念、治学精神深深折服,对相互合作 充满期待。校长周延波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周校长向客人们赠送了礼品,表达了思源对台湾同行的真挚感情。

      台湾同行对教育部批准的本科高校—— 思源学院,十分看好,认为思源提出的学校今后5到20年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可行,即:到2028年(也就是建校三十周年时),把思源学校建设成 为立足大西北,面向中西部,以机械、煤炭、石油、城建、汽车等国家支柱产业为基础建设品牌专业,逐步形成工学为特色、文理工多学科协 同、竞争力强、活力足、国际交流活跃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打造中国中西部地区兼具工学教育特色、科技发展优势和学术研究潜力的智力明珠 。相信,两岸可以见证思源的辉煌,甚至何以合作创造,共享美好前景。

合作见真知,饮水同思源

       12日,思源学院的姊妹院校 ——台湾中州科技学院一行三人,来思源学院进行学术交流,与思源同行面对面研讨合作事项,发表学术演讲,交流办学心得。思 源学院十一个二级学院院长、教授及相关人员百余人参加,认真听取了中州技术学院同行的观点,就关心的问题,展开了交流讨论。

      郑朝旭博士就台湾中州技术学院产学结合的推动,政府部门的计划补助,教育部门的推动策略,台湾中部产业概况分析,以 及他们的产学合作作为,利用PPT做了精彩展示和演讲,为学习台湾经验,做出了借镜。

      中州技术学院管理学群陈彦佑先生,就企业规划与 高管学群课程,做了展示演讲,受到欢迎。与此同时,思源学院张淑琴教授“以业务过程为导向,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作了交流 演讲,以自己的电子商务教学实践为例,做出了有价值的分析研究,受到大家肯定。

      下午,思源学院和中州技术学院同行展开对话讨论 ,大家结合与台湾中州技术学院合作对接、交换教师、交换学生、联合办学,以及今后发展进行了坦诚深入的探讨,双方你问我答,畅所欲言 ,既展现出两校割不断的同胞情谊,又对彼此合作敞开心扉。

      到底采取中州技术学院的“闽台合作模式 ”,还是采用思源创造的“中加联合办学模式”?大家展开了讨论——在大陆学习两年,在台湾学习一年,发大陆 毕业证,待条件成熟后,发台湾学位证,此谓闽台模式,可以立即操作;与此同时,在大陆学习,加拿大派教师来此代课,学生可以不去国外 ,或者去一年,即可获得中加双学位,此谓中加模式。这个办法与国外合作院校,极受欢迎。与台湾也有实施的空间。

      与此同时,思源和中州还就相近、相似的学科及专 业,进行了比照,积极落实互派教师交流学习事项,为学生交流,专业学分互认,奠定基础。比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工 商管理等专业,彼此均有相应对接学群,涉猎合作的领域,不仅有本科、专科,甚至还涉及办学理念、技术培训,校务管理,证照考评等。正 如中州技术学院进修专校主任柴御清所说:这两天参观了思源学院,同院领导和一些专家、教授进行了交流,我们感到很不错,思源的发展及 规模令我们感叹。中州技术学院和西安思源学院两校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私立学校;都是“专升本”学校;成长过程均应用和吸 纳了先进的办学理念,中州技术学院聘用了台湾前教育界高层专家及领导参与学校及董事会工作,思源有西安交大强大的办学背景和人才支持 。台湾的技专教育和本科教育是不同的,一个是教育学生“动手”,一个是教育学生“动脑”。教育是长久之计,升为 本科院校后,台湾对具有博士学位的老师比例都有明确规定,我们面临着老师在教学工作上的衔接问题,还有职业教育一些好的经验做法被本 科教育抛弃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大陆高校应当引以为戒。

       双方还就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教授科研课题的经费来源,寻找用武之地,以及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做了深度交流。校企合作在台湾发展较早,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制度,积 累了较多经验,比大陆能早20年,值得借鉴。直接交流使得思源学院教授们对台湾大学“务实致用”的治学理念留下深刻印象,王 正洪副校长说,台湾工学结合比我们起步早,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学习。对于台湾院校教授和社会的结合密切度,参与研究课题的纵深度,翟轰 教授发出要主动出击,迎接挑战的感慨,创造条件学习借鉴,尽快提升,与姊妹学院携手并进。

      台湾同行感叹,两岸交流会也来越密切,但是技术 尤其是电子方面的许多称谓不统一,给人不必要的纷扰,比如台湾叫软体,大陆叫软件,台湾叫光盘,大陆叫U盘......看来 马英九先生提出两岸合编《中华大辞典》太有必要了。

      思源与中州的合作源于今年5月份,思源学院的专 程访问,让本次中州同行再次回访感到特别亲切。据悉,思源学院和台湾中州技术学院已经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双方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讲课 、交流、学习、培训;思源学院选送部分学生到中州技术学院学习;双方定期不定期地举办高等教育经验交流研讨会。这意味着思源和中州开 始为两岸明天,为未来打拼了,相信,两岸高教的收获季节即将来临!

开启两岸教育合作新契机

      2009年两岸高等教育西安研讨会是一届成功的会议 ,它开启了两岸教育合作交流的新篇章,陕西和台湾高校携手,互补发展,有利于两岸人民,有利于学生选择高等教育的机会,有利于两岸文 化交流,对文化认同,人员往来,交往促进善莫大焉。思源学院校长周延波说:两岸交流优势互补,利国利民,作为民办高校,会利用灵活的 优势,携手我们的姊妹院校,以实际行动,共同开启两岸高教活合作的新契机!会议只是交流的开始,交流合作,已经迈开有益的一大步,正 如陕西台办王晓地说的:陕台高校同行的交流合作意愿、热情大大超出了想象,只要交成了朋友,就有了好基础,相信,合作共赢,前景广阔 。也希望下届研讨会在台湾召开,届时,他希望到台湾看一看,体验宝岛魅力。他的话,得到台湾同行热烈相应,期待光临,把陕台高教合作 推向更高境界。

              (金笛/ 文)

 
西安思源学院地址:西安市东郊水安路28号 邮编:710038
版权所有 © 西安思源学院 备案序号:陕ICP备05004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