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课程项目开发:实现职教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7-10-24]


  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工学交替、半工半读以及“教学做结合”,还是“校内基地工厂化、校外基地学校化”,其中一个根本问题就在于生产性实践教学如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安排如何进行适当调整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笔者认为,实施课程项目化开发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课程项目化的根本。课程项目化教学,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是教师。只有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完成课程项目化方案设计、协同操作与实施教学等一系列任务。为了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建立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锻炼的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从企业引进与聘请人才,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专兼职师资队伍。从长远来看,必须优化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师资共享机制,为课程项目化开发提供有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保障。
  弹性教学计划是课程项目化的前提。要建立与完善弹性教学制度,在教学目标不变的情况下,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地点与考核方式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教学计划要充分体现职业意识,符合行业特点。如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的教学组织与计划安排,就必须考虑到节假日等旅游旺季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项实习实训。特别是重大会展的接待,大多与现行的教学计划相冲突,要通过调整教学计划来实现这类重要教学实训项目课程。
  产学研合作机制是课程项目化的基础。要努力建立与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包括:供求动力机制、优势互补机制、人才互动机制、教学渗透机制、技能创新机制、合作深化机制、项目拓展机制、互利共赢机制、考评激励机制。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可以经常性地提供真实的课程教学项目,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在课程项目化教学中不断强化和提高职业技能。
  项目设计及其协同运作是课程项目化的关键。项目设计及其协同运作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互利共赢,高度参与;协同运作,注重成效。课程项目设计,不仅要密切联系专业人才培养与当地相关行业的实际需要,还要切合教师和学生自身的特点。课程项目设计要循序渐进;要确保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教师、学生以及企业专家高度参与其中。要通过多方面合作,体现教学方式的机动灵活性、教学效果的保障有效性和教学成果的实际应用性。课程项目要立足于学校、企业和学生多方面互利共赢的目标进行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培养、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学院发展、还要有利于企业发展。
  社会性课程评价是课程项目化的保障。从课程项目化方案设计到实施运作与考核评价,都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和渗透社会化标准来进行。要积极探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专业技能展示与就业招聘“三结合”社会评价模式。同时,可以通过建立专业教学督导委员会的办法,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督导与考核机制,逐步完善教学成果的社会评价制度,课程项目化教学质量由社会相关企业来评价。(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张跃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