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6-11-02]

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
杨雪梅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民办高等院校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迎接新挑战,实现新发展。在国家“十一五”规划期间,民办高等教育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这种发展的大趋势,将主要表现在思想更加解放,政策环境更加宽松;办学资金多渠道,管理体制多样化;职业教育有优势,贴近市场求发展;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学历教育比重不断加大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民办高等教育 发展 新趋势
[作者简介]杨雪梅(1970-),女,河南滑县人,黄河科技学院副院长、学报副主编,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学及民办教育研究。(河南 郑州 450006)
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1.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飞速发展。最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05年普通本专科招生504万人,今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约530万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2000多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约19%,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独立二级学院异军突起,以其起点高、机制新、发展快而引人注目。面对公办高校连年大规模扩大招生的超常发展,面对独立二级学院的快速崛起,传统的纯民办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受到冲击,进入激烈竞争、优胜劣汰、优化组合、整体提高的新阶段。除少数获准实施本专科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乘势发展、扩大规模、增强实力之外,多数民办高校感觉到巨大压力,生源大减,招生数量急剧萎缩,加之原来规模小、层次低、先天不足、后劲不强、条件太差,有些民办高校至今还没有自己的校园校舍和教师队伍,运行资金紧缺,出现了生存危机。这些处境艰难的学校与那些获准实施学历教育越办越好的民办高校相比,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这说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既有空前的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民办高等院校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清新形势,抓住新机遇,才能迎接新挑战,经受考验,实现新发展。
2.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机遇,既来自全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也来自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从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看,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21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国高校的毛入学率到2010年要达到23%;2020年要达到3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布局,这就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其中,人才问题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12月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努力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要求“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高等教育是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主阵地,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这就为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全国高等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空前广阔的发展前景。
3.高等教育需求旺盛。随着高中教育的逐步普及,要求上大学的适龄青年将有增无减。教育部长周济曾经指出:“今后一段时期,高等教育将面临着我国的一个人口高峰,普通高中规模正在加快发展。虽然现在的高考录取率在经过了历史性跨越之后,已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很多地区已经达到60%以上,甚至70%。但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这样的高考录取率水平,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将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中国老百姓历来重视教育,延续了几千年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民族传统,正在演变为当今“知识改变命运”的社会信条,文凭和能力在就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对部分省市的调查,“多受一年教育,可增加年收入约180元,教育对收入的影响超过了劳动年限的影响。”这就使得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空前高涨。当前,主要矛盾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与现有供给不足的矛盾。高等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家和群众的需求,继续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多年不断扩大招生之后,公办高校可以挖掘的潜力已经不多了,经费和师资供给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政府今后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但主要是用于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因此,高等教育要继续发展,不能只寄希望于公办教育,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必然的选择。《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突施,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保证和政策支持,使民办高校的成长发展获得空前良好的历史机遇,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的局面仍将继续。
二、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1.思想更加解放,政策环境更加宽松。(1)解放思想是政策扶持的先导。解放思想的程度决定政策扶持的力度,解放思想与政策扶持的交替推进,是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首要条件。由于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包揽高等教育,在政府决策层和各管理部门形成了一种轻视、歧视民办高校的思维定势,直到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中,还有“严格控制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条文。此后,国家出台了积极发展民办教育,要求构建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新格局的一系列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思想解放,并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使全国进行正规高等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迅速增加。从1994年的8所到2002年的105所,2003年达到167所,2005年发展到239所(不包括独立二级学院),这体现了思想解放与政策扶持对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2)解放思想是时代的要求。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面对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面对《民办教育促进法》强劲的法律扶持和政策促进,新一轮思想解放的浪潮已经来临。从党政领导到民办高等院校,从教育界到人民群众,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已经或正在达成共识。一是要强化战略机遇意识,树立民办高等教育务必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大发展的思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二是要强化产业经营意识,树立民办高等教育务必引入产业管理模式建立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机制的思想,既要认识民办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又要认识民办高等教育的产业性,两者不可偏废;三是要强化特色办学意识,树立民办高等教育务必以创新求特色,以特色求质量求发展的思想,坚持走创新之路,走特色办学之路,为社会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用得上的人才。