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创建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7-01-18]


  刘彩琴 冯和平
  [摘要]通过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以“入学双起点,毕业双证书”为主要特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
  [关键词]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刘彩琴(1964-),女,河北晋州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河北 邢台 05403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以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越发显得重要。为推动高职教育发展,教育部于2000年和2005年先后启动了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和评估工作。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被确定为教育部首批建设和评估试点遴选单位,并于2005年6月份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遴选评估。通过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以“入学双起点,毕业双证书”为主要特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
一、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能力体系
在15年的高职教育探索与实践中,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逐步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构建起高职人才应具备的“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一线具有必需的职业能力、职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能力以及职业关键能力”的能力体系。
1.第一任职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它是高职毕业生能力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力中心型教育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从学校到岗位实现直接接轨,这就需要高职毕业生具有胜任第一任职岗位(群)的职业能力。
2.职后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能力。它是学生接受转岗再就业培训以及终身教育应具备的能力,是对学生从学校到就业岗位纵向适应、横向不足的补偿,也是构建能力中心型教育理论教学体系的重要依据之一。
3.关键能力,即职业素质。它主要包括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严谨的作风、严明的纪律、协作共事意识、安全质量观念等,是学生完成第一任职岗位(群)工作的重要保证。
二、构建“能力中心型”教学体系,强化职业能力训练
在确定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构建能力中心型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依据培养目标,确定学生第一任职岗位(群)的业务工作范围;采用职业分析的方法,进行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开发,编制出专业技能开发表和技能项目分析表,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教学内容,建立由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实践课和专业实习组成的新课程体系。
1.构建“能力中心型”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学院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完成适应第一任职岗位(群)职业能力的基本训练、毕业即上岗、实现零适应期为宗旨,构建起注重学生关键能力,适应“能力中心型”高职教育的教学实践体系。(1)制订相对独立的专业技能训练计划。以产业需求和行业发展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目的、以岗位工作项目及能力标准为依据,建立职业能力训练目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按照职业能力形成规律,遵循“早实践,多实践,三年实践不断线”的原则,制订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操作性强的相对独立的“技能训练计划”,并作为整个教学计划的纲领性文件。这种由浅入深的能力训练安排有利于学生完成职业能力的基本训练,逐级掌握知识与技能。(2)开发实践课,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课是指将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安排在专业教室,以边讲边练的现场操作方式进行讲授。在教学安排上,主要以项目模块为单元组织教学,学时安排相对集中,便于边讲边练,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迅速掌握技术要领。专业教室按一个教学班设计,配置挂图、模型、投影仪等教学设施,从而满足边讲边练的教学要求。(3)注重产学合作,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按照专业技能训练计划和高职人才培养规律,学院形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模式:在校内建立同产业运作一一对应的仿真实训基地或真实岗位实训平台,进行职业能力的基础训练;在校外遵循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建立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实行产学结合,校企一体,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完成职业能力与关键能力的培养。(4)完善技能考核制度,形成职业能力考核鉴定体系。学院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已经逐步形成“课程考核—年度技能考核—职业资格鉴定”的系统考核鉴定体系,实现了过程与目标考核的统一。
2.构建“能力中心型”的高职教育理论教学体系。“能力中心型”教育理念决定了理论教学必须要服务于实践教学,根据满足第一任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在实践与理论教学环节的比例定为1∶1后,学院以应用为主旨,根据专业技能训练计划、基础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要求构建教学单元,并遵循“基础知识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基础课程实施综合化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专业理论课讲授成熟技术和管理规范”等原则进行了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理论教学改革,建立起与“能力中心”相适应的高职教育理论教学体系。
