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换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7-03-13]


——从“技术应用性人才”到“高技能人才”
匡 瑛 石伟平
摘要:有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还没有在业界达成一致。教育部《2003-2004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高职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这和以往人们的认识有所区别,将培养目标仅定位为高技能人才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将使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落空;不利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对教育衔接造成困难;造成中、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冲突。因此,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能仅限于高技能人才,还必须培养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技术应用性人才;高技能人才
我国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下文称《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把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人才。这和以往的提法有所不同。1999年底,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上,对培养目标作出如下界定:“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此后,人们都认同技术应用性人才是高职的培养目标。这两者到底有没有区别?为什么要提出“高技能人才”的概念?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究竟是什么?本文就试图从概念出发,通过国际比较,并结合我国实际阐述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概念辨析
就人才类型而言,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总的人才可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其中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由职业教育来培养,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技术型人才也称工艺型、执行型、中间型人才,他们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只有经过他们的努力才能使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转换成物质形态或者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这种人才又可分为三类:生产类,如工厂技术员、工艺工程师、农艺师、畜牧师、植保技术员等;管理类,如车间主任、作业长、工段长、设备科长、护士长、护理部主任以及行政机关中的中高级职员;职业类,如会计、统计、牙技师、导游、空勤人员、农业生产经营者等。技术型人才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不必达到工程型人才要求,而更应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由于他们大都是在生产现场工作,因而与工程型人才相比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相关专业知识面要更宽广,如工艺人员除需要工艺知识外,尚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二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强,特别要具备解决现场社会性问题的应变能力,以及一定的操作技能;三是由于生产现场的劳动常常是协同工作的群体活动,因此,人际关系能力、组织能力是这类人才极为重要的素质;四是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更强调工作实践的作用。
技能型人才也称技艺型、操作型人才,是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主要应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他们与技术型人才的区别在于主要依靠操作技能进行工作。技术工人不属于这类人才,一些高技术设备的操作者,虽有操作任务,但不能简单地归入技能型人才,尚须分析其智力含量的多寡,才能决定其是技术型人才还是技能型人才。
把上述各种人才类型与教育联系起来,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可称之为技术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可称之为职业教育(或技能教育)。在国外,同样存在这两种教育,分别为vocational education和technical education。因此,职业技术教育既能够培养技术型人才又能够培养技能型人才。
从中可见,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不仅有分工二的区别,还有层次的区别。同时,不可否认两者有交叉重叠之处。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含量在许多工二作中都占一定的比例,其交叉重叠之处确实在加宽。尽管如此,两者仍然不可等同。
二、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辨析
对概念的分析得出:技能型和技术型人才都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那么,为什么目前《行动计划》只提高技能人才呢?
事实上,文件中所提出的高技能人才是有特指的。首先,这里的高技能人才指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其次,在我国,目前的高职绝大部分是专科层次,学制为三年。而国外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或技能教育学制一般为一到两年,此外还有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技术教育。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一般主要以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并没有把技术教育列入其中,且我国目前没有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高职院校。因此,这样的现实让很多人感觉到高职就是或者就应该是专科层次的,而且根据国际比较,学制似乎可以再缩短一些,所以按照层次的区别就提出了高职要培养高技能人才。
三、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分析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还是“技术型人才”
