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探析高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7-04-25]

  许运华 张洪星
[摘要]信息素养是我国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文章提出对高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应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基础,以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在各门课程教学中注重大学生信息伦理道德、文化、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总量的迅猛扩张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信息和知识成为信息时代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分析信息和知识能力的重要性,愈加为人们所重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社会人们生存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还是学习型社会“学会学习”及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和社会的接班人,信息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信息素养是指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高效获取、正确评价和善于利用信息的能力。它包括信息学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对信息的敏感度和信息获取、整理、利用、评价的能力。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而不断变化发展的综合性概念。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三方面:
  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是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和对信息价值的洞察力、判断力等。信息意识包括主体意识、信息获取意识、信息传播意识、信息更新意识、信息安全意识等。
  2.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人获取、处理、交流、应用、创造信息的知识与技能。信息能力教育是要培养和训练人们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在大量无序的信息中辨别出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根据所掌握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检索工具,迅速有效地获取、利用信息,并创造出新信息的能力。
  3.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在组织和利用信息时,要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能力,准确合理地使用信息资源。
  二、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一)高职大学生的特点
  扩招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态环境呈现出与过去不同的状况,就高职层次的学生而言,自身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高职学生中存在“一低三悬殊”的现象:“一低”是指和其他类型的学生相比录取分数低;“三悬殊”是指学生学习态度、工作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差距比较大。其次,个人理想和现实差异的心理矛盾。高职院校的大专学生身份与他们远大的理想(进重点本科院校)有差距,心理失衡,甚至怀疑自己,进而产生了自卑心理。第三,自身素质与高校要求不适应。虽然此类学生圆了大学梦,但进校后,由于自身基础不牢、学习能力差,各方面的素质都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第四,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影响着学生的心理。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致使每年都有上百万的毕业生走向社会,他们看到其中的一部分一时没有找到工作,进而给自己带来了就业的压力。第五,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导致个性心理不健全、不成熟。
  (二)高职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也有称计算机文化基础或信息技术基础,本文统称计算机应用基础),但对信息素养的培养而言,效果尚嫌不够,学生的信息素养还有很大欠缺,就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信息意识淡薄。高职大学生对信息需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第二,信息检索能力较差。很多学生虽然会使用电脑,但缺乏图书分类、信息检索等高效获取信息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无法简便地通过计算机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表现在信息检索过程的盲目低效、面对网上信息的无序而束手无策。第三,信息道德有待于提高。在不少高校的实训基地中一些学生进行擅自改变计算机设置、删除软件、自设密码、进行网络攻击、盗取别人的信息等活动,还有一些学生利用学校校园网BBS系统进行人身攻击、谩骂他人、揭露别人隐私、恶意散布粗俗下流内容等。这在实质上反映出的同样是行为者的信息道德问题。出现以上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上对信息素养培养重视不够。尽管有些学生在中小学就开始接触并学习计算机,进入大学后都要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但是只是单纯地要拿到证书,而没有体现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在上计算机网络课时,只是去聊天、看电影或玩网游,并没有培养信息素养的意识。
  2.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独立学习能力较差是信息素养水平不高的直接原因。在信息时代,通过查询和获取互联网上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比如一些综合性的网站(网易和搜狐的网上课堂等)。还有一些专业网站(比如Linux技术中间站、Cisco网络技术),都提供了大量的有关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教程。只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相关的资源并自主地学习,就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教师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目前各高职院校的许多教师在自己上大学或研究生时期本身就没有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所以很难在后来的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训练;另一方面,部分高职教师养成了传统教学的习惯,并没有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主要手段去应用。
  4.信息理论课一片空白,信息检索课开设不足,专业课缺乏信息诱导。目前许多院校强调信息技能培训,而对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不够。课程设置存在的弊端影响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5.受地理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信息基础设施较差。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还存在着不足,有些计算机比较陈旧,配置相对较低;计算机上安装的应用软件不多或者版本太低,计算机没有连接互联网,机房管理还存在一些弊端等。
  (三)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
  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6年7月20日发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中国网民总人数为1.23亿,面对滚滚而来的信息洪流,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已势在必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需要充分地发挥学习者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能力,需要通过网络去获取各种信息,进行探索式学习和协作学习,努力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因此,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网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据调查,我国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必修课,但计算机应用基础只讲授对计算机的认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等方面的知识,这只处于信息技能层次。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该提倡开设信息素养课程和开展各种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活动,具体措施建议如下:
