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白鹿原上新的  ...
[中国教育报]办中国最具吸  ...
[三秦都市报]西安思源学院  ...
[新华网]创新教育观念 以独  ...
[华商报]西安思源学院技术  ...
写在学校党代会召开之际—  ...
我校第一届教代会暨第一次  ...
[华禹教育网]感受思源的教  ...
[华商报]“塑造‘思源制造  ...
[华商报]“探寻西安思源学  ...
中央教育电视台播出赛事往  ...
思源欢迎你
腾讯网翟轰校长访谈
陕西创造学会在我院正式成  ...
兰州军区学生军训工作检查  ...
[中国教育报]办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应用型大学
〖点击数:10683次〗
学校鸟瞰图
 西安思源学院董事长 周延波
 
 西安思源学院党委书记 项新时
 
 西安思源学院校长 翟轰
        美丽的白鹿原宛 如一条巨龙,静静横卧在西安东郊,默默俯瞰着千年古都。
        驱车登原,路随 山转。不一会,一座园林式的校园扑入眼帘。远远望去,汉唐风韵的建筑 群鳞次栉比,气势恢宏。漫步其间,只见绿树掩映,鲜花竞放,芳草如茵 ;思源湖水,碧波荡漾;喷泉如注,流光溢彩;主题广场,寓意深邃,美 丽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仿佛置身水乡江南,这便是西安思源学院。
        西安思源学院从 1998年的非学历教育的民办教育机构,到2002年纳入国家高职统招,再到 2008年4月升格为本科学院,10年时间实现了办学层次的三个跨越,逐步形 成了以本科、高职教育为主,成人高等教育为辅,以工科专业为主导,涵 盖文、管、经、法等学科多专业、多层次的办学格局,享有全国著名十大 万人民办高校的美誉。
        12年来,西安思 源学院的办学条件和学校规模飞速发展。而今,占地1400余亩的西安思源 学院生活教学设施齐全,拥有数字化多功能图书馆和国家一类一级田径运 动场。莘莘学子可以在思源湖畔、翠竹林中欣赏园林美景,也可以在实训 中心施展才华;既能经常聆听专家教授的教诲,还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 长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在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18000余名青年 学子坐拥汉唐神韵,俯瞰现代长安盛景,晨曦中发愤攻读,暮色里刻苦钻 研,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到过“思源”的人,无不感叹 :这里真是读书成才的好地方!
        凭借先进的办学 理念,可贵的创新精神,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风尚 ,造就世纪英才的业绩,西安思源学院在中国民学的发展史上写下光辉的 一页,骄人的办学业绩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前不久,厦门大 学著名民学专家、博士生导师潘懋元教授带领20位博士生专程来到西安思 源学院,专题研究西安思源学院现象。
趁势而起
“白鹿原”上谱写教育传奇
       
机遇 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1984年,思源创 办人周延波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他先后担任过学生政治辅导员 、团工委书记、系办主任、院长助理等职。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这个有着 浓厚教育情结的人和民办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是1992年,周 延波受学校委派赴外地做招生宣传。在河南邓州二中工作之余,一名老师 将他带到学校附近的出租屋里,那里住着几百名高考落榜生,他们偷着请 老师晚上来补课。了解到好多学生已连续考了三年、四年,而又年年落榜 的情况深深触动了周延波。
        为给更多没能走 进大学校门的青年人创造出更多的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他萌生了创办民 办学校的梦想。
        两年后,担任西 安交大机械学院院长助理的周延波,亲自组建了交大机械学院自考培训中 心。到了1997年,培训中心就有了自考学生1200多名,交大校园内出现了 自考生和本科生争教室的现象,已影响到了本科生的正常学习。同时也难 以满足越来越多的广大求学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在此情况下, 培训中心决心走出交大办学。
        1998年7月1日, 在培训中心基础上,由交大产业集团等单位合作投资创办了西安思源科技 培训学院,实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和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教育。刚 刚起步的思源科技培训学院靠租用校园办学,两届招生后在校学生即达到 2000人。一方面是不断从全国涌来的学生,一方面是学院办学条件的捉襟 见肘,靠租赁规模不大的校园,靠一点点滚动式积累发展,显然不适合当 时的发展形势。学院领导班子最后作出了“苦干、大干三年,多方筹 措资金,建设新的自有校园,实现办学规模快速提升”的决定。
