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思源 |  院系设置 |  组织机构 |  国际交流 |  招生信息 |  就业指导 |  服务大厅
学校主页 | 后台管理
banner

“五育并举”开新篇,“三度一美”育新人。

坚守思想阵地 传播科学真理 引领时代风尚 聚焦立德树人

科研实训

首页 << 科研实训 << 内容详情

2016-2017第二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职大纲教学大纲课程内容纲要

发布日期:[2017-04-28]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教学基本要求
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历史条件及形成、发展过程和内容;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精神实质,树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的重大意义。
 2.具体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1.教学基本要求: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掌握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包括新民主主义的目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认识到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对中国革命所起的重要指导意义。
2.具体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2)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1.教学基本要求
帮助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性质,要求学生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和必要性、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提出的历史必然性。帮助学生掌握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区别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的关系,领悟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历史意义。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2.具体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历史经验
(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四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和总任务
1.教学基本要求
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具体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主要特征
(3)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社会主义的本质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发展战略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教学基本要求
帮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认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认识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正确认识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正确理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正确认识坚持对外开放,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2.具体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第三节 扩大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2)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六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
1.基本教学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了解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性,认识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让学生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2.具体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4)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2)全面依法治国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七章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
1.基本教学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国家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丰富和发展。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帮助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保障和改善民生
(3)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1)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八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1.基本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要明确“一国两制”构想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所确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2.具体教学内容
○第一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意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1)香港问题的由来与回归
(2)澳门问题的由来与回归
(3)“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
○△第三节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1)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基本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阐明我国的外交政策和新时期的外交战略。通过本章学习,我们应当了解当今世界的主题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应该始终牢记把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作为外交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对外交往的的基本准则,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致力于推动建设公正合理地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具体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3)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 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2)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3)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1.基本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阐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论述,着重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论述了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意义,论证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学习,要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改进党的领导,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从严治党,深刻理解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具体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2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团结
3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4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3 )全面从严治党
 
:△表示重点 ○ 表示难点
   
                                           编写人: 雷艳妮
                            审核人:徐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