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关于“双语教学”的再思考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3-12-26]

一、双语教学的发展势态 二、关于“双语”和“双语教学”科学定位的再思考 三、双语教学切忌走入误区 四、双语教学实施的关键是师资 五、双语教学对学生也有相当高的要求 六、双语教学的推广和试验还有待于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的转变 七、对双语教学一哄而起的质疑 八、关于双语教学的再思考之汇总   一、双语教学的发展势态   国家教育部在去年提出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其中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 广东将试行在部分高中进行非学科全英语授课,并在初中、高中毕业考试中增加口试。据了解,包括社会办学的各类学校在内,目前广州已约有近百所中小学正在尝试运用双语教学。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课题《小学双语教学整体改革实验》,通过了以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琳为组长的专家组的鉴定。   青岛市提出将把英语作为主要教学用语推广到所有中小学。 在2001年8月21日召开的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将在本市建立100所双语教学实验学校。从小学一年级起全面开设英语课,并努力实施高中毕业生能用英语交流的培养目标。同时对上海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要求,到2005年,总体水平将赶超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教育水平。上海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将率先全面普及外语教育,在课表里将安排每天一节外语课,整个中小学阶段学习外语的课时从1000多节增加到2000多节;双语教学已经从局部有限范围内的点上的“个别试验”推向一定范围的面上的“群体试验”。   双语教学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跨学科教学本领、教育理念和方法创新,筑起了上海中小学的一道“高门槛”。闸北、杨浦、徐汇、普陀等区的40余所中小学,已在音乐、美术、体育、生物和劳技等课程中使用双语教学,每堂课使用外语讲解本学科知识的比例不少于50%。双语教学不再是简单地提高学生日常说外语的能力,而是要从听说读写上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用外语思考、用外语解决问题的能力。各个区县一大批双语教学试验学校,试验班如同当年的“素质教育”试验校,试验班一样应运而生。   双语教学的模式和理念在我国英语教育界应该说充其量还是一个新生儿,首先是由一些境外来华办学的合资或独资学校和民办学校引进的。双语教学一开始是某些学校,特别是一些幼儿园,中小学为吸引生源,提高办学效益的权宜之计,在当时许多教育者眼里,“双语教学”不过时“强化外语”或者说是强化“汉语”和“英语”的代名词。然而仅时隔一年,教育主管部门对双语教学的态度已经从“冷处理”一转为大力支持和提倡,领导发话,“双语教学怎么试验也不为过”。如果说去年此时双语教学还仅仅是处于方兴未艾的话,如今却已是如火如荼,轰轰烈烈,大有星火燎原之势。双语教学成了中国外语教学改革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关于“双语”和“双语教学”科学定位的再思考  1.什么是“双语”?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就是:“Two Languages”(两种语言),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条件下,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在美国双语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在加拿大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法语;在新加坡,和香港,澳门地区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华语。在中国大陆双语原来主要是指能够使用汉语的少数民族,如藏族,蒙族,维吾尔族等。我国最初的双语研究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问题上。譬如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既有蒙古族,又有汉族,有用蒙、汉两种语言交流的必要。当地一些教育部门就在进行“双语”教学。   在很多国家或地区,政府规定的官方通用语言有两种甚至更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交往的方便,往往两种语言并重,即Bilingual,或是一种语言为主一种语言为次。如果以英语为次,则可称英语为第二语言,即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再如,当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到以英语为通用语言的英美国家之后,英语就很自然地成了他的第二语言。由于当地的通用语言是英语,汉语仅仅在家中或遇到中国朋友时才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就慢慢地退居为第二语言,英语则成为他的第一语言了。   双语人才,实际上就是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际,工作,学习的人。毫无疑问,我们所讲的“双语”是指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  2. 如何正确理解“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以及语言学术界经常说的“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ESL)。   谈起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的英语教师都有深切的体会。