解放思想的新成果及其形成的新思想、新观念,不仅是时代潮流的反映,社会进步的体现,其本身就具有创造性、超前性和引导性,是改革的基础,发展的先导,将推动民办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2.办学资金多渠道,领导(管理)体制多样化。民办高等教育要更快发展,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是关键。高等教育是有强烈社会需求的行业(产业),却常常找不到充足的资金和投资者,显然存在体制上政策上的障碍。要从思想观念上彻底摆脱高等教育是“纯消费性公益事业”的束缚,重视它的产业属性,按照产业运作机制,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扩大投资渠道,尤其要通过法律法规为多渠道投资民办高等教育创造制度条件。《民办教育促进法》第51条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这是结合中国国情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观念突破和政策突破,是国家把民办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具有公益性的特殊产业选择的一条积极扶持促进发展的出路,表明“取得合理回报”与“教育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并不矛盾的相融性。这项政策有利于民办高等院校吸纳民间资金,增加教育投入,缓解长期困扰民办高校的资金紧缺问题。在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民办高校资产增值,由起步时的几万元、几十万元发展到几千万元,甚至几亿元。由此产生的财富效应鼓舞着民间资本的投资信心,必将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并在出资方式、办学模式、管理机制诸方面大胆创新,出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领导(管理)体制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按照投资主体享有相应产权的法定原则,民办高校的产权构成将多种多样,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势必成为民办学校主要的领导(管理)体制。但是,由于有相当数量的民办高校,其校产是长期办学中自我积累滚动发展形成的,产权归属尚不明晰,这类学校的领导(管理)体制,往往有它独特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也有校长处于最高决策地位的校长负责制。
3.职业教育有优势,贴近市场求发展。当前,我国多数民办高校基础研究薄弱,高精尖教师紧缺,只能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职业技术教育势必成为今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从塑造人格,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职业技术人才角度看,民办高校有独特的优势,也有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不仅不比公办高校差,有的还胜过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将一如既往地使无数由于考场失利、学习偏科或不用心而高考落榜的学生,重新找到人生支点,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就是民办高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原因所在。目前处境艰难的民办高校要振奋精神,发扬优势,找准定位,走外引内联、优化组合的道路,面向市场调整专业,通过为国家培养紧缺的职业技术人才来寻求新的发展。政府或民办教育协会等中介机构,应当为外引内联充当牵线搭桥的“红娘”,促成差校与较好的学校联合或几个差校联合,实现规模经营,也可促成公立高校利用民办高校的教育场地和其他资源办独立二级学院,借公办高校的力量救活这类民办高校。
4.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1)产权问题。《民办教育促进法》废除了关于民办学校产权的不合理规定(即学校停办后办学积累的财产收归国有),但是,办学积累的校产的归属问题,并不明确,教育界专家认为这是有意留待今后在改革实践中解决,产权不明晰导致办学主体不清楚,办学主体不清楚的弊端,是容易造成资产管理不善,不利于校产的继续积累,不利于调动办学者的积极性,特别是第一代办学创业者一旦退出,还有可能因产权引起纠纷。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民办高校产权改革指明了方向,民办高校将在这次全会精神指引下,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尽快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民办高校现代产权制度。应把股份制作为民办学校产权的基本形式,将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积累的部分校产定为“国有股”,将举办者创业积累的校产定为“创业股”。另外,可设“智力股”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和管理干部,并以赠股方式引进年富力强的高精尖教师,以提高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2)招生问题。生源是困扰民办高校的重大难题,长期以来竞争激烈,民办高校招生只能吃公办高校招生的“剩饭”,这既不公平,也严重制约民办高校提高教育质量。除民办高校自身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树立形象,提高信誉,以增强对求学青年的吸引力之外,通过深化招生制度的改革扶持民办高校,已是当务之急的大事。如压缩公办高校专科学历教育的招生指标,把大部分高职教育和专科教育的指标让给民办高校,给民办高校单独划出略低于公办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允许民办高校招收预科学生,进校后先学一年高中课程,再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或专科教育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给当前处于明显弱势的民办高校注入新的活力,才能较快建立公办高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3)教师问题。组建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是提高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目前,民办高校兼职教师比重偏高,老年教师偏多,满足于有人上课就行的状况比较普遍,急需引进高精尖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也要引进一批学历层次高(硕士以上)的骨干教师。此外努力落实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为他们缴纳社会保险等,也是稳定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不可忽略的大事。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学历教育比重不断加大。我国民办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在结构层次上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两大类,包括三种主要形式。(1)自考助学形式,约占民办高校总数的三分之二,这种形式都是以学校办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宽进严出、教考分离为特点,这类民办高校有一部分在办学中不断增强实力,提高水平,经过审批已经或将要获准实施专科学历教育。(2)进行本专科学历教育的普通民办高校。(3)“航空母舰”式普通本专科学校。由于公办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社会资金相结合,能迅速办成按民办机制运行的本科层次的高校,这种新模式增加了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和选择性,受到政府的政策扶持,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因此,独立学院经过规范也将更加健康地发展。
总之,未来10年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民办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在整体加快发展的同时,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一是来自公办高校不断扩大规模的竞争压力,二是来自中外合作办学不断发展的竞争压力,三是来自民办高等教育内部的竞争压力,四是来自不规范的二级学院或公办大学下设的职业学院的冲击。这也是最大的挑战。但高等教育也要允许尝试和磨合,很可能出现一种混合型的学校,但不管是什么方式都将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只有面向市场,找准定位,始终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形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出品牌特色,才能在竞争中取胜。竞争是无情的,优胜劣汰是不可改变的竞争规律,在这场竞争中首先被淘汰出局的将是违法的民办高校或高等教育机构,接着被淘汰的将是质量低劣的学校,经过淘汰之后,更多的民办高校将办得更好,一个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春天即将到来。(《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2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