        1999年12月,思 源学院东校区在古老而神奇的白鹿原上破土动工。新校园建设坚持了高起 点、高标准,体现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先进的办学思想。新建成的校园绿 树成行,芳草萋萋,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人在园中走,好似画中游,是 理想的教书育人场所。学院先后被授予“园林式校园”、 “绿色大学”等荣誉称号。新校园的建成给西安东郊的发展带 来崭新的活力,为西安东部大学城的建设写下了历史性的一笔。著名作家 陈忠实说,思源学院的建成结束了白鹿原上无大学的历史。
        新校园的建成为 思源学院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2000年7月,一期工程4.5万平方米校舍竣 工,当年秋季学生规模达到6700余人;2001年7月二期工程9.8万平方米校 舍竣工,当年秋季学生规模达到14000余人;2002年7月三期工程4万平方米 竣工,当年秋季学生规模达到16000余人。三年三个飞跃,思源学院从2000 人的办学规模、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一跃成为“全国十大万人著名 民办高校”之一。
        经过十余年的发 展,学院现在拥有校舍面积30.6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校园,固定资产投资6.4 亿元,教职工1329人,在校生18285人。2004年6月被陕西省政府授予 “绿色学校”称号;2005年被陕西省教工委和陕西省教育厅分 别授予“文明校园”和“精神文明最佳单位”称号 ;2006年5月,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 召开的“首届中国教育管理科学人物”暨“全国教育教学 管理示范高校”大会上,荣获“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高校 ”称号。
        一流源于传承, 品质成就卓越。西安思源学院从诞生那一刻起,就自觉传承和发扬了百年 名校西安交通大学严谨规范、勤奋踏实的办学传统,将厚基础、宽口径、 重实践的教学理念,深深地根植于思源学院的成长基因中,以“管理 严、起点高、师资强、质量好”备受学生和家长好评,享有“ 小交大”的美誉。
        西安思源学院的 管理和教学团队也和西安交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校领导班子中,董事 长周延波是西安交大的副教授,党委书记项新时曾长期担任西安交大党委 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李荣科曾任西安交大工会主席。部分二级学院的院长 、首席教授、学科带头人和行政管理人员等也都来自交大。
        这所在全国高校 中最早开展创新能力系统培训的高校,首次参与了陕西省“21世纪教 学改革工程”的研究项目——“大学生创新教育实 践研究”。该项目的立项,是基于思源学院历时6年,对3万多名学生 开展的创新教育实践的背景下确立的。2007年6月,由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 院的国家工程院院士汪应洛主持的专家成果鉴定会认为:“该项教学 改革具有前瞻性、重要性,项目设计科学、组织得当、资料翔实、成效显 著,创新性突出,完全达到了项目计划所设计的目标,具有推广价值。一 致同意通过鉴定,并建议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007年7月,该项研究 获得“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4月,经陕西 省教育厅推荐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开创了民办高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 一等奖并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先河。
        创新教育的实施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参加全国及省级 各类竞赛活动中,崭露头角,屡获佳绩。
        近年来,在全国 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赛 、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大赛,以及省级大学生 各类竞赛中,思源学子技压群芳,摘金夺银,累计获得26项全国性奖项, 62项省级奖项。学生的发明作品已有13项获得国家专利,还有10多项正在 申请国家专利。
        飞速发展的西安 思源学院以良好的教育教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 的欢迎。学院还组建了以专家学者为骨干的管理和教学团队、积累了极为 宝贵的办学治校经验、培养输送了大批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在黄 土高原上书写了民办教育快速发展的奇迹!