中国城市的孩子们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直到大学,学习英语的时间近十年,而最终大多数收效甚微。原因到底是什么?可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英语在中国只能算是foreign language(外语)而不是second language(第二语言)。这是长期以来,一直被我国中、小学教师所忽视的一个问题。   英语在中国之所以只能被称之为外语,首先是缺乏英语环境。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多,英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我们的学生中到底有多少人真正是对外语感兴趣的,有强烈的自我动力的;他们尽管一周有4--6节的外语课,总数加起来,不过4--5个小时,这点时间的外语接触够吗?在45分钟的英语课上,老师用外语授课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学生能开口说外语的时间又有多少?有多少学生的家庭有外语环境,有多少学生父母懂外语,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或被动接触外语的机会又有多少?学生在初、高中阶段6年中只学习12本英语教材,而他们课外英语阅读量又有多少?我们尽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外语教学观摩课,在这些观摩课上英语教师和学生配合的天衣无缝,听说读写的操练样样俱全,加上朗诵,短剧,多媒体演示,教学者为之兴奋,听课者为之激动。然而,在一年300多天的教学中,这样的课又有多少呢?这本帐,从事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心中应该是明白的,说到底,我们中、小学的英语教学至今大多数仍随着升学考试指挥棒在转,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模式。   其次,从语言输入来看,无论是加拿大,新加坡,还是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凡是将外语当作“第二语言”(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学习的学校,其英语教师相当一部分是外籍教师,即这些英语教师本人的母语就是英语。而我国的外语学习则不同,学生一般不可能得到外籍教师的指导,由于本国外语教师语言水平总体上不能与外籍教师相比,英语教学的双向交流和语言表达的自由度和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限制。几年前,北京外国语学院办过一个中学教师进修班,在结业时,一位中学教师对授课老师说,“你的方法好是好,可是回到原校,我们决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教自己的学生,原因是觉得自己的英语水平不高”。   在中国,包括英语在内的任何其他语言及其教学在通常情况下只能称为TEFL(Teaching 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即把英语(教学)作为外语(教学)。只有当我们创设了一定的语言环境条件(主要是学习者周围的人使用该种外语的比例),使英语经过一定的积累,逐渐成为日常交流用的语言之一,才使英语教学从Foreign Language (外语)变为Second Language(第二语言)甚至是Bilingual(双语)。   显然就英语学习者来说 Bilingual(双语)是英语习得的最高层次。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习者能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  3. 双语教学是不是就是我们以前常说的“用外语上课”?   这里有两个基本的问题要搞清楚:第一,我们以往所指的“用外语上课”仅仅是指用完全用外语教授语言类课程,并不包含其它非语言学科。即使是在大学,用外语上课也多是指在语言类学科和一些讲座型课程。这种教学方法,在大学,特别是语言类大学,早已是司空见惯,它显然不是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外语进行教学,通过在非语言类学科知识的学习来习得外语。第二,双语教学决不仅仅是指学生听老师用外语上课,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用外语进行课堂学习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如果在外语课上,老师是外籍教师,或者有相当高的外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完全用外语讲课,学生只是被动消极地听课,无法逐渐达到和教师用外语相互沟通的目的,这和中国学生到国外语言学校学习没什么两样,最多是“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Learn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   所以,这里有一个“教学语言”和“语言教学”的问题。开展双语教学,对学习者而言是“通过外语学习学科知识”,对教师而言,却是“通过外语教授学科知识”。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科目知识(例如,地理课、数学课、历史课等等)来达到掌握该语言的目的。也就是说,双语教育并非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而是通过学校教育中其它的科目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语言的目的,外语的习得不仅仅是在外语课上,而是在所有的学科中,在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在教学过程的所有活动中得到耳濡目染的外语学习效果。双语教学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强调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全方位的第二语言的交互,而决不仅仅是在英语课堂上听英语教师从头到尾用英语授课。“双语”只在特定情况下存在,也就是只有当汉语以外的某种语言,(如英语)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与汉语同时成为交流用的语言时,才能称之为双语。即使教师在一堂课上完全采用英语进行教学,那也只能是一堂英语使用频率较高的课,包括英语课在内的整个语言教学都不能被称为“双语”教学。  