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职教专家评介外国职教:日本企业职业教育模式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7-09-29]



作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经济发展中有许多成功的模式,特别是其汽车工业所创造的精益生产方式,为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许多国家企业现代化以致国家现代化的战略选择。而适应精益生产方式的、享有高度自主权的日本技术工人团队,其应对企业生产过程变革的高度灵活的处置能力和广泛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必然与其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高质量分不开。
日本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发达的企业职业教育,而学校职业教育却并不发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职业高中、专业高中(技术高中)甚至综合高中,近年来逐渐萎缩,以致目前在中等教育领域几乎没有完全意义上的职业学校。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工人,基本上都由企业招收高中毕业生自己进行培养。这种被称为“企业模式”的日本职业教育,是一种高中后的企业职业教育形式。
日本企业职业教育在企业与雇佣员工签订的工作合同的框架内实施,没有全国统一的职业教育标准。所以,企业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指向与该企业有关的技术后备力量的培养,其教学形式既包括在该企业内严格组织的课堂教学与车间教学,也包括相对灵活的企业内在岗培训;其教学内容则直接与该企业相应工作岗位的生产过程和技术装备紧密相关。当然,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也基本上由企业承担。
日本企业职业教育模式的形成,是与日本企业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紧密相关的,即试图获得一个符合企业需求的学校教育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日本放弃了旨在使学校教育内容与企业职业资格之间相互协调的职业学校的发展。可以说,产生这一模式的条件,一是其能力养成的观念使然。日本企业一致认为,职业能力只可能在工作中逐步形成,学校不可能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能力,学校所能培养的只是那些“可培训的能力”;二是其文化产生的背景使然。日本企业的管理措施、企业的文化传统、企业的晋升机制和企业的组织结构,典型的如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等,都为企业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企业职业教育既包括职前教育,也包括职后教育。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为提高自身适应企业发展的能力而不至被淘汰,日本企业员工都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及因此被强烈激发的学习积极性,处于共同项目、共同岗位或共同质量环中的工人都自觉地组织学习小组。这在日本企业中十分广泛,并且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在工作中学习”已成为日本企业员工的共识。
现代日本社会的基本特征在其经济发展与就业政策上得以充分体现,追求高收入、高福利和高就业率成为主要的社会目标。但是,从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看,伴随着日本中低端制造业向海外的转移,其产业结构也逐渐向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集中。由于“产业空洞化”的形成,使得可以大量吸收就业人数的产业领域在日本国内逐渐减少,从而引起日本当前失业率增高,员工终身受雇于一个企业的现象将逐渐淡出。因此,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已经受到经济全球化的严重挑战。这一变化无疑会对日本企业职业教育产生影响,甚至可能会触发日本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中国教育报》文/姜大源)
点评:职业教育的功能性特征
日本经济的成功得益于企业所拥有的高技能员工。日本企业职业教育关注企业自身发展急需人才的培养,所以鲜明的企业需求驱动显现的日本企业职业教育的功能性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其一,企业职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组织的技能性、针对性和真实性,使企业后备员工实现了从教育走向就业门槛的平稳过渡,培养了大批企业急需的用得上的人才。其二,企业职业教育的管理、考核和经费的实用性、实时性和实效性,使企业人力资本实现了从投资到收益的成本的最佳增值。
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市场调节的企业中心模式,由于在日本更多地体现为企业内的需求,其功能性也可以被诠释为功利性。由此,教育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在这里多少有些缺失。《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