科学定位
 打造最具吸引力的应用型大学
       
对于 一所大学来说,盖房子建校舍不容易,但更难的是如何准确定位,科学发 展。
        超常规的发展模 式让西安思源学院用10年时间走完了很多学校几十年才走完的路。在硬件 建设和规模发展基本完成后,在我国高等教育从“以外延扩张为主 ”走向“以内涵建设为主”的大背景下,摆在“思 源”人面前的问题是: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决不能 做公办高校的‘压缩饼干’!”周延波说,“作为 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人 才,而具有较高知识层次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不 足成为目前许多高校人才培养的瓶颈。我们必须面向中西部的支柱产业和 新兴产业设置专业,服务中西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生产、建设、 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具备优良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
        在科学分析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学校自身生源、学科、运行机制等 情况后,西安思源学院明确提出,必须紧跟新兴的大众化高等技术与职业 教育的发展潮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行“校企合作 ”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系统 地传授知识、实践锻炼、素质教育,为学生未来的职业成功提供全方位的 教育服务,着力打造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社 会经济发展培养输送更多更好的具有大学文化的技术专才、能工巧匠和行 家里手,将学校办成中国最具有吸引力的应用型大学。
        实质上,西安思 源学院自诞生起,就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专业,组织教学,培 养了一大批机械、计算机、电子、信息、管理、网络人才,毕业生就业率 连年走高。“我们的专业都是针对国民经济建设第一线需要设置的, 我们的学生没有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很容易做到一次就业率94%、95%。这 是因为我们在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上,下的功夫比较大,我们的学生就业 也就水到渠成,”谈到就业,周延波显得很轻松,很自信。
        为准确把握社会 对人才的需求,周延波和他的同事经常组织专家教授深入企业一线,了解 企业的人才需求,征集企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调研中,他们 发现,企业和用人单位希望学校能够尽量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实际动手 能力,适应岗位需要。但是许多学校和教师仍然停留在脱离实际的从理论 到理论的培养模式上。
        “要进一 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校企合作中不断提高培养适应社会生产需 要人才的能力。同时,通过工学结合,还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未来的就 业岗位在哪里,未来的职业需求在哪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周延波说。
        其实,早在2005 年,周延波就带领西安思源学院开始了新的尝试。当时,西安有一家名叫 X21的美容美发厅,其创始人陈立功曾就读于北京公安大学,后又到日本留 学。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发现,日本的美容美发行业非常规范,有严格的准 入制度和发达的职业培训机构。
        陈立功经过学习 在日本获得资格认证之后,回到了西安。他希望按照日本的经营模式也开 一家高品质的美容美发店。“我不仅是希望自己创业,同时也希望提 升整个美容美发行业在中国的地位”,陈立功说。
        理想虽然是美好 的,但是陈立功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阻碍,其中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 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很难真正实现企业的经营理念。“最初,我们 连招到一个高中毕业生都很难”。
        为了企业的发展 ,陈立功辗转找到了西安思源学院的周延波,希望能寻求一种合作办学的 方式。没想到一拍即合,仅用了半个小时,周延波和陈立功就基本达成意 向,要共同创办一个专业,完全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这个专业获得了 批准,名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2005年开始招生。陈立功所在的企业出专 业教师,并在学校建起了一个实体店,专门供学生们进行实际操作。西安 思源学院为学生提供校舍、宿舍,并为学生提供大学公共课和基础理论课 的教学,校企合作共同研究编写教材。
        由于是与企业合 作办学,该专业学生所学的课程与市场结合非常紧密,学生不仅能学到非 常实用的知识和技术,而且就业前景也非常好。现在,这个专业已经有了 三届毕业生。第一届的毕业生全部进入了西安11家X21实体店,第二届X21 只留下了一半的毕业生,第三届毕业生进入X21的也就20%,其余的都被同 行企业一抢而空。
        有了成功的尝试 ,西安思源学院更加坚定了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道路的 决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给“思源” 的教学带来的最大变革就是,开始用一种“倒推”模式重新编 排所有专业的教学计划。周延波要求所有的老师在安排自己的教学计划时 ,都要首先深入到生产一线去,按照生产一线的需求安排本专业的教学内 容,制定教学计划。