4. 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谈到双语教学模式,首推加拿大的法语沉浸课程(the Canadian French Immersion Program)。事情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东部的魁北克省。众所周知,魁北克是一个法语区,法语和英语一样,是加拿大两种法定的官方语言之一。当时有一些说英语的学童在该省的学校上学。他们的家长希望学校能够帮助孩子学会法语,以便他们日后能够使用两种法定语言。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学校对这些当时还不会说法语的学童采用法语来上课。结果,这些孩子居然逐渐地学会了法语,实现了他们家长的心愿。从这个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家长(包括学生本身)的愿望是学习法语,因此法语是他们的外语学习的目标。但是这个愿望并非通过参加“学习法语”而实现的。取而代之的是,他们依靠“老师用法语上课”来学会了这门目的语。通过“教育语言”来达到“语言教育”的目标,这正是加拿大沉浸式课程的宝贵经验。   加拿大和西欧国家(例如比利时、卢森堡等)的一些双语教育实践证明,双语教育能够比较省时、省力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第二语言的能力。加拿大法语沉浸式双语教育课程的结果显示,那些以英语为母语参加课程的学生,通过七、八年的学校教育,其法语水平和以法语为母语的学生相差无几。同专门把法语作为一门第二语言而学习的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相比,他们的法语水平远远超越后者。   香港的一些国际学校的实践对此也可加以佐证。当然,在这些学校里实行的并非双语教育。但是我们可以从中见到通过教学语言获取语言能力的成功例子。这些学校有许多母语为汉语的华人学生,学校的教师多数以英语为母语。学生用英语来学习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由于长期沉浸在英语教学之中,学生对英语耳濡目染,因此一般都可习得一口流利的英语。教学语言对生成语言能力的促进作用由此可窥一斑。 在亚洲地区堪称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能有今天的发展,跟它实行的双语教育有极大的关系。新加坡政府实行的以英语为主导语言的双语教育制度,是完全符合国情的,是十分英明的。   新加坡的双语教育的特点如下:   1,新加坡实行的是以英语为主导语言的非平行双语教育。小学母语的总接触时间在29%以下,中学母语的总接触时间在19%以下。   2,新加坡双语教育是全民性的,从启蒙班开始,直到大学先修班,全部十三年。   3,英语是工业化现代化及行政上的语言,英语的学习重在实用,母语是传递文化传统的语言。 英语的实用价值永远超过母语,学生大部分时间暴露在英语的环境中,功利,实用价值与环境的压力足以使学生自觉地学好英语。   推行双语的结果,西方文化借主导语言之便,也深入年轻人的心中。不同种族相处,交谈的语言固然是英语,一起唱的歌当然也是英文歌。推行双语教育的结果是使新加坡社会西化,但根深地固的华人血统,和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厚感情,又使国人必须学好自己的语言。   语言教学(主要是英语教学)可以有不同的模式,主要有:(为避免翻译后造成理解上的差异,同时将原文附上)   1)学校完全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沉浸型教学模式。 (The use of a single school language which is not the child’s home language. This is sometimes called an immersion programme.)   2)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有的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 (The use of the child’s home language when the child enters school but later a gradual change to the use of the use of the school language for teaching some subjects and the home language for teaching others. This is sometimes called 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3)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 (The partial or total use of the child’s home language when the child enters school, and a later change to the use of the school language only. This is sometimes called 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4)完全使用英语授课。教师力图用简单浅显的语言进行教学,旨在母语不是英语的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英语,同时也学习和掌握其它学科知识。这种模式称之为:英语沉浸模式。 (English immersion: Instruction is entirely in English. Teachers strive to deliver lessons in simplified English so that students learn English and academic subjects.)   5)与英语沉浸模式大致相同,但不排除使用母语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班级内的学生往往是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说各种各样母语的学生组成,但他们的共同点是不能熟练使用英语。他们可能每天只有一节英语课,也可能有整整一天的课来学习英语和其它学科。这种模式称之为: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模式。