3.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学院成立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致力于建立专业设置与调整同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衔接机制,以使专业设置与调整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学院在隶属解放军总后勤部时期,专业设置基本是以面向军队企业为主,面向地方为辅,由于军队企业行业跨度较大,使得学院的专业覆盖面也较为广泛。但随着学院向河北省的移交,学院逐步转变为以面向河北省为主,同时继续与原军队企业保持着牢固的人才供需关系。学院依据国家经济发展形势、河北省支柱产业需要和原军队企业人才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现有的专业一般都具有河北省支柱产业或军队企业背景。将原来军队性质比较浓的专业转变为适应市场与地方需求,同时又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院的专业竞争力。
三、积极创建特征鲜明的高职教育模式
1.率先建立入学“双起点”、毕业“双证书”的试点模式。早在1991年试办高职之初,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就率先在国内建立入学“双起点”、毕业“双证书”的试点模式。“双起点”即招收的学生既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也就是现在的对口招生;“双证书”即要求毕业生必须取得专科毕业证书和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为适应这一需要,学院于1995年率先建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2.发挥自身优势,构建产、学、军、企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借助原来与解放军总后勤部的隶属关系,学院与军需企业建立了牢固的产学关系。服装工程系通过对军需服装企业的生产技术标准、组织程序、工艺规程、产品质量、生产技术管理岗位职责与任职能力的调研,整理出《服装专业首届高职班学生职业能力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制订教学计划与能力培养方案,举办军需服装生产企业“技术员班”,并在教学中承担军队服装设计与开发任务,成功地建构了产、学、军、企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3.创建“前厂后校”的产学结合模式。学院与市交警支队合作建立了汽车检测线,该厂以学院汽车系为后盾,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先进,承揽了各种常规车辆的维修业务,并负责邢台市机动车检测、调修业务,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建立现代工学结合模式。现代工学结合模式是借鉴德国“双元制”和澳大利亚TAFE制的做法,并结合我国实际创立的一种以“学”为主的教育模式。在培养计划的最后一学期或一学年,安排学生半工半读。学院服装系在“模拟生产管理”实习中实行的“双重身份制度”就是现代工学结合制度的典型代表。
5.实施订单式教育模式。订单式教育就是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人才供需协议或意向,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开展合作,分别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根据协议到这些单位就业。学院在汽车系与服装系率先开展了“订单式”培养试点,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6.探索紧缺型人才的两年制培养模式。2004年下半年,学院对汽车工艺及维修、数控技术及应用、软件工程等三个专业进行两年制试点改革。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精简理论教学内容,重组整合理论课程,增加实践教学、职业技术证书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学分,确保职业能力培养贯穿始终;同时,加大了专业技能的考核力度。
四、全方位营造学生关键能力养成的育人环境
1.通过规范化管理与系统教育,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以预防、教育、引导为主的管理原则,构建起学生教育管理的“大德育”育人体系,通过规范管理与系统教育,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主要措施包括:出台《学生品德教育实施方案》,强化学生思想素质教育;规范学生一日生活制度,提高学生对集体生活秩序和规则的认识;开展经常性的大型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策划、组织和指挥能力;通过开设选修课,组织知识竞赛,入学、毕业教育,举办专家、学者讲座等系列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与文化修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
2.加强学风、校风建设,营造学生关键能力养成的大环境。严谨的学风、良好的校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院始终将学风、校风建设当作学院的“灵魂”来抓,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措施。主要包括:完善制度、建立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其学习行为,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学风;以第二课堂为依托,以团组织和学生活动为推动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校园文化与师德建设,营造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五、建立高效的扁平化组织机构,为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1.机构改革。依据高效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建立扁平化组织机构。编制定员从政策上向教师倾斜,重点引进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建立以工作实绩为评价依据的分配制度,引入竞争机制,从而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实行逐级年度聘用制,聘用期间责、权、利统一。通过机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后勤社会化改革。学院在2000年根据“事企分开、市场驱动、集约管理”的原则,组建了具有模拟独立法人资格的邢台勤力实业总公司,公司经营方式由“行政命令制”、“任务委派制”向“市场驱动制”转变,学院服务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竞争,这大大提高了后勤的保障与自主经营能力。
3.完善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在长期的学生教育管理实践中,学院保持和发扬了军队院校的优良传统,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规范有序的制度”为核心的学生教育管理的军队特色。学院实行带班员制度,通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形成以关键能力、职业素质养成为核心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
针对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受到削弱的情况,学院将学生工作处、团委、学生公寓管理中心三部门合署办公,成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部,公寓中心主任兼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部副部长,从而实现了管理一体化,学生教育管理的力度也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