        与此同时,为适 应人才国际化的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应用型人才,西安 思源学院还与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加拿大等国 家16所大学建立互认课程、互认学分、分段教学的中外合作教育机制。特 别是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与加拿大莫哈克学院合作的 双学历、双文凭中加联合办学项目,已纳入国家统招计划,面向全国招生 ,成为陕西省教育厅中外合作办学重点示范项目。
凝聚一流人才
培养杰出学生
       
人才 问题是民办高等院校生存发展的战略问题。建设好教学、管理、科技三支 队伍,是民办高校做大做强、办精办活的重要前提。民办高校能不能健康 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吸引人才,善待人才,留住人才。
        10年来,西安思 源学院积极实施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以自身优越的办学条件,以广纳人 才、唯才是举的宽广胸怀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招收聘请了一批学术成 就卓越的老教授、老专家和一批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建立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达标、教学经验丰富、事业心责任心 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学院率先在全国民办高校中建立了“千名教授 资源库”,实施了“学科带头人”和“首席教授负 责制”。一流的师资,保证了学院高起点的学科建设和高水准的教学 质量。学生自考成绩连续数年在全省名列前茅;2008年,报考研究生的学 生中,考研上线率高达66.7%,“专升本”上线率高达74.33% ,比全省平均上线率高出34个百分点。
        学校进入新的发 展阶段后,周延波又做出了一个很有胆识的决定:自己辞去校长职位,把 这个位子让给更懂教育的专家来做。“我的优势更适合学校开拓阶段 ,现在学校已经走上了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就应该让更合适的人继续带领 学校前进。”周延波说。
        周延波把目光锁 定在翟轰教授身上。 翟轰教授曾留学德国,对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有很深 的了解。回国之后,翟轰出任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带领全院师生 员工,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加快学院建设、改变校园面貌、深化教学改 革、提高教育质量,取得了显著成绩。把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老牌职校 ,发展成为进入国家级示范行列的高等职业学院。
        “从公办 学校校长岗位上退下来之后,我的身体和精力都允许担任一个职业(经理 人)校长”,翟轰说。尽管当时有很多民办学校热情欢迎翟轰加盟, 他还是选择到西安思源学院,与老朋友周延波携手推动西安思源学院发展 。“周延波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义无反顾地投身民办教育的精神让人感 动”,翟轰说。担任西安思源学院的院长后,翟轰以校为家,全身心 投入到工作中,甚至把老伴都接到了白鹿原上。
        翟轰认为,西安 思源学院正处在生存发展的关键时期:由机遇导向的原始积累期逐步转向 管理导向的稳步发展期;以扩大规模为主题的外延扩展期逐步转向以保证 质量为主题的内涵建设期。这和周延波的思路不谋而合。
        近年来,像翟轰 一样到西安思源学院任职的知名专家为数不少。学院以柔性引进的方式, 吸引知名学者、社会名流以“双聘教授”、“客座教授 ”等形式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工作;加强与普通高校、企事业单位联 系,每年吸引数十名学术造诣深厚、治学严谨或管理经验丰富的老教授、 老专家来校任教;积极吸引具有丰富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学管理、党政管理 专业人士从事学校各业务口的管理、咨询、决策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
        与此同时,思源 学院还大力引进中青年博士生、硕士生和中高级人才,补充师资队伍;把 吸引优秀本科生做为补充管理队伍后备力量的重要途径,为后续发展储备 新生力量;拓宽教师及管理队伍人员来源渠道和区域,提高双师素质教师 比例,保持教工队伍思想活跃,区域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局面。鼓 励教职员工在职进修,为学院储备一批知识结构合理、专业对口的教工队 伍,为实现工作丰富化的目标打下基础。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职 业技能资格”培训学习和校外企事业的实践训练,不断提高青年教师 中的“双师型”比例。
        前不久,在威海 和昆明举办的2010年“全国高校海外人才网络视频招聘会”上 ,作为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参与网络视频招聘会的民营高等院校,西安 思源学院在众多著名高校中显得十分抢眼。
        为协助国内高校 更好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由教育部《神州学人》编辑部和中国教育网 、中国教育在线联合主办的“全国高校海外人才网络视频招聘会 ”,已于2007年至2009年成功举办多届,为广大高校和海外高层次人 才之间搭建了网络视频交流的优质平台。
        2010年“ 全国高校海外人才网络视频招聘会”上,北大、清华、同济、复旦、 西安交大等国内知名高校更不惜重金,希望能够引进海归高等人才,进一 步拓展自己的办学实力与高校品牌价值。
        “参与招 聘会就是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内涵发展,不断提高办学质量,通 过凝聚一流人才,培养杰出学生,办最具吸引力的应用型大学,”周 延波说。
        作为与西安交通 大学一脉相承的优秀民办高校,西安思源学院长期以来秉承着为中国青年 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服务的目标,立志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应用型大学。此 次参与招聘会更是思源学院为了增强自身师资力量,以教学为中心,提高 办学质量,注重内涵发展的集中表现。