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May be the same as immersion but also may include some support to individuals in their native tongue. Typically classes are comprised of students who speak many different languages but are not fluent in English. They may attend classes for only a period a day, to work strictly on English skills, or attend for a full day and locus both on academics and English.)   6)部分学科仍使用学生母语教学,但是每天有一定量的英语课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班级往往是由说同一种母语的学生组成。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 (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Instruction for some subjects is in the student native language but a certain amount of each day is spent on developing English skills. Classes are made up of students who share the same native language.)   7)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教学。通常在同一教室里,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母语。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同时掌握两种语言。教师通常是采取团队教学的形式,但每位教师只负责教授其中的一种语言。这种模式称之为:两种语言并存双语教学或双重沉浸、双重语言模式。 (Two~way bilingual education: Instruction is given in two languages to students, usually in the same classroom, who may be dominant one language or the other with the goal of the students becoming proficient in both languages. Teachers usually team teach, with each one responsible to teach in only one of the languages. This approach is also sometimes called dual-immersion or dual-language.)   可能语言学术界对语言教学模式还有很多的定义,但是我们通过这些教学模式可以发现,在语言学家们的眼中,双语教学从来就是一种强化习得外语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各种语言教学模式有着殊途同归之处。至于到底哪种模式更适合中国的国情,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去实践。  5.教学改革试验学校,外国语学校和双语学校之比较   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战线上的改革就没有停止过,各种教改实验学校层出不穷。如我们经常听到的“素质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参与教育”,“分层教育”,“小班化教学”等等。这些学校都在一定的层面上有各自学校特定的科研专题,教改试验方向,在教育科学研究的某个方面凸现出本校办学理念和特色。这批学校是冲在中国教育体制,课程设置、学科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先锋和尖兵。   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北京、上海、广州等沿海大都市的国际交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一批外国语学校应运而生,外国语学校顾名思义就是以外语为特色,以外语领先见长,强化外语教学的学校。这类学校多数在一开始仅仅只有外语的补习班和培训班的业余学校,特别是在80年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90年代后这类学校逐步拓展到其它学科,成为外语突出,综合发展的全日制学校。外国语学校多数以外语和计算机教学为抓手,在业余教育,成人教育和非文凭教育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双语教学的理论定位和实践定位都是相当高的,双语教学对学校,师资,课程,教材和学生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国情下更是如此。尽管“双语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但从国内目前中小学师资的情况来看,真正能使用双语教学的学校屈指可数。 要改变我国语言教学不适应形势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状,就必须要开展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以双语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计算能力、写作能力、电脑信息处理运用能力和其它必要的生存常识,成为当今学生和家长们的追求热点。但是我们绝不能简单地将双语教学与强化英语等同起来,必须将双语教学和“育人为本”密切联系起来,严格地说,通过双语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当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而不单单是只能考外国语专业的英语尖子。双语学校所注重的决不仅仅是外语,实际上是将语言习得贯穿于整个学校的管理、教育、各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注重创设语言环境和不断强化“教学语言”,用教学语言来促使语言能力发展,这才是双语教学的实质。“外语突出,各科领先,综合发展”是双语学校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双语学校和试验学校,外国语学校的不同之处。   