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西安外事学院分类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5-10-26]

 

西安外事学院始终坚持公益性办学方向在分类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大致经历了从非营利营利再到非营利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2006年建校初期):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依法治校、民主办学、规范管理,依托自身办学条件和教育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陕西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各类型的应用型人才。

第二阶段(20072009年):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加之学校的蓬勃发展,西安外事学院吸引了很多关注中国教育市场潜能的外来投资者。学校也随即设计了一套金子塔发展模式。这一金字塔模型的顶端是西安外事学院的研究部分,金字塔的底部由职业导向为主的学科架构和与海外合作项目构成。当时学校的目标是在未来把西安外事学院打造成可以与国内重点公办高校相竞技的研究型大学。最终目标是使西安外事学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则必须不断保持金字塔模式尖端的精妙度和尽可能扩大金字塔底部的基础范围。应该说,此时学校发展模式背后的哲学理念是把西安外事学院作为商业运营,以营利为目的。

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为民办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特别是全国5所民办本科高校首获专业硕士授权资格后,不仅展示了民办高校强大的生命力,也折射出高等教育新的发展格局。面对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和教育市场竞争的加剧,仅是对民办高校的营利性质疑,或是在理论层面上对民办院校产权归属的探究,已远不能满足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视民办高等教育已有的竞争优势,重新审视民办高校未来的发展显得更加重要而迫切。这就意味着民办高校要自我解剖,自我批判;意味着办学模式要从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过渡,从战术发展向战略发展升级,从结构优势向内涵优势的升华;意味着需要寻找学校发展的第二曲线,要从巨型民校走向特色名校,从名牌学校走向品牌学校。

——建立了学校董事会及内部重要岗位亲属回避制。学校所有办学人在改革中重申不求回报的原则,并带头让自己的直系亲属全部离开学校行政岗位。

——完善任人为贤的干部聘任制度。学校包括校长在内的行政干部实行全球招聘校内竞聘董事会、校党委、校务会联席会议任命等多种为贤是举的任用制度。

——建立起科学民主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建立起董事会、校务会、校党委联席会议决策和监事会全过程监督的制度。

——推动管理机构向大部门、大职能、大服务范式转变。彻底化撤销原处级、科级等干部行政级别及相应行政机构,新组建设立了发展部、教学部、行政部、财审部等4个大工作部门。

——增强了决策咨询功能。构建一套包括科学决策、沟通协调、弹性运行、综合服务、监督评估在内的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增强了决策咨询功能。

——以优势学科为重心整合教育资源。持续强化创业教育和国际合作教育两大特色教育板块,倾力建设全省首家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实行二级学院为核心的现代大学管理体制。将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权力、重心向二级学院下移的工作进程,实行二级学院为核心的大学管理体制。

——开创学院+书院全方位育人新模式,加强德育教育。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开创性推出了学院+书院的全方位育人新模式。

                                        (摘编自七方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