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汽修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全面展开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6-05-13]


教育部职成司 刘杰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据调研显示,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30万从业人员;因此,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被优先列入“国家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2004年以来,教育部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行业企业的专家研究行业发展情况、人力资源结构和人力需求状况,项目院校制订工程的实施性方案,培养培训工程不断向深层次推进。参与工程的院校,按照工程的总体要求开发或改造现有的课程,加强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力度,最大限度地满足行业、企业的需要。
  结合“工程”的实施,教育部与相关行业部门举办汽修专业领域的技能大赛,展示了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交流、总结“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经验,进一步推动了全国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
  教育部职成司与交通部科教司、公路司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了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相关人员培训班。邀请了中国汽修界公认的维修“状元”到会与代表交流,组织参观了北京交通学校和北京丰田汽车维修公司,考察了现代化的汽车维修与检测设备。参加培训活动的人员除汽修专业领域的职业学校外,还有30多个企业的代表参加,总的培训人数超过400人。
  T-TEP(丰田技术教育计划)项目是丰田汽车积极支持“工程”,开展汽车维修行业职业教育,培养汽车维修后备人才的具体实施项目。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作为具体实施单位,采取了许多具体行动支持“工程”的开展。
  他们以北京市交通学校和上海市交通学校作为T-TEP样板学校,推行订单式培训,开办丰田班,按照丰田汽车的技术培训设备标准,指导T-TEP学校配备培训设备,实施丰田TEAM21技术培训,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提高汽车专业职业教育水平,并推广职业教育经验。还组织新建的5所T-TEP学校的校长访问了日本丰田汽车整备学校及丰田工厂,为所有T-TEP学校的教师提供丰田新技术培训和丰田技术资格培训。同时,通过教育部,向各T-TEP学校提供了近500万元人民币的教具以及丰田TEAM21技术培训教材。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组织协会的团体会员珠海市欧亚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向承担“工程”的40家职业院校每家各免费提供“欧亚汽车维修企业电脑管理系统”40套,为培养培训技能型紧缺人才创造了好条件。协会召开了以“新形势下中国汽车维修行业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发展高层论坛,邀请职业院校和企业出席论坛,并就汽车后市场分析、汽车维修连锁经营、信息化管理、现代化培训体系、德国双元制教育以及事故车修理、保险等主题作了交流。
  北京中交华通汽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通过了解国内外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的先进技术与设备,邀请知名专家对相关先进设备进行了调研与考核,引进了以色列DEGEM公司的AT-2000设备——组建了AT-2000汽车维修电子模拟实验室。该实验室为国内目前技术最为先进、培训项目最为完善的综合性汽车维修技术培训实验室。公司承办了5期“机动车维修管理研究班”,为20余家学校、企业400余人提供了培训机会。公司与30余所职业院校进行交流,并成为合作伙伴,在教育教学与实训实习等方面,提供特有的软件和硬件设备。
  珠海市欧亚汽车技术有限公司针对大多数职业院校长期关门办学、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的状况,积极开展校企共建培训基地工作,促进校企密切合作;针对中国汽车维修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和电脑管理的需求,以及汽车职业院校在这方面薄弱的局面,向汽车职业院校赠送“欧亚汽车维修企业电脑管理系统”实验室;并凭借雄厚的技术队伍和丰富的汽车维修资料,与出版社、职业院校密切合作,共同编写中职、高职教材。
  为培养更多实用型的技术人才,教育部与汽修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行业企业正在通力合作,职业院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已经全面展开。
【案例】
  实施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是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的一件大事。教育部提出,培养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必须加快推进工程的实施,扩大培养规模、提高培养质量。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以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为教学改革的试点,自主创新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好模式
  在刚刚开学的新学期里,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应用新的教学改革成果——能力综合模块,不仅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热情高涨,而且教师也行动起来,积极研究、改革教学方法,汽修专业走上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速路。北京市汽车修理公司总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魏俊强和职教研究专家对学校教学改革的评价是:能力综合模块教学的模式,理念新,目标准确,方向正确,走出了普教模式的误区,适应了企业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改观了以前的职业教育,是职教模式的重大转变。
  办学思想上,“变学科应试体系为技能应用体系”