随着中国加入TWO,加速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进程,既精通汉语和汉语文化,又通晓外语和外国文化的双语人才,必将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人才素质的内涵要素。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 探索新的能够高效优质地培养出双语人才的教育方法,是外语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必然结果。 三、双语教学切忌走入误区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双语教学日渐被很多中小学纳入教学计划中。但很多学校在双语教学的试行中,存在一些错误做法。双语教学切忌走入误区。     误区之一:对什么是双语教学认识不清   有些学校误以为,只要在课堂上说了外语就算是双语教学了。目前多数中小学的双语教学仍处于不成熟阶段,老师用英语表达的往往只是“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请大家拿出练习本”等课堂用语,而习题解析、计算方法等学科知识内容都是用汉语讲授的。其实,这算不上是双语教学。 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绍杰教授说:“从语言教学角度讲,双语教学是使用另一种语言来讲授母语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教学形式通常是学生看的教材是汉语编写的,教师授课则全部用外语,即学生在视觉上接触的是汉语,听觉上接受的则是外语。”也就是说,全面地用英语讲课,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在英语教学中不常接触到的术语和单词,这是双语教学的标志。至于课堂上评价或指令性语言的英语会话,学生在平时的英语教学或活动中就能学到,不是双语教学的主要内容。   相当一批学校开设双语教学班的指导思想不甚明确,有的是“从众”、“跟风”、“翻牌”,有的想形成办学特色,有的为增强办校竞争力,有的为创收,等等。真正研究英语教学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起什么作用,研究学生同时学习两种不同语言的特点和规律的,为数甚少,更未见有分量的理论或实践成果发表。多数学校在开展英语教学中,师资、教材、教学手段、环境创设等一系列问题尚未得到较为满意的解决,因此,双语教学不但质量难以保证,更容易变得面目全非。     误区之二:双语教学冲击母语的学习   有些试行双语教学的学校不仅在数学、化学等学科讲授时尝试双语教学,语文课、思想品德课上也进行双语教学。对此,有关专家认为,双语教学并非适用于所有学科,所有年龄段的学生。在数学、物理等理科教学中,用英语讲授一些英文公式、国际单位或者专业术语,确实可以强化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有助于学生未来接受国际化的教育,但在语文、历史、政治等文科教学中,双语教学就不太合适。因为语文课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母语表达能力、提高文字的鉴赏水平、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用英语讲授就本末倒置了。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这样做会对学生的母语学习产生冲击,考虑到逻辑思维的养成和稳定性,双语教学应在掌握好母语的基础上进行。国外双语教学研究方面的学者提出,双语教学不宜在六年级以前实施,他们强调,学好母语有助于学生对第二语言的理解和掌握。目前,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大学,学生家长都过多地将学习注意力集中在外语上,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大学生要毕业英语必须通过了四级,考出TOFLE和GRE的人也为数不少,然而中文写的词不达意,汉字写的歪歪扭扭的却大有人在,许多学生根本就没有好好看过象《红楼梦》这样的中国经典名著。     误区之三:双语教学的低龄化倾向   双语教学在幼儿园和小学成为一种追崇时髦,同时过早地将孩子往外语学习上引导的心态实在令人担心。在第四届青少年科技节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教授为上海市教育工作者作了一场题为"脑科学和教育刍议---兼论科学素质"的科普报告。报告会上,他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外语学习低龄化、文理分科两大问题,从脑科学的角度提出了质疑。   目前,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界都在大力提倡双语教学。对此,杨教授认为,过早地让孩子学习外语,可能会影响孩子正常思维的发展。当他们在运用母语思考问题的时候,外语可能会干扰他们的思维,甚至可能造成逻辑混乱。这一理论尽管还未得到确认,但一些科学实验已经揭示了这一问题。 许多外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发现,自己的母语表达有明显向外语迁移的倾向,有时甚至出现了外语语法结构套用的中文表达方式。成人尚且如此,儿童就更容易产生思维和语言表达上的混乱。   杨教授还认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外语只是一个语言工具,能够达到交流的目的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过分地追求和母语达到同一水平。家长和老师的关注点则更应该转向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学前教育对学前儿童兴趣的培养过早定向,对学前儿童的过早成熟化引导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定规律。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整体性规律,他们的兴趣是从混沌、朦胧到分化,从简单到复杂,处于不定型和继续发展期。因此,学前教育不宜过早对儿童的发展进行定向化培养,而应注重其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发展其特长。教育界有人呼吁“请给幼儿以童心”。天真无邪的儿童应拥有不可剥夺的自己的快乐世界。否则,将使儿童付出丧失天真和快乐的高昂代价。     