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关于民办高校正确定位的思考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6-02-25]


日 期: 2006-2-7 来 源: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
作 者: 徐绪卿 单 位: 浙江树人大学
摘 要:高等学校定位,是指高校自身立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经过纵、横向分析和比较,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发展条件、发展优势和发展特色,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自身的条件,按照扬长避短的原则,准确选择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发展目标及任务而进行的带有前瞻性战略思考和发展规划的一系列活动。在新的形势下,民办高校的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需要办学者正确定位,采取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谋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学校定位、可持续发展、民办高校、发展战略
一、什么是办学定位?目前理论界也没有统一的定义,归纳起来,较多的人认为,所谓的高等学校定位,是指高校自身立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发展条件、发展优势和发展特色,经过纵、横向分析和比较,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自身的条件,按照扬长避短的原则,准确选择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发展目标及任务而进行的带有前瞻性战略思考和发展规划的一系列活动。
  高等学校办学需要定位,这是与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发展阶段密切相连的。定位问题之所以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也正因为中国近几年高等教育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高校之间的功能和目标发生逐渐发生分化。1999年以来,国家实施高校扩招和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决策,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高等学校数量快速增加、规模迅速扩大,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仅仅用了5年时间,就跨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随着高等教育资源的增加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高等教育越来越体现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态势,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也逐步升温,从而导致各高等学校之间功能、人才培养模式、服务面向和发展目标的分化。一所高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就必须正确估量自身,比较优、劣势,正确定位,扬长避短,突出自身的特色,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正确定位是所有高校在新形势下做出的必然选择。
  所谓新时期新形势,大致上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观察:
  1. 高等学校大扩招、高等教育大发展、从精英化的高等教育大步走进大众化。1999年,国家实施高校大扩招,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决策,千方百计增加高校资源,扩大高等学校招生。短短5年时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9.1%提高到2004年的17%,初步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由于我国普通高中的毛入学率一直偏低,大规模的扩招,使得民办高校遭遇了严峻的生源危机,不少民办高校甚至出现了生存危机。民办高校的生源减少,生源的文化素质也降低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今后我国高等教育仍然会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特别是普通高校的加速发展,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影响将是持续性的。
  2. 来自入世后教育市场国际化,对我国民办高教发展提出挑战。我国已加入WTO,并承诺履行教育服务协议中的条款。2003年3月1日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于当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依法自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样将使国际资本和国外办学机构大范围进入我国教育市场。国外的办学者必然会凭着他们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等优势,同国内的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形成强有力的竟争。
  3. 大批独立学院涌现,对民办普通高校办学带来很大的压力。公办高校下设独立学院,不需要国家财政拨款,依托母体的优势,依靠筹集社会资金和母体资源,按民办机制运行,只须与母体学校之间签订内部协议,就能获得招收本科学生的资格,以较高的收费标准,为学校赢利。而且,毋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专业及办学能力的评估。相比之下,民办高校的设置条件和评估标准都要苛刻的多。因此,独立学院的大批产生对民办高校构成了一种不公平的竞争,将直接冲击民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
  4.另外,民办高校来受到来自公办中专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影响。公办职业技术学院基本上是原有中专学校升级而来。在办学经费方面,政府一方面保证原财政投资体制不变,另一方面按学校的办学性质、层次、规模等情况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以保证政府投入的稳步增长。这些公办高职的招生数量很大,收费又比原来意义的民办院校低很多。
  以上种种因素,对民办高校的办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民办高校的生源受到了严重挑战。2003年,许多民办高校有的只完成了计划的六成左右。以民办院校生源连续三年吃紧的江苏省为例,2002年民办院校招生计划为两万人,而考生第一志愿填报民办院校的仅六七千人,录取分数线也降到了300分以下。
  随着不断加剧的生源竞争,民办高校今后发展的重心将从扩大数量规模转向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只有质量和特色,才是民办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质量好、有特色的民办高校才有竞争力,才能维持或扩大规模,而质量差、无特色的民办高校将逐渐失去生源,甚至走向衰落。而专业和课程特色的形成是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形成的核心和突破口。
二、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民办高校定位十分重要和急迫。由于经济发展模式和总体发展水平的影响,中国民办高校生存能力非常脆弱。当前,民办高校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高等教育总体投入和资源不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巨大,但是由于人口众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万人中具有大学在校生的比例和接受高中以上阶段教育人群的比例,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国家要加快城市化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全面提高人的文化科学素质。而限于目前国家财力和指导思想的变化,政府不可能用大规模的巨额资金投入高等教育,主要的还要通过发展民办高校来解决。有专家甚至大胆预测,2010年左右,我国民办普通高校有可能从现在的173所增加到500-600所。在校生从现在的150万人左右可能达到500-600万元,这对民办高校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和实施,《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等等,构成了民办高校发展的有利环境。
  但是,客观地看,我国民办高校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问题。除了前面所述的挑战以外,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许多值得改革的地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无论是结构和效益还是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待于改善和提高。一方面,高教资源仍然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尤其是优质高教资源相当匮乏,市场需求旺盛;另一方面,社会劳动力素质总体水平不高,高级专门人才总量不足,高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和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严重缺乏,人才培养的结构合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大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一些民办高校的就业率高于当地同类高校的水平,但是,数据显示,许多民办高校的就业率明显偏低。一方面,由于高教市场的不成熟,竞争仍时不时的出现无序状态,不利于处于弱势地位的民办高校参加竞争。另一方面,面对发展许多民办高校办学者表现出急躁、浮躁的心理,有的民办高校校长怨气冲天,情绪波动不稳,面对发展的局面,理不清思路,找不到方向,怨天忧人。有的民办高校领导傲气十足,普通高等教育举办没有几年,就急于争着升格本科,寻找创建“东方剑桥” 和“东方哈佛”的捷径。目前不少民办高校热衷于“照搬”公办普通高校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无视自己师资水平低办学条件与办学经验缺乏的现实,不切实际地攀照中外名校的办学模式,企求短时间办成“世界一流大学”。这种“照搬病”与“攀高症”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大专不专”、“高职不职”。所培养的毕业生既比不上普通高校培养的本科生、专科生的综合素质与理论功底,又缺乏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过硬技能,这种“夹生饭”人才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导致了相当一批民办高校学生就业困难。这些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持续发展的障碍,民办高校应该冷静思考,梳理思路,明确定位,坚定信心。要正确判断形势,认真思考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寻找有利于自身优势的发展空间,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三 、面对复杂纷繁的形势,民办高校如何定位,是每一个民办高校校长必须做出回答的课题。