从历史上看,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工程师不得不把一部分工作分给技术员去做,以实现工程师的升级和人力资源的经济使用。技术员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担负原由工程师承担的理论要求较低而动手较多的工作,还要在现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因此被称为“工程师助手”。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对技术人员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能够策划、设计的工程师,能够实施操作的技术员,还需要介于两者之间,能够独立完成一定项目、主要面向应用一线的人员。在美国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系列中,有工程师、技术师和技术员,其中技术师 (technologists)是一个典型的工程实践者,他们关注工程原理如何应用于实践,如何组织好生产人员从事生产准备工作和现场操作,他们专注地维护和改良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加工方法和加工程序。
这里谈到的技术师,不同于传统大学培养的工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职业人才,而是区别两者的“中间桥梁式人才”。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在高等教育层次上培养这些人才,并授予高等教育学位。1967年,美国杨伯翰大学授予工程技术学位(BET)的两种教育计划最先通过鉴定认可;到1977年,美国有62所院校开设这类学位课程,通过鉴定的BET教育计划达155种;而到1987年,提供这类教育的院校已有116所,涉及航空、空调、建筑、汽车、生物工程技术、化工、民用建筑等技术领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还出现了工程技术硕士学位 (MET)教育,1990年提供MET教育的院校达7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一般培养的是工程型人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培养技术人才的任务就落到了高职、高专身上。
从各国教育实践看,在高职教育阶段,各国不仅有职业教育、技能教育,还有技术教育。例如,德国高等专科大学和科技大学以培养企业和社会组织实际需要的技术应用型“高级桥梁式”职业人才为目标。英国高职主要以课程为主导,其NVQ第三、四、五等级代表的教育层次和高职相当,可以培养工程技术员、技术工程师。英国工程技术人员分三种:特许工程师、技术工程师及工程技术员,其中技术工程师的职责是将特许工程师的意图转化为实际工作,他们是工程技术人员群体活动的计划者,常常负责解决日常的技术问题,有些还要进入管理和监督岗位。我国台湾也是如此,具有较为完善的职教体系,建立了科技大学——技术学院——专科学校一贯的高职教育体系,其高职教育机构和一般的高等教育机构分开,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3个层次,并可授予硕士甚至博士学位,所培养的人才包括各级技术员和技术师。美国二年制社区学院既培养技能型人才也培养技术型人才,四年制大学中进行的教育只有少量的学术教育,大多是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且社区学院具有向四年制大学转学的功能。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专修学校和短期大学主要以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而高等专门学校则以技术型人才为目标。
综上所述,各国虽然办学模式不同,但是不论哪种模式,都可以发现其高职分为多种层次,主要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以技术教育为主。
四、若干启示
人才培养目标的变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虽然高职教育从现实来看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这种提法有其合理、适时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把高职仅仅定位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将使得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落空。在一个国家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四类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目前我国仍然是双轨制,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理应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范围,而如果高职只能培养高技能人才,且普通高等院校还不能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话,就造成了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真空。这也是导致目前高职就业两难问题的重要原因。
其次,把高职仅仅定位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会对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产生不利影响。从国际比较的结果来看,许多国家的高职教育以技术教育为主,而技能教育主要由中等职业教育和中学后职业教育来完成。所以,国外的相关研究更倾向于用“技术教育”这个术语来讨论高等教育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
因此,笔者也更愿意把高职教育称为高等技术教育,而不是高等职业教育,这样一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就比较顺畅。
第三,把高职仅仅定位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会对教育体系的衔接造成困难。从终身教育的理念出发,如果高职培养目标定位于专科层次的技能型人才,那么这些人员要发展应该往哪里去?既然没有直接衔接的技术教育,那么只能向工程教育看齐。在课程上,技能教育和工程教育在专业理论和基础文化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将对他们继续学习与今后职业生涯发展造成极大的障碍。
第四,把高职仅仅定位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容易造成中、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冲突。把高职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人才之后,由于中、高职之间同专业培养目标在层次上区别不明显,容易造成中、高职教育之间在专业课程、培养模式方面的雷同,从而使毕业生就业时无法凸显出高职优势,这是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目标定位的不清,也会往下“挤压”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由此,笔者认为,为了避免这些负面影响,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和各类技术型人才更为合适。
综上所述,技术型人才是各国所不可或缺的,在我国也同样如此。无论是采取一般高等院校还是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式,它都必须存在。另外,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发达地区如上海,特别缺乏这方面的人才,积极培养技术型人才是职业教育责无旁贷的。从现状出发,笔者并不是不赞同把高技能人才纳入高职的培养目标,而是不希望据此排斥技术人才的养成。国家应高度重视技术教育,把技术教育上升到“技术立国”的角度去认识。从此出发,逐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真正体现它作为高等技术教育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