误区之四:将双语教学与活动课,探究课混同起来   双语学校所实施的双语教学并非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而是通过学校教育中其它的科目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两种语言的目的。双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教师坚持使用外语。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解答问题,教师都用外语进行。这样做是为了向学生提供比较多的语育输人信息,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外语,而且更重要和有意义的是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触他们所要学习的外语。由于学习的需要,学生自然会产生学习外语的动机和兴趣。这种目的和兴趣比在单纯的语言课程上容易产生和持久。   不少中小学简单地通过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开设探究型课程,举办各种各样的英语活动就声称双语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实不然,双语教学说白了就是要求教师能用道地标准的英语来给学生教授英语以外的学科,学生通过其它学科的学习同时习得英语。所以双语教学不是一种教学理念,不是教学目标,不是教学活动,更不是教育的全部,双语教学只是一种语言教学模式,语言习得方法。双语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的,结合英语进行的第二课堂,活动课,探究课仅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一个方面,是提高学生学习语言兴趣的一种手段,是课堂双语教学的延伸,而不是双语教学的主体。     误区之五:将学科课上成了外语课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堂生物双语示范课。教师用了很长时间进行了课前准备,将所教学的内容翻译成英语,撰写了详细的教案,准备好了几乎每一句需要用上的英语课堂用语。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时地带领学生朗读生物英语专业词汇,教师虽然是用英语授课,但实际上课前已经反复排练了好几遍,学生反映如此之快,甚至老师英语指令尚未说完,就已经知道要做什么。就这样,非英语专业学科老师功底不足的弱点仍然明显地暴露出来。老师不敢自由发挥,不敢多讲一句教案上没有的话,学生亦十分拘谨,师生之间无法自如地进行交流。所有课堂教学活动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套路进行,即使老师不讲话,学生也知道下一步做什么。   这样的“双语教学”笔者绝不敢苟同。首先,从教学本身来看,教育艺术博大精深,常为常新,各学科有其严格的学科特点。很难想象,当一位物理教师用英语讲课时是什么样子?要知道,我们的教师虽然是英语八级,但我们的学生不是!老师在备课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使学生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激发兴趣,引导思维、培养能力呢?还是考虑某一术语用英语怎么说,语法会不会出错?对学生来说是不是新单词?通观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和学生都没有放开,积极的课堂思维和师生互动没有了,学生充其量是多记了几个生物方面的英语单词和学习了一些课本上已经写明了的生物知识。所以,双语教学绝不能将非语言学科上成了外语教学的辅助课,各个学科有其自身的知识点,这才是学生所必须学习掌握的,双语教学课不是外语课。 四、双语教学实施的关键是师资   双语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试点,因为双语教学的推广,首先遭遇的瓶颈问题就是师资。   目前在中小学中能用英语上课的教师还是很少。一般大学毕业的教师,英语成绩都不错,但大部分却是“哑巴英语”培养出来的重语法轻应用模式,这样的教师,当然上不了课堂;还有一些英语系毕业生,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不错,却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的老师,教幼儿园或小学是没有问题的,但面对初中尤其高中数理化学科,就会很吃力了。试想,如果讲台上是一个满口中式英语,对数理化教学没有经验的老师,那么这样的“双语”只能是误人子弟了。   首都师范大学一名专家解释说,所谓“双语教学”,是指除母语学科用母语教学外,其他学科的教学都用非母语,而且只能用一种非母语语言。所以,对北京绝大多数学校来说,要实行双语教学,即除语文能用我们的母语中文教学外,其他学科都不能运用中文讲授。但是,目前北京还不具备这一条件。首先,师资力量不够,要求所有的物理教师用英语准确表达物理概念,历史老师用英语讲授并评析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实在勉为其难,因为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专业要精深,英语好,还要求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完全用一种外语解读本民族文化实属不易。教育本身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的教学,中国教师若用外语授课,其授课的艺术性将受到影响。 那么英语教师真正实施双语教学是否就得心应手呢?其实不然,即使英语很好的教师,让他立即用英语授课也会很困难。所以双语教学只是提供了一个科学概念,不能所有学校一哄而上。双语教学并不适用于所有学校,只有在具有相当师资力量的学校才有可能。有关专家认为,教师素质和使用“双语”的能力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开展双语教学,往往弊大于利。 五、双语教学对学生也有相当高的要求   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相当高。   作为名牌学校的上海中学,生源已经较其他很多学校优秀了,但实行双语教学也并非每个学生都可以轻松接受。该校了解到,约30%左右的学生认为双语课堂对自身发展很有好处,50%的学生觉得很不错,但学起来有点累,另外还有20%左右的学生表示有困难。   所以,双语教学也不是适合所有学生,因为学生之间的外语水平差距很大。