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高职高专《网页设计》课程考核方式的研究与探索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7-04-21]


  张洪星 褚建立
[摘要]对于课程所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主要由其考核方式来检验,因此考核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考核方式选择的合理,则能对教学改革进行正确地评价,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本文对高职高专《网页设计》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其原则和效果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职高专 《网页设计》课程 考核方式 “作品”考核方式 
   一、引言
  在现行的高职高专教育体制下,课程考试作为检验教学目标、测评教学内容完成情况的主要手段,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导向作用,是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指挥棒”。对教学中的考核环节进行改革,以考试方式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不但会对考试本身的改革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还会对其他教学环节起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决定对我院的一些高职高专课程的考核环节进行改革,促进高职高专课程的整体改革不断地向纵深推进和横向扩展。
  随着网络深入到千家万户并成为企事业单位正常运行以及人们生活学习不可缺少的部分,设计开发具有创新风格的网站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许多学生的必备技能。因此,《网页设计》成了目前高职高专院校IT类专业学生普遍开设的基础技能课程,甚至在许多高职高专院校也是非IT类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但就是这样一门看似简单好学的技能课程,却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常常是在学生学过之后,不是不能独立地进行网站规划和页面设计,就是设计达不到应有的功能效果和视觉效果。为此,我们在《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尤其对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大胆尝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网页设计》课程考核的具体实施方案
  过去,《网页设计》课程的考试方法基本上还是传统教育下的应试考试模式,考试内容以知识为主,过于重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不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忽视了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深深地感觉到与其一味地考核学生对这些简单知识的记忆能力,不如改变思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自己动手丰富自己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所以,决定对《网页设计》课程实行“作品”(或称为大作业)考核方式,即对《网页设计》课程中的各个知识点或技术点采用教师给出项目要求或参考项目需求的方式,让学生分组选择项目或者自己调研确定项目,小组合作进行项目规划和页面设计。考核方式采用教师评阅项目作品,给小组打出基础分;学生之间互评项目作品,给出每个组员的组内附加分;每个学生自评项目作品,给出自评分,三个分数按一定的比例相加就是每个学生的最后得分。
  三、《网页设计》课程的考核原则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在考核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四大原则:
  1.主体性原则。即在考核的各个环节中,强调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地位,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思考、研究和创造的时间及空间,引导学生做到四会:即学会学习、学会规划、学会设计、学会创造。
  2.合作学习原则。即把考核过程看做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和情感交流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规划设计”,以“项目小组”为基本形式、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完成小组项目为主要目标、小组整体水平为主要依据来评定成绩的考核形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在这一过程中都有发挥自己优势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评价、反馈、倾听、激励以及互为师生、优势互补等合作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态度,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3.体验成功原则。即始终确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力和“思维的闪光点”,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各种新方法、新思路的探索,并在考核过程中,构建优化学生心理状态和塑造学生成功意象的激励机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努力追求新的成功。
  4.注重过程原则。即改变以往《网页设计》课程单一、片面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学生潜力发挥和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要重视总结性(即结果)评价,还要重视形成性(即完成过程)评价;不仅要重视核心知识的评价,还要重视伴随知识的评价。既要注重考察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将学生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使考试不仅是体现成绩的手段,更是探求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思路与方法。
  四、对“作品”考核方式的效果评价
  1.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网页设计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作品”考核方式将《网页设计》课程的考试功能由简单的测评工具变为促进和强化学生学习、思考、创新的教育手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选择项目、查找素材、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们显示出了极大的热情。项目小组的同学反复讨论,甚至进行激烈的争论、辩论,反复找教师答疑咨询,反复修改项目作品。学生涉及的知识已经远远超出课本讲授的内容,知识面得到了有效地扩展,而且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打破了“千人一面”“千人一卷”的考核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千人一面”与“千人一卷”,可谓是对传统的《网页设计》课程考核模式弊端最为形象的概括。这一弊端的根源在于学生被视为机械加工的“材料”,考试功能被简化和强化为检验与测评加工材料是否合格的唯一工具。而考试功能的简化和强化,又使学生将考试由教育的手段变成了教育的目的,死记硬背使学生沦为考试的机器和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不仅严重扭曲了《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而且还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品”考核方式,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为前提,通过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题、查找素材、设计作品等一系列实践环节,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受到多种思维方式和设计方法的熏陶,并通过作品形式提高和升华自己的设计成果与阐释水平,从而使学生从认知、情感到行为等各个方面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也不再是监督和管理考试过程,而是通过课堂讲授、给出项目要求、课间和课下指导及作品修改等手段,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思考、设计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将灌输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设计”“学会创造”的过程。
  3.增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激发了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热情,提高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兴趣。“作品”考核方式的改革试验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互相沟通、教学相长的过程。事实证明,学生的作品质量是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投入成正比的。交流越多,投入也越多,小组作品的质量就越高。长期以来,由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及上大课的限制,使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与交流不多。但这一次“作品”考核方式的改革,则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大沟通、大交流,激活了深埋在教师心中已久的“职业道德感、荣誉感和成就感”,并使教师在这一次教改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促进了教师知识结构的调整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4.成功启动了整个教学环节的改革,实现《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转换。首先,对《网页设计》课程教学过程的本质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长期以来,高职高专院校《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较多地局限在传授知识的框架内,重“教”、重“知”、重“灌”。而“作品”考核方式则对这一教学过程形成了强大的冲击。《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不仅要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目标,而且要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其次,对现有《网页设计》课程教材的改革有了新的体验。“作品”考核方式所激发出来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教师深刻地认识到,为了更多地着眼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把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结合起来,就应当使教科书不只是传授知识的理论体系,同时更重要的应是传授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的体系。《网页设计》教材应该能够对学生的设计和创造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即正确引导学生入门上路。最后,对现有教学方式和教师素质提出了挑战。“作品”考核方式迫使教师在授课之始就将培养、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定为教学目标,并和这一考试方式相适应,尽可能地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沉闷教学方式,而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师和学生双向交流式的授课方式。与此同时,“作品”考核方式还对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总结
  “作品”考核方式只是初次的尝试和试验,对于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结合,考试改革和课堂讲授以及其他教学环节如何配套,学生负担不均、搭便车、打人情分、作品评价体系等问题都尚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尽管如此,“作品”考核方式还是获得了教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同及高度评价,并在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改革效应。由此我们得出如下启示:
  1.全方位的反思和清理。要对以往的《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和清理,走出长期以来《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中形成的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思维定势与教学模式,把培养、训练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及社会实践能力作为学习《网页设计》课程的重点与主要教学目标。
  2.教师的认同、支持和创造性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在《网页设计》课程教学中,要形成各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发教师的创造欲望,鼓励教师的创造性活动,营造一种教师敢于创新、能够创新和不断创新的环境和氛围。此外,培养和营造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还需要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建立容错机制,即允许教师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犯错和迅速改正错误的机制,发挥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具有长久不衰的动力源。
  3.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锻炼、培养和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通过参加教改实验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改革,正确制订教改方案和教改原则,对教学现象与教学规律进行新的认识和新的探索。因此,教学改革的过程也是实现教师自身观念转变的过程。此外,教改试验活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力、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高职高专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思维缺乏灵活,以往在中学时代已形成的死记硬背的习惯,往往会使他们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通过《网页设计》课程的学习,正确地引导学生重视技能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可使学生愉快地渡过高职高专生活,将来成为高技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