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关于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的几点想法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6-08-01]

--------------------------------------------------------------------------------
  [摘要]通过更新现行计算机教材,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教材 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 操作能力 教师培训和设备更新 
  [作者简介]付汉萍(1961- ),女,江西吉安人,江汉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微机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应用。(湖北 武汉 430016)
  高职高专的学生通过计算机学习后应该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具有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能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2001年笔者对我校大专两个班做了调查,医学影像专业有10%的学生、英护专业有30%的学生以前学过一点电脑知识,有的学生表示中学计算机课根本没有开设,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只是了解一点。今年又在2005级口腔大专班做了一个摸底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所有学生在上大学前学过计算机,其中有16%的学生家里有电脑,有一部分学生对Windows操作、Word、网络掌握得比较好,有56%的学生喜欢上网。从中可以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发展,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所提高,这对我们从事计算机教育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上述情况,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有关计算机教学的几点想法。
  一、教材存在的问题
  教材存在的问题,一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计算机越来越普及,中学、中职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随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正常开设,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内容与中学有着较为严重的重叠现象。二是教材的编写中实践性教学、实训内容不足,没有体现教材的实用性和职业性,不能保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体现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缺少高职教育特色。三是教材内容滞后、陈旧,更新速度慢。
  一般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在三种类型,即高技能型、技术应用型和职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的要求只是作为一种工具使用,能用它来为本专业服务。笔者在以往的教学中感到,学生通过在校学习,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差些。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应提高起点,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突出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和实用性,不断地补充新的应用知识。一本公共计算机基础教材,可以删减掉过时、陈旧以及与中学重复的内容,教材内容的顺序也可以改变。比如,在Windows操作系统这一章后面可以紧接网络部分,减少理论部分的内容,增加操作的技巧,这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公共基础教材之外,配备一本根据不同专业以实用的操作技巧和技能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又便于自学的“案例驱动”教材,要针对一定的岗位,体现教材的实用性和职业性,补充本专业常用软件的应用以及实用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使其既能作为学生上机操作的指导性用书,又可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医学院校的学生常常要用到医学统计方面的知识,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学习统计分析十分头痛。究其原因,困扰学生的问题主要有:如何正确选用不同的统计方法;面对庞大、繁杂的数据,计算量实在太大,如何分析计算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等。用Excel有关的统计函数或用Excel自带的VB编辑器将常用的函数进行简单的编程保存,编进配套的教材,这对于没有学过SPSS软件应用的高职高专学生是非常有用的。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计算机技术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知识衰减期短,技术淘汰快,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很快被淘汰,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能够很快接受新知识,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很多,有传统教学法、示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等,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笔者采用“自主学习——教师讲解——协作练习——课堂总结——下次预习内容”的教学方法,同时将课堂搬进实验室,即学即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学生在机房可根据自身的水平,寻找适合自己能力的学习起点、学习任务的难度、学习资源及学习目标,在自学过程中学生如有困难和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利用在线帮助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软件功能的能力。
  2.教师讲解。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网络,让学生边听边操作,在课堂上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情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即时检查学生的操作情况,同时补充新知识和应用技巧,扩大知识面。从而也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用途,打消学生“学了有什么用”的疑问,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协作练习。老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设计好本单元要完成的任务,将学生分组,组内多个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合作与支援,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探索,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4.课堂总结。归纳总结正反经验和知识的规律性,把所学知识同已有知识结构重构,促进知识迁移。同时也可给学生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能否用Excel函数图像进行“正弦函数的五点法作图”。
  5.下次预习内容。将下一次预习的提纲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做好下次课的预习,便于自主学习。在机房上课学生接受快、效果好。我们做过摸底调查,有75%的同学认可这种教学方法,其中有38%的同学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好。但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每堂课都在机房上也不太可能,但若有条件的话最好在机房上课。
  三、分层教学
  由于中学存在着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城市和农村教学条件的差异,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差异,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兴趣的差异等,种种原因导致同一班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这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方式。有的大学是将同一年级的学生按程度不同,分班教学,但操作比较麻烦,涉及课程的安排、机房的使用等问题,对学生心理发展存在着消极影响。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要掌握好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备好课,做到因材施教。教师的“教”要承认学生的个体是有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各自明确的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引导到追求进步、勤奋学习上来。同时要注意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编选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注意结合好学生的特点增加一些课本外的内容,让他们学有所得。
  四、重视操作课
  上操作课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不感兴趣;不理会老师布置的任务,各做各的;上机时,游戏、上网遍布课堂,学生水平相差太大。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教师要设计好操作课的任务。其次就是要让学生练习落实到实处,做好督促检查的工作,具体做法是:一是老师设计好每次上机操作的内容,明确上机操作要完成的任务。二是将学习比较好的同学分配到各个小组,作为小组辅导员,帮助其他同学解答一些小问题,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三是检查,将网络部分的内容提前在上完Windows这一章后上,以后每次作业通过网络提交,采用局域网共享的方式或是发邮件的方式,以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都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仅靠课堂安排的上机是远远不够的,加强学生的课外上机不但可以弥补课内上机的不足,而且还为学生课外自学提供了机会。
  五、教师培训和设备更新
  面对新的形势,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要求也应与时俱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难度、深度和强度都将有明显提高,因而对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将是今后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为了使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真正适应教学要求,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也应不断地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除了自身的学习以外,学校应形成制度,保证每隔两年有不少于3个月的进修学习时间,以加强在岗教师的业务提高。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以适应知识更新的要求。
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重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该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而搞好实践环节的主要因素又取决于实验设备的先进性。实验设备应保持与课程内容相一致的先进水平。学校领导应有强烈的现代教育技术意识,敢于投资购买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创建适合“计算机知识基础教育”课程的规模化计算机机房,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上机时间和场所,为学生营造一个多样化的计算机氛围。 付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