此外,双语教学在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的同时,也应对学生进行特殊的培训,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接受能力,这在双语教学的试行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有学校在学生英语水平尚未达到一定程度时,盲目用双语教学来要求他们,那么就无异于拔苗助长。 六、双语教学的推广和试验还有待于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的转变   开展双语教学试验的学校,几乎都首先从音乐、体育、美术等副学科或选修课开始,这里除了师资、教材等具体问题外,恐怕还有一个难言之隐,就是双语教学的开展,还要有中考、高考选拔制度的配合问题。哪个校长也不敢拿自己学校的升学率做试验。目前高考中还没有双语教学内容的体现,所以双语教学的推广和应试是有矛盾的,如果一个学校完全追求升学率的话,那么双语教学就很难开展。可以说双语教学的推广还有待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   上海中学唐校长把双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简单渗透层次,比如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用英语讲述重要定理和关键词等,学生可以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第二个是整合层次,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外语表达中文内容;第三是双语思维层次,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外语来思考解答问题。推广到第一层次,对上海很多学校来说并不是难题,但要进一步提高到第二第三层次,还需要有很长的时间和不断的努力。 七、对双语教学一哄而起的质疑   教育的精髓就在于个性化,多元化,在于不断创新。然而,中国人的长官意志和跟风,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领导一提“素质教育”,一时间几乎什么都成了素质教育,连年年发行的学生练习册也成了“素质教育”丛书。最近,我将素质教育翻译成“Quality Education”,遗憾的是一位美国教授无论如何理解不了,教授理解的素质教育的内涵跟我国的特定环境下所理解的素质教育相差很大。他说他的印象中没有教育家提出Quality Education作为教育理念,Quality Education这个词是指实施教育的质量,而不是针对人的(素质)Quality而进行Education(教育)。(注:Quality,现代英汉字典中解释为,品质,性质,特质,特性,才能。)我实在不能让教授明白中国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内涵”,如果把“素质教育”硬翻译成英文Quality Education,那么,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跟美国的“素质教育”Quality Education是词不达意的。最后,还是教授反问我,素质教育是不是就是“Moral Education”这才使我突然明白,原来我们当今非常时尚的口号“素质教育”就是再普通不过的“道德品质教育”!中国的文字实在太丰富了。   无独有偶,我将双语教学的原理请教这位教授,他也同样一脸迷茫。他弄不懂中国为什么要进行双语教学,更难以理解中国人为何要花这么大的气力,这么多时间,有这么多人来学习英语,更要提出双语教学这样的新花样。   对双语教育的认识,大致经历过三个阶段:20世纪初,人们认为双语能力影响智力的发展;大约从20世纪30至50年代,人们转而认为双语能力对智力发展不会有积极的影响,但也不致于有消极的作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觉得双语能力对智力发展有正面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虽然自从那时候起,提倡双语教育的努力各处可见,但是对双语教育的效果并非有一成不变的定论。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社会对双语教育提出了质疑。1998年,加利福尼亚州出现227号提案,对双语教育提出数项指责,结果导致该州大多数双语教育课程停办。     双语教育之所以遭到反对,主要是因为人们从双语教育的现实情况和结果体会到,使用两种语言来对新移民实行学校教育,这不是达到帮助他们提高英语水平、及早融入主流社会的有效之途。近年来,对双语教育的成效和经济性提出质疑的事情在美国屡见不鲜。这是因为人们意识到,双语教育的经济代价是昂贵的。政府拨款资助的双语教育课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成功地提高新移民的英语水准。他们提出,新移民一般都急切地想掌握英语,以便生活、读书和工作。但是,双语课程消磨他们的这种学习动力,使他们产生惰性和依赖性。而为了提供双语课程,政府却要花费纳税人缴纳的公帑,为满足这类课程的需要而培训教师、提供学位和课程时间。   早在1981年,美国教育部就对双语教育的成效进行研究。当时就已经觉得双语课程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此后,有研究者把双语教育课程同英语教育课程相比较,结果证实双语课程在提高英语水平方面比较差。由Aguire International机构为美国教育部作过一项为期四年的项目,内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语言的情况。根据该项调查,对母语为非英语的孩子,如果要想不妨碍他们发展英语水平,教师可以使用母语的最大比率是全部教学语言的25%。有许多全英语教育课程其实是名不符实的。关键是双语课程不能做到使用足够的英语。研究清楚地表明,一个教师在双语课程上使用学生的母语越多,他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就越差。要提高学童的英语水平,应该做到这样几点:(1)小班教学,最多每10人一个教师;(2)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英语水平,这是密切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到英语和学到多少英语的关键之一,这里,教师的英语水平指的是口语水平。实践说明,教师的口语水平甚至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都是很重要的。