  职业教育的学生特点是更适合于在“做”中学习,以怎样的方式能够既让他们学会做人做事,又能激发他们学习文化的兴趣?以往,职业教育的教学一直是“三段式”,即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这种模式是在普通教育的内容之外再加上专业内容,其弊病是学生学了不少课程,只是应付单科考试,却不会融会贯通,甚至由于不愿死读书或认为学了没有用而不爱学习。不少学生正是这个原因,在初中阶段成为学习差生,进而心有旁骛,变为学习、纪律双差生。而且,职业教育的这种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与岗位应用距离过大,学职业的不“职业”,学技能的动手难,造成企业对职教人才并不热眼相看。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昌平职校在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进行了“变学科应试体系为技能应用体系”的改革,在对汽车维修行业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学校按照行业的岗位能力体系建立了汽修专业的培养目标体系,把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纳入行业的技能系列标准,使以技能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与行业的岗位能力体系相吻合,使教学有了依据;以岗位为目标,突出了就业的导向性。学校根据汽车维修行业初级、中级、高级工的岗位要求,明确了中等职校初、中级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既为中职办学培养初、中级人才确定了方向,还为高职办学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定位打下了基础,找到了高职与中职办学衔接的接口。
  教育过程上,“变单纯认知过程为综合实践过程”
  职业教育的教学必须突破普教模式,这已经倡导多年,但是怎样走出?职业教育的以就业为导向,在教学中怎样准确落到实处?以往,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德育
  文化、专业课分头进行,德育和文化课程学生学过、考完就算过关,与岗位的实际联系不多,与能力的发挥关系不大,因而学生德育考试及格却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文化考试及格却不知如何运用。尽管有些学校采用了模块教学,但只是技术性模块或阶段性模块,未能全面包含岗位需要的教育内容。
  昌平职校汽修专业的能力综合模块,根据初、中级技术工人及技术管理岗的能力要求,以具体工作项目设计模块整体,按综合能力的要求,重新组合高中阶段德育内容和文化课内容。模块内,岗位技术标准是核心,鼓励人才专项拔尖;岗位的职业道德是统帅,职业要求引领做人规范;综合文化课程是保障,以知识的应用激励文化的学习。文化课程不仅涉及岗位需要的语、数、外,而且涉及岗位需要的物理、化学、行业文化等知识。模块外,安排相应的选修课程,既有技术选修,还有文化选修。目前,学校在初、中级汽车维修工范围内,已经开发了103个项目模块,学生按照岗位标准积累模块,不仅岗位目标明确,而且可以随时就业,持证上岗,也可以继续升学或者深造。这种能力综合模块,以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提高技术水平,以岗位必须、够用的文化加上选修课程,保证不同层次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需要,既解决了分层教学的难题,又不会降低有潜力的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具备的文化水平。这种模块,以项目式学分代替了课程式学分,使学分制有了切实的操作性,使弹性学制能够落到实处;而且模块的教学内容,能够直接转移到培训领域,提高了办学效益。
  考评标准上,“变学过什么课程为能做什么事情”
  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每学期期末考试,要留出相当的时间进行复习,学生觉得压力很大。尤其是就业应聘时,学生能够拿出来的成绩,都是学过什么课程,企业看不出学生能做什么事情,学校的考评标准与企业的用人标准差距很大。
  昌平职校校长段福生介绍说,根据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反馈和实施综合模块的需要,学校将改革考试方式,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进行反映岗位综合能力的综合性考试,随学随考,多少模块能达到什么等级、能上什么岗位,思想、技术、文化要达到什么要求,都要学以致用,考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和竞争能力。
  有关专家认为,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探索职业教育的课程是最主要的内容,能力综合模块的教学改革,解决了企业需要和学生实际的问题,解决了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问题,扩大了服务功能,满足了企业需要。这个模块的课程设计,从学科逻辑转到了工作过程逻辑,这是职教改革的方向;从单纯知识的学习转到了能力本位的学习,这是教学改革的特色;教学模式教学做合一,以项目的目标、任务的驱动、行动的导向,体现了岗位性和实用性;内容上体现了岗位思想、技术、文化的综合要求。(潘光)
【点评】自主创新课程模块是职教办学新境界 邢晖
  昌平职校汽修专业打破长期以来按学科体系、知识为主的惯性,建立按实际工作顺序、以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针对岗位(群)能力,以工作任务和项目为导向,分解能力点和知识点;用综合教学的方法,加强职业道德、动手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以考评标准的改革,强化学习的目的,形成了自主创新的职教模式。
  “进口——教学和培训过程——出口”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三个重要环节。课程是关乎职教特色和人才质量的实力要素,课程改革是职教“旺进口、畅出口”的深层次变革。课程结构的模块化和灵活性,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和实用性,是职教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兼顾满足劳动市场(出口)和学习对象(进口)的双重需求,是职教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当下,企业对“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人才之呼声越来越高,民众对“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培训之渴求越来越强,职业院校的课程教学如何适应这两种热望?不断开发课程模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探索。
  开发课程模块的实践,背后是教育观念上的转变。从学校自身供应性驱动向企业民众需求性驱动的转变,从学科知识本位向实践能力本位的转变,从单一规定式学习向灵活选择式学习的转变;从授受教学到学做合一,从整齐划一到因材施教,从脱离市场到企业介入,从面向单层学生为面向多层人群……学校只有不断自主创新,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开发课程模块要有跟进措施。企业支持是根本因素。依托企业,课程模块可以形成动态更新的机制,紧跟行业劳动技术和工艺的变化。开发课程模块要以人为本,满足不同人群的多种需要,体现开放选择,强调实用性和灵活性。

