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广东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5-07-09]


     一、重塑向高职本科转型的发展定位
    随着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地方本科院校当前的发展定位显然已经不适应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只有加快培养兼具深厚理论知识和娴熟实践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才能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二、广东地方本科院校向高职本科转型的实施路径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从重知识教学向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转变。
    首先,办学者需要转变办学思想,从求高求大的办学思路中跳脱出来,从学校自身特色出发,对学校进行职业教育改造。其次,在教学体制的转变上,地方本科院校应当改变当前依托学校内部教学条件和场所进行教学的模式,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大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使学生拥有到实际工作单位进行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在这一方面,可借鉴发达国家建立的“双元制”,即建立由企业提供培训岗位,主导实践教学,评价、考核学生实践教学成绩的模式,实现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目的。第三,在教学资源配置方式上,应当加大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投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为学校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打下物质基础。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 
    要建立一支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应当把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结合起来,一方面,立足本校现有的教师队伍,加强和高等职业院校的联系,积极借鉴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经验和做法,逐步实现教师队伍从理论教学和学术研究为主向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的转变。另一方面,在引进新教师时,应当重点考察其职业技能水平,强调教师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对那些具有较高实践经验和实操技能的教师,应该在福利待遇、工作条件上给予一定的照顾,吸引优秀的双师型教师进入地方本科院校工作。
    (三)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
    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和日本的“实习并用职业训练制度”模式等。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也开始逐步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来提升高等职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长期以来,地方本科院校受到人才培养模式的限制,没有形成与区域产业发展之间的有效对接,造成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其次,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不足,不能形成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从而推动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地方本科院校要顺利实现向应用型本科的转型,一方面需要加强校企合作的意识,主动走出去,根据自身特色和企业建立起互利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还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校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能力,建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总之,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来培养高级技能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向高职本科转型过程中不能回避的必经之路。对于广东地方本科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广东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抓住当前企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契机,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沟通与协调,探索出一条既能为企业创造收益,又能依托企业来培养人才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高教探索》201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