        西安思源学院清 醒地看到,未来5年,生源的竞争将进入更为激烈的阶段,民办高等教育的 竞争将进入以就业质量、教学质量、服务质量和教育品牌为内涵的新阶段 ,一些实力弱、质量差的民办高校将面临生存危机,因此,学校要更加注 重发展内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发展后劲。
       为提高质量,西安思源 学院提出,要脚踏实地实施“精细化管理”,继续坚持“ 稳定规模、发展内涵、提高质量、突出特色”的工作方针,以教育规 律治学,用市场规律治校,用制度、细节和贡献为思源创造价值,凸显学 校的办学特色,构建全方位的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水平 ,不断提升学校的品牌价值。
        按照学校发展战 略设置和发展专业,建立包括短期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在内的具有竞争优 势的系列教育产品;建立专业建设评估机制,切实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优 化专业结构,提高学校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从强调学 生的知识结构向积极构建学生的能力结构转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 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通过产学结合、工学结合形成 很强的职业竞争能力;学校的品牌或优势专业在西部地区形成广泛的影响 力,并且具有很强的招生和就业竞争力。
        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树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加强和改进督导工作,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 系,落实各级人员质量责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在陕西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坚持育人为本立德为先,深入实施素质教 育;深化各专业的产学合作,因材施教,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凝练各二级 学院和各专业的特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 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
引领青年学子健康成长
       
 杨振宁曾经讲:如果一所大学的学科在国际上排名前20名 ,只能说学科是一流的,如果没有良好的人文教育,它永远不可能是一流 的大学。 
        走进西安思源学 院的大门,在实验楼前的金石广场上,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为寓意的主 题雕塑十分醒目,形象地诠释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内涵。它 强调教育者的责任,要求教师要潜心钻研、诚挚努力、敬业奉献。通过 “精雕细刻”,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才。“有教无类 ”的教育思想,已成为思源学院“为学生未来的职业成功,提 供全方位教育服务”这一办学理念的核心。
        沿着校园的主轴 线,依次坐落着以时光如流水,惜时胜惜金为警言的时光流水广场,告诫 学生时间一去不复返,要懂得珍惜时间:以读万卷书、拓千秋业为励志的 开卷有益广场,引导学生走入图书馆,畅游知识的海洋。
        “作为与 西安交通大学一脉相承的优秀民营院校,我们一直在努力践行为中国青年 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的目标,”周延波说。
        2005年,周延波 携手著名作家陈忠实共同创建了白鹿书院,陈忠实同时担任白鹿书院和思 源学院文学院院长,由文学大师亲自参与并主持思源学院的人文学科建设 。“白鹿书院”成立以后,思源大讲堂也随之开设,每个月都 会有“大家”被请到原上来给学生们开讲座,熊召政、从维熙 、张贤亮、袁刚明、马家骏、杨利伟等文化、艺术和科技名家大师来学院 进行过访问或走上过讲堂,其中一些人还被聘为思源学院的客座教授。
        学校每年都会组 织学生的创新文化节,展示学生的创新作品。学校还设立了创新教研室, 自己编写了创新教材。到目前为止,西安思源学院的创新文化节已经举办 了七届。学生的创新作品在全国和全省的创新大赛中屡屡获奖。其中有3项 获得了全国比赛的一等奖,6项获得二等奖,3项获得三等奖;还有11项获 得了省级比赛的一等奖,13项获得二等奖,13项获得三等奖。另外,还有 13项学生发明成果申请了国家专利。
        为了以良好的学 风促进青年学生顺利成才,西安思源学院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组织优秀 毕业生工作体会报告团、学校常规的校规校纪报告团,深入二级学院巡回 演讲,并针对学生的思想变化进行教育,让来思源学习的每一个学生都能 更多地受益。
        “教育这 个事业,必须有爱心,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去教育,去爱护,去关心 。教师要如此,后勤服务人员更应如此,”西安思源学院党委书记项 新时说。
        西安思源学院有 个艺术教研室,而且有好几位老师。很多同行奇怪,学校也没有那么多的 艺术课程要那么多的艺术老师做什么?周延波的回答非常简单:“我 们有学生艺术社团,我们的学生要学拉丁舞,我们的学生要开晚会。 ”
        “思源 ”的学生在学校里能参加40多个社团,每年有各种晚会,学生还要参 加专业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大赛。今年,草莓音乐节在西安召开,“思 源”的学生又在音乐节上做起了志愿者。
        “学生能 走多远,能飞多高,学院就会为学生提供多少相应的教育服务,给他们以 大力支持,将他们扶上更高的台阶,帮他们飞往更广阔的天空。”这 是周延波经常说的一句话。
 
西安思源学院地址:西安市东郊水安路28号 邮编:710038
版权所有 © 西安思源学院 备案序号:陕ICP备05004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