  目前,职教规模的扩张使生源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在校生、下岗工、农民工、在岗人的需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需要,大学生“回炉”的需要,失业人员转岗培训的需要等等,学习者已经远远超过了过去意义上“学龄段学生”的单方面需求。多样化的学习需要给职校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师素质带来挑战和机遇。多层次、多品种、多规格,可自由组合与可自主选择的课程设置,将是吸引各方生源的关键所在。自主开发多种课程模块,打造适合中国国情的职教模式,是职教办学机构的高境界追求。(作者单位:北京教科院职成教所)
推进“工程”实施要形成新机制
  一、建立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实行根据企事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新模式。参与合作的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在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各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二、优化教学过程,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机构支持职业院校根据实现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和课时安排进行必要调整。相关职业院校有权自主决定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的专业的学生是否参加文化课程统一考试。

  三、实行灵活的学籍管理和教学管理制度,扩大相关院校的自主权。支持承担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任务的院校推行学分制等更加灵活的学籍管理、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制度,支持院校针对生源状况和工作实际需要,实行分层教学、分专业方向教学和分阶段教育。

  四、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沟通。职业院校要建立学分转换等相应的机制,把学历教育中的专业能力要求与国家职业标准以及相关行业和合作企业的用人要求结合起来,要努力扩大专业教育资源的服务范围,及时把相关专业领域中的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用于企业在职职工、转岗职工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提高培训以及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刘杰)

【背景】 汽修行业急需高质量技能人才

  1 近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已突破两万公里,居世界第二。我国汽车工业重组完成,形成三大(一汽、上汽、东风)六小(广州本田、重庆长安、北京现代、沈阳华晨、南京菲亚特、浙江吉利)格局;汽车制造业平均每年以24.5%的速度增长,汽车年产量300多万辆,目前的汽车保有量已达3000万辆,2010年将达到5600万辆,到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汽车车型和技术更新加快,国外汽车巨头在中国市场竞争加剧。

  2 我国汽修企业的发展和人员素质还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要。据汽修协会统计,汽车维修行业中汽车/摩托车维修企业33万家,一、二级企业7万家,占21%;220万从业人员中,接受过中等及以上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专门人才比例极低,仅占约20%。我国汽车维修行业一线工人中,有38.5%的工人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一、二类企业只有约10万家,特约维修站仅占不到1%;由于汽修技术人员供不应求,大量未经任何培训的人员进入汽修技术岗位;二、三类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离开土地的农民、城市普通中学毕业生或转岗择业的工人。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据预测,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和轿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我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员工30万人,而且急需具有现代服务意识和现代维修技能的行家里手。汽车市场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迫切需求。因而,汽车维修人员的培养被列入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

  3 作为汽车市场结构的重要一环,我国汽车维修服务业的发展差距还很大,与国外成熟的汽车市场服务占33%相比,我国的服务业只占12%,服务业的比重过小;汽车维修行业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为38.5%,高中阶段51.5%,专科及以上10%,而发达国家的这种结构为:2:4:4;具有汽车故障诊断能力的工人所占比例,我国20%,日本40%,美国80%。

  汽车技术的发展带动维修技术的发展,现代的汽车维修工,不仅要有丰富的经验,而且还要掌握许多现代科技知识。目前,我国汽修行业中技师和高级技工比例仅占8%,而且年龄偏大(高级工55岁以上28%,技师37.5%),知识老化;汽车维修行业的车源、车种、服务对象和维修作业形式已发生新的变化,汽车维修行业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技术、理念、制度、作业方式、人员构成都在发生着变化,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汽车上广泛应用,声、光、机、电、液一体化,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自动变速器、制动防抱死、安全气囊、现代车载诊断系统已在汽车上普遍使用,传统的维修方式正在发展为现代维修方式。汽修行业工人岗位也在发生变化,传统汽修岗位在减少或消失,智能型/复合型在岗位增加,随着技术进步,汽车故障诊断检测、AT、ABS、GRS等新专项维修岗位已经出现;随着汽车服务的延伸,销售、保险、二手车回收等岗位人员的需求量正在增大。(潘光)
  《中国教育报》2006年3月17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