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关于高校新闻实践教学的探讨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7-03-30]


  韩芳 杨春霞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开办新闻传播专业的高校迅速增多,但是新闻教学理念的构建和新闻教学模式的探索还很不完善,而且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一边是每年大量的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毕业,另一边却是业界人士感叹新闻传播人才的匮乏。文章分析了高校实践教学缺乏的原因,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高校改变教学思路、加强新闻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 新闻教育 实践教学
   众所周知,新闻传播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除了大学课堂里的理论教学之外,实践教学也是其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高等学校新闻学教学却依然是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新闻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大学生毕业时面对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动手能力弱使他们在求职时处于劣势,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和重视。
  一、高校实践教学缺乏的原因
  1.人们认识上的误区。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头脑中有这样一种认识:学校主要教给学生理论知识,而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工作单位的职责,应该由用人单位进行业务培训。这种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而这种观念的形成也和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体制有关。我国现行的应试教育、分数决定升学、分数决定学生命运的现实,使我们的学校,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都只重视学生书本知识的学习,不重视或无暇顾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这种现象到大学也依然没有改观。
  2.学校教育培训经费的缺乏。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就要有经费的支持。请专家学者到校园开讲座,送学生到媒体实习,带领学生到实地采访,学生办报纸、搞新闻摄影等都需要经费,而很多学校在经费上又严重不足,更缺乏实践经费,所以学生不能出去实践。特别是一些理工类大学办的新闻教育,更是严重的资金投入不足。比如,广电专业没有摄像机、编辑机,新闻专业没有照相机、电子采编系统等。
  3.学校要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学生的安全都是学校领导和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把学生放到社会上去实践,学校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4.高校缺乏能够进行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我认为这是最为关键和最为突出的问题。我国的高校教师大多是从小学上到大学直至硕士、博士,然后到一所高校教学,他们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经验严重缺乏,那么当然在实践教学方面就难以有所作为和突破;还有的教师既没有系统学过新闻,也没有从事过新闻工作,就上课讲授新闻;更有甚者,有的大学,没有教师,便让文学院、中文系的教师改行教新闻,其结果是,教师抱着书本讲,学生抱着书本听。很难想象,一个不知道新闻室里编辑和记者是如何运作的教师能够让自己的学生弄明白新闻到底是怎么回事。而在美英等处于全球新闻业发展前沿的国家,情形却不是这样,他们特别强调新闻学专业教师的新闻从业背景。比如,全美新闻院系里几乎所有教授新闻实践课程的教师都有新闻从业的职业经历。
  二、高校加强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何梓华说:“新闻媒体需要的,高校供应不上;新闻媒体不怎么需要的,高校却在大量培养!”这说明高校新闻教育与社会对新闻人才的需求是严重脱节的。笔者认为只有认清现实才能解决此问题。我们所面对的现实就是我们培养的学生最终都要走向市场,那么我们就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
  1.抓紧培养过硬的师资队伍。能不能培养既具有理论基础又有实际动手能力,既“上手快”又“有后劲”的学生,关键还是教师的水平如何。新闻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的教师如果没有参加过新闻实践,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积累,是很难讲好新闻这门课的。如果教师的新闻知识都是从书本到书本,那么他对实践中发生的问题就没有解决的能力。如此,学生不仅无法进行实践,一些教师干脆也放弃了学生的新闻实践课。因此导致学生只有嘴上的功夫,没有实践动手的能力。这样的学生到了新闻单位,怎么能受到欢迎?“我们最为缺乏的是学养深、知识面广、洞察力强,有理论,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这个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那就是抓紧对教师进行新闻知识、新闻技能的培训。
  2.建立新闻实践基地。高校应该和当地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建立广泛而深入的联系,有条件的院校甚至可以和其他地区的媒体建立联系,通过建立新闻实践基地满足学生新闻实习的需要,这是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做法。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海南日报共建新闻与传播教研基地,共同开展教学、科研与新闻实践业务探讨活动。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提供奖学金和奖教金,支持学生到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实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业务骨干的培训提供服务。同时,两家单位还针对报业集团发展面临的前沿性问题共同开展探讨和研究。这样的做法使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虽在校内学习,但同时受到来自新闻单位的培训和熏陶,这样的学生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和认可,从而解决高校教学与媒体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正像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所说:“今天新闻媒体面临的许多问题是无法在抽象、空洞的某种理论中找到科学答案的。那种完全脱离新闻实践的教学无法解决中国新闻媒体面临的现实问题。新闻学院不是从概念到概念的空洞的传播学理论教育,而是传授学生们最基本的新闻学原理、基本采写技能和基本价值观,使学生们在走进复杂的社会从事新闻报道前受到过严格的专业基础训练。这种新闻学基础训练的严格性类似医学院、法学院对学生的训练。
  3.面向新闻单位,引进新闻资深人才。这些媒体从业人员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极强的动手能力,由他们来上一些实践性非常强的,如新闻采写、新闻编辑、新闻摄影等课程,是很有益处又是很有必要的。他们丰富的从业经验使教学由单纯地从书本到书本,变成了从书本到实践。这样的做法是美国高校普遍采用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大学的新闻学院里,只有17%的教授没有当过记者。
  4.加强实践教学的投入。最基本的,要让学生能看到电视,能听见广播,能上互联网,能看到国内重要的有影响力的报纸和国外一些重要的报纸。要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经费,使学生可以走出去,也可以把一些专家和名记者、名新闻人请进来。要建设教学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实践和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
  5.组织好学生的新闻实习,鼓励学生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新闻实践。学校可以从不同方面安排学生的实习:一是结合课程进行实习。如结合“新闻摄影”课安排学生到校外的风景区、旅游点等地搞新闻摄影实践活动,或者到校外抓拍一些有新闻价值的照片等;结合“新闻采写”课组织学生到一些企业、单位进行采访。二是安排学生利用寒暑假和“五一”、“十一”等假期进行新闻实习。高校的假期较长,如果学校能很好地利用起来,进行认真的组织和安排,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积累是非常有帮助的。三是安排好学生的毕业实习。目前高校学生毕业实习时间比较长,是新闻实践教学的重头戏。学校应帮助学生落实实习单位,与之经常保持联系,解决实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学校还要鼓励学生增强新闻实践的意识,使其自己有意识地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实践。
6.调整课程体系,增加一些注重实践教学、贴近传媒实际的新课。这样能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新闻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地方的新闻院校,在开设的课程上,还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开设一些有用和对路的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针对媒介的需要,进行调整,发展特色专业,并形成学科的特色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