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源的优秀传统永葆青春
[2008-08-22]

让思源的优秀传统永葆青春

 

总务长  王均一

 

一  不是奇迹的奇迹

   一个大学的建立实非易事。这里先说一个小故事。建校初期,给我们工地看大门的潘村奚老汉见面就说:"我怎么总是象做梦一样,你们的楼房盖得这么快,比麦子长得都快,我老汉在这儿生活了快70年,60多年一个样,可这两三年一天一个样。我总感到是在做梦。"

   奚老汉的意思是很清楚的,你们建校真快!真是奇迹!因为我们思源人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在一片沉睡千年的白鹿原上,建起了20多万平方的一流校园,它是我们思源人在西安东郊竖起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有人说我们思源建设有六个特点:延安的精神、深圳的速度、北京的恢弘、上海的功能、大连的园景、天津的效果。我看是不无道理的。我们可以自豪地说,2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工程,没有发生任何重大质量问题和人身、设备事故,所有单体建筑和道路、管线、绿化等配套设施,比一般常规工期提高一至两倍,这是其他单位极难做到的。

二  敢想、敢干、敢创

   思源为什么能建这么快?首先是天时、地利、人和。是以周院长为首的领导层的正确决策,还有就是拥有了一支勇于艰苦拼搏、团结奋进的执行队伍,有一代思源人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我主要从基建过程谈一下我们走过来的路。不是表功,更不是诉苦。如果是功,那也是一代思源人的功,是周院长领导指挥的功。如果是苦,那也是一次次胜利竣工欣喜中的苦,这种苦应该是乐中的苦,苦的甘甜。

   二期工程时,监理工程师最多有十人,其中四人是高级工程师,可以说是一支技术上强、业务上精、勇于拼搏、团结奋进的队伍。象老张工,可以把主要建筑规范熟背如流。一些大公司高薪聘请(深三建和广厦月薪 7000元)的项目技术负责人,初来很牛气,几个回合都老老实实听从我们的要求和安排。设计单位勃博和轻工设计院都为我们开了自己改图先施工,然后设计者再补签字的先河(其他建设单位均需他们签字后才能施工),这就为我们大大地赢得了时间。我们在工地提出了思源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不管风霜雨雪、一天还要掰成三瓣,一天干完三天活的口号。没有这样的组织和干劲,就不要上思源这个战场。我们的口号是“团结奋进、共建思源”,所有施工单位必须一盘棋、一条心。紧张时,我们的监理经常工作到晚上十二点甚至凌晨三点,二期工程不少监理三个多月没有离开过工地一步。周院长为了让大家休息好,专门把有空调的四合院让给大家住,可是一些监理,整个夏天一次也没有去,一是怕工地有事,一是也太累不愿走那段路,硬是住在石棉瓦的工棚里。有的身上长满了痱子,从不叫苦,有时在工地民工灶上也吃不上饭,就泡一包方便面。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按照学校招生的要求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再谈个小故事, 由于监理们长期不回家,有的家属带着孩子到工地来看望,孙子不认爷爷、儿子不认爸爸。我想,可能由于很长时间没有回家,晒得又太黑,儿子有趣的说,父亲可以与非洲的黑人媲美;他们还笑着说,爷爷不要孙子了,要的是思源的大楼。的确,大家的心愿全扑在大楼上了。

三 、弘扬思源精神

   十年前的7月1日,我们思源的老一代从几十个人开始发展到今天有两万多师生的全国十大民办高校之一,各方面都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把这种拼搏奋斗的精神继承发扬光大。要永葆青春,就要不断创新,不断前进。如果吃老本,就会毁了我们的思源。要不断创造新亮点。现在我们如果仍然说思源的宏伟建筑、是万人大校,怕不足以吸引人了。要在诸多方面,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别人没有的新亮点。这就要求我们一是确定明确目标,咬牙拼搏再攀登。后勤上,至少要有一两个高标准食堂和一两栋高标准宿舍楼(包括硬件和软件)。

   永不信邪。我这里说的是不走公办高校的老路、不惟上,但不“抗上”。只要民办政策能利用的就利用,而且用足。特别是我院升为本科院校以后,更要扎扎实实把思源精神发扬光大,组织提炼总结、宣传教育,把十年升本作为新的起点,在内涵建设上争创一流。

 

 

点击数:〔3562〕
  地址:西安市东郊水安路28号
邮编:710038
版权所有 © 西安思源学院
备案序号:陕ICP备05004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