  民办高校的定位,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区域性因素,即从当地高等教育的布局和发展状况出发,贴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前者可以清醒地认识学校自身在区域高等教育中的位置和优势,后者可以明确学校的发展的方向。实事才能求是,务实才能创新。贴近社会需要,从而制定出能够发挥出自身体制优势的发展战略。
  区域性因素首先会影响到民办高校的专业的结构和特色定位。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相差很远,这就导致了各地区的人才需求总量、科类结构具有极大的不一致性。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和办学特色上要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着力于适应主导产业的发展。其次,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也受到区域性因素制约。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后发地区对人才规格的需求也不尽一致,因而处于不同区域的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也不会相同。需要指出的是,一所学校不可能“全面发展”,即使在同一区域内,各民办高校的办学也应有所分工和协调,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规格的,这就使得民办高校办学不能云集在某些专业和层次上,应该突出特色,互为补充。
  民办高校的定位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确定,通过正确定位,选准发展目标,发挥机制优势,确定适合自身优势发挥的培养模式,更好地凸现办学特色,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地位。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力量,其定位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从民办高校的办学实力来看,目前定位于需求大、多样化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无疑是一种普遍的选择。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当一个国家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迅速转型阶段,都十分重视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其就业人员中的高级研究型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技能的工人的比例是呈金字塔型的。显然,高等教育培养的专门人才中应用型的应占大多数,从而为层出不穷的新型职业岗位,为迅速扩充和升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因此,许多专家认为,绝大部分民办高校应当选择技能型高校,换句话说,民办高校发展的重点应该主要以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为主,即创新型“银领”人才。从长远看,有的民办高校可能办成高水平的学术型、研究型大学,但这是长远的过程,而且只是少数学校。在现阶段,实事求是地说只能把重点放在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即“银领”人才方面。道理很简单,第一,基础理论原创型、技术创新型与技术应用型人才按照高教职能分工与办学定位应当分别由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高校与教学型高校去培养,在这个领域公办高校占据绝对优势,民办高校没有可能而且没有必要去抢占这三类学校的地盘;第二,民办高校不仅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与公办高校有较大距离,而且生源都来自于高考“落榜生”或低分段学生,从生源素质来看,如果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也难以达到同样的质量。
  民办高校的定位也要充分注意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民办高校成立的时间都较短,无论在学校内部的宏观管理上还是在微观的具体运作上都缺乏可资借鉴的经验,这无疑影响着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目前,在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上普遍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缺乏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照搬公办高校的比较盛行;二是缺乏充足的资金投入,办学条件还有待于改善。这两大问题影响着办学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和特色定位。民办高校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教育市场中立稳脚跟并有所发展,必须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决策的管理系统和一套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支撑,学校也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四、民办高等学校定位,是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民办高校举办者和办学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要做到正确定位,首先,民办高校应该提高学校定位的认识。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和办学者是民办高校发展大计的制定者,应该高度认识学校定位工作,在比较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确定学校发展的发展方向。其次,应该以定位为指向,制定好学校发展规划。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张晋峰在讲话中指出,要搞好民办高校的定位,就要在认真总结过去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注意进行理论的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要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他希望民办高校根据国家、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搞好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学科发展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再次,要注重定位的贯彻和落实。正确定位,狠抓落实,咬定青山不放松,是许多民办高校成功经验的精髓。人才培养是一件踏踏实实的工作,要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造假,也不会有什么捷径可走。学校定位要有一系列措施来落实,否则再好的决策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要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来保证,如专业和学科结构的改善、教职工队伍建设等等。最后,要高度重视特色的建设。定位是一个过程,既不是学校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摸索、调整、发展的过程,是特色凸现和调整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改革的措施,加快学校建设,改善学校管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在大众化、多样化的进程中,特色是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实力薄弱的民办高校来说,凸现特色更为重要。
  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的定位不仅仅是民办高校自身的事情,政府的作用也非常重要。一是政府应该重视民办高校的发展,应当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高教发展规划要体现公办、民办高教事业的协调发展。二是政府掌握的信息应该进一步透明化,以便为民办高校的正确定位提供参考和依据,一些大的决策出台应该广泛听取民办高教实践者的意见。三是政府应该加强民办高校定位的指导,结合政府发展政策和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指导民办高校做出选择,避免重复建设和发展。四是在政策导向上引导民办高校的发展定位。许多代表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能够转变观念,带头贯彻“不管什么类型的学校都可以办成一流高校”的指导思想,当前特别是要按照分类管理的指导原则,区别不同类型的高校制定好分类评估的指标体系,引导民办高校正确定位,坚定办学信心,促进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