  1.领导支持,学校重视。要提高领导和教学主管部门的认识,把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到综合素质教育中去、纳入到教学改革中去,使之成为与提高教育水平及人才素质密切相关的重要工作。信息素养作为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高职院校应重视信息素养教育,围绕着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信息素养培养方案,推动学校教育思想和教学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全面变革,形成信息素养教育蓬勃开展的局面。
  2.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各门课程之中,把信息素养的培养纳入到各门课程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信息素养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信息素养教育包括伦理道德、技术、人文三个要素,是一种综合性教育。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不能只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实施,而应该渗透到各门课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教育管理的应用中。采用整合方式,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融入课程的有机整体中去,成为其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组织结构进行全面的改革和信息化。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课程的教学中,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的信息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新鲜气息,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逐步形成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采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和丰富的信息支持学生的探索和设想,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促进信息素养教育。这种信息素养的教育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知识的内化和提升,能最有效地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创造性地处理、加工信息和对相关信息的整合能力,最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3.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在信息时代中,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和运用。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分析、评价与教学有关的信息,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追踪本学科发展的新趋势的能力,并将这些纳入到大学生本门课程的成绩当中。教师只有担负起信息素养教育者的角色,才能指导学生认识信息资源的价值,满足其对信息的需求。
  4.增开信息素养系列公共必修课。高校应该开设一定的信息基础理论课,使学生对信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社会作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的关系,以及信息的获取、检索、分析、处理、整合、组织、开发、利用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基本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自学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首先,应调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注重科技与人文并重的理念,加强对大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培养的力度。其次,在高校增开“信息素养导论”和“网络信息检索”两门公共必修课。使大学生通过“信息素养导论”课程的学习,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掌握信息素养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对“网络信息检索”的学习,来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掌握利用网络信息检索获取信息的方法。
  5.营造丰富多样的、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环境。(1)构建新型数字化图书馆,使之成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场所。目前,中国高校的图书馆已经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发展力度不够。应改变传统的“一库三室(书库、外借室、阅览室、资料室)”的闭架服务格局,新建视听阅览室、电子信息资料室、光盘检索室和Internet资源检索室等新型全方位开放的服务格局。(2)重视数字化校园和信息软环境建设,培育学生的信息道德。校园良好的信息技术运用氛围是培育学生信息素养的有利条件,信息素养培育必须强调对学习者责任心、社会责任感、自我管理、诚实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信息软环境主要是指全校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学生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作为以及与学科课程相适应的各项活动。数字化的校园教学管理,诸如报到注册、课程网络教学、成绩登记和查询、图书资料查阅等,它们是学校的无形资产,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信息技术的环境和运用氛围,有助于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诚实品质等方面的培养,逐步培养他们具有信息时代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面对各种各样价值观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3)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各种各样功能齐全的多媒体网络教室,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并茂,不仅能增强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能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意识。(4)动员社会营造一个安全的学校周边环境,规范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学校周边网吧的安全管理。
  6.关注信息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网络是信息的“万花筒”,有用与无用的、正确与错误的、先进与落后的混杂在一起,青少年身心健康容易受到侵害。作为信息社会中的现代人,应认识到信息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与影响,要有信息责任感,能抵制信息污染,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活动,主动参与理想的信息社会的创建。
  总之,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培养目标,而且是每个信息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和基本生存能力。信息素养也是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我国高职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应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基础,以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在各门课程教学中注重大学生信息伦理道德、文化、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