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初探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6-11-02]


--------------------------------------------------------------------------------

秦丽君 刘增安

  [摘要]高职“思政课”新课程教学方案将普遍实施。在新的平台上,如何完成教学内容的整合,将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阐述了高职“思政课”要突出高职的特点,提出了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论述了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政治理论教学如何整合。
  [关键词]高职 “思政课”新课程 教学内容整合 
  [作者简介]秦丽君(1965-),女,河北赞皇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两课”教学。(河北 石家庄 050081)

  高职“思政课” (全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将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普遍实施。专科课程设置为两门必修课,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另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高职“思政课”新课程内容虽已确定,但各门课程教学之间如何各有侧重而又融为一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如何根据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关注的热点来设置具体的教学内容,“思政课”内容的整合从跨度上说有几种形式、从总体上说有几大思路,政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如何整合等很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一、高职“思政课”总体内容的整合应突出高职的特点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职“思政课”内容的整合应具有自己的特点。
  1.面向“第一线”。高职“思政课”要结合经济建设第一线的特点、要求和发展趋势选择教学内容。在进行一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符合“第一线”职业岗位要求的理论素养与思想道德素养,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于群众的思想认识;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在艰苦的工作中奋力进取,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等。
  2.理论知识要突出“精”和“管用”。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应具有更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从世界来看,世纪之交,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开始实现职业性与学术性在更高水平上的整合。因为在信息社会中,终生只从事一项工作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个体必须具备一些综合性的技能或能力。高职“思政课”要看到这一趋势,从总体上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和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和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等指导实践活动,做到学懂会用,知行统一。邓小平同志曾强调:理论知识要“精”,要“管用”,要把握精髓,学以致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更应如此。
  3.要将实践环节作为高职“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强调教学的实践性,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本质特征。要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的经费,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思政课”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内容的延伸、应用、升华和内化。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面向实际、突出应用性、实践性,毕业生要有较强的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为一线培养人才的高职来说,必须突出社会实践教学和职业道德素质训导。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深刻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现实力量,培养自己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和时代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合理整合、充分发挥校内各种社会实践资源,尽可能把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与专业课的社会实践以及第二课堂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可与地方和工商企业共建一批相对固定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调动社会多方面积极性,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学院也应考虑成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多种社会实践,推进大学生拓展素质、下乡、进社区等活动。在全面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能力的同时,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
  二、高职“思政课”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上要考虑的四个方面
  高职“思政课”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教育并引导大学生拥护与认同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形成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三门课程各有侧重,但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如何整合教学内容,实现培养目标,仍需进一步思考。
  1.“思政课”内容的整合涉及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两部分。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新教材将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工作,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
  在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上,应以教学体系为主;在系统性与实用性关系上,以实用性、针对性为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对于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不同的学生, “思政课”在内容的选择和偏重上应有所区别,如在法律基础课中,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突出与本专业相关的经济法包括合同法、税法、企业法等,文科类专业应突出知识产权法中的有关内容等。通过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课程设置,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
  2.“思政课”内容的整合要以全程教学为着眼点。应让学生在大学的全部生活中,不断地接受理想、道德、文明、纪律的启迪与关爱。在统筹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每个学期根据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关注的热点来设置教学内容,突出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如在大学一年级的起步适应阶段,侧重于帮助学生认清形势、明确责任,突出解决适应大学全新的学习和生活,完成角色的转换,确立成才目标的问题;在大学二年级的稳定发展阶段,侧重设置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突出解决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问题;在大学三年级的就业过渡阶段,侧重设置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择业观内容,突出解决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和欢迎的合格建设者问题。使“思政课”教育能够自始至终地贯穿于学生大学阶段的整个过程,进而形成一套比较科学、系统、规范的全程教育模式。 
  3.“思政课”内容整合的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同一课程内部的整合。既尊重理论的逻辑结构,又不受理论体系的束缚,可以打破章、节、目的界限,优化内容讲思路,理出主线、重点、难点,按专题构建教学内容和框架。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内容(事件、概念、原理、方法等)讲深、讲透、拓宽,关联度较小的内容少讲或不讲;二是不同课程之间的整合。将“思政课”所有课程统一考虑,从内容和需要出发进行整合,分为几大模块。
  4.“思政课”内容整合的两大思路。一是以理论为线索进行整合。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提炼出高职学生最应掌握的理论、方法,及学生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以理论为线索展开,理论结合实际。这种方式保持了各学科的基本框架,理论条理清晰,对于学生理论思维的培养和将来的发展很有益处,但对于集中解决学生当前面临的问题来说,火力不够集中。二是以问题为线索,针对每一学期学生遇到的普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各方面甚至各学科展开分析阐述,不只局限于一门课,这对于学生的直接帮助是最大的。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就事论事,一定要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当中,引发出具有一般方法论意义的理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能够举一反三。这对教师素质及教师队伍的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三、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政治理论教学的整合
  对于“思政课”来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社会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加深理解,并经过亲身感受从内心获得新的体验和真切的领悟,使理性认识得以运用且进一步升华,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
  1.实践教学与政治理论教学在内容上的整合。“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不能为实践而实践,必须从理论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认真选定实践活动的内容。要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制定指向明确、切实可行、实效显著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方案;具体活动内容的选择必须依照当时经济、政治、社会形势及学生的需要具体确定。
  根据“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要求, “思政课”教学除了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法制观念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念的教育外,当前要进一步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要实事求是、令人信服地讲清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了解中国国情。因此, “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要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为主要目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训练。针对学生的思想困惑,要尽可能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富有挑战性的社会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感悟人生,认识社会和自我,增强自己的适应性,完善自己的价值观体系。
  2.实践教学与政治理论教学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整合。要使“思政课”教学实践环节收到实效,必须像理论课教学一样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包括学时、学分分配、实践活动的目的、内容、实施的方式方法和考核要求。有理论课成绩,也要有专项实践课成绩。要有相应的量化标准来保证实践过程的质量和检验实践效果,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都要有量化记载,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实践课不及格者要补做、补足。将实践活动课程化,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
  实践活动是“思政课”教学的载体和政治理论教学内容的延伸,“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政治理论教学的时数比例一般应为1∶2或1∶1左右。在实践教学前要布置思考题,之后必须系统总结和理论升华,既用理论教学的成果指导学生正确实践,又运用实践巩固理论教学成果,同时还可将实践教学中没能回答的问题梳理出来,重点研究解决。政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互相依赖、不可分割的整体。
  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整合,不是知识的简单剪辑和组合,而是教学体系的重建。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共同配合,需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完善,而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实施,为这一探索提供了更高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