既然如此,何况是对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有限的教育经费应用于聘请能说英语的教师,一味投资于双语教师的培训和ESL教师的培训,这是经济效益低迷的做法。   中国人习惯用自己的概念去套别人,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和判断别人,所以,当我们在搞革命时,认定了全世界都在搞革命,当我们在搞素质教育时,也认定了全世界都在搞素质教育,当我们在开展双语教学时,就认为全世界都在开展双语教学。其实,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式和教育管理等等都是多元化的,没有统一的模式,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有自己不同的教育法规和政策,很多教育,无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大学、专门教育机构、中学小学、幼儿园,在教育理论、教育模式、教育方式和教育管理等等都应有不同程度的自由和独立。 西方多元化的价值观和地方自治意识决定了教育的多元化,在对在东方单一价值观社会生活惯的人很难理解。   目前,双语教学可谓四面出击、异彩纷呈,有些学校刚刚在校内办起了双语美术班、音乐班,要求教师、学生在课堂说上那么几句课堂英语,读几个英语单词,就说学校实施了双语教学。还有些学校增加了几节英语课,组织学生多搞几次英语兴趣活动,或是去英语角和外国人谈谈话,就好像跟上了双语教学的潮流。双语教学在中国红红火火起来,有一部分人还在概念上纠缠不休或叫口号的时候,另一部分人已经开始建立一个模式了,已经要求对双语教学的教师培训,教材编写,学生评价考核,学校审定标准拿出方案和政策,而且在某个范围内组织人来学习观摩,开现场交流展示会,忙着总结推广了。既然双语教学已经提出来了,就应该放手让学校去实践。教育的成果不象经济发展那么快一两年内就见到指标,包括日本、南韩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经验已经告诉我们,教育的投入要三十年之后才能看到效果,不能急功近利,追求短期的轰动宣传效果。 八、关于双语教学的再思考之汇总   1、双语教学目前炒作过热。双语教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有争议的,更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它仅仅是语言针对移民学习第二语言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并非是学习外语的唯一的最佳模式。 2、双语教学模式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它是一定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所以,我们实施双语教学不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语言条件。对双语教学提出过高的,立竿见影的要求是不切实际的,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3、双语教学是语言学习所要达到的最高层次,即能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思维,并能随心所欲地在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进行切换。这样的学习目标在幼儿园和中小学中是难以达到的。   4、双语教学对师资的要求相当高,原则上必须有外籍教师的参与和辅导。双语教学在低年级进行,要求教师发音准确,符合语法及外语表达习惯,否则极易误导学生,造成母语和外语思维上的负迁移。双语教学在高年级进行,要求教师有相当扎实的外语表达能力,并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否则极易将学科课上成外语课辅修课,影响学生其它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必须依托外语原版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书。没有原版教材,教师和学生都无法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外语。中国教师通过备课,将统编教材翻译成外语,查询外语专业用语,再用外语授课,这对教师实在是勉为其难的,是无法进行实质性的双语教学的。   6、双语教学的成本是相当高的,这对学生,对学校都会造成经济压力,搞不好就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实施双语教学相当讲究环境氛围的熏陶,而校园语言环境的建设是要花大钱的。实施双语教学一般来说都要或多或少地依托高校,要聘请外籍教师,要对本校教师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特别是送到国外进行语言能力提高的培训,所有这些都要求实施双语教学的学校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支撑和教育主管部门,政府部门的资金注入。   7、双语教学试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语言的习得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它的见效不是一朝一日所能体现出来的。所有急功近利的做法在表面上可能会有一时一地的轰动效果,但如果不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学习,通过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极实践和探索,双语教学只能又是以轰轰烈烈走过场了事。   8、双语教学在语言教学模式中只能是一个很小的分支。如果求快,“TESL”是最有效的了,当年美军为赴朝,赴越参战所创设的语言教学法,至今仍然风靡全球。只要看看那么多的语言学校,“TOFLE”班,“GRE”班就知道了。如果求精,许国樟英语是最能培养外语人文底蕴的了,许多学过许国樟英语八册课本的人无论是从事理论研究,文学翻译,还是外语教学都显示了其丰厚的外国文化底蕴和厚积勃发的语言功底。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效果到底怎样,还是让事实来说话,这才是我们真正能搞好双语教学试验所需要的心态。     时隔一年,在《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一文之后,经过学习和思考,更是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总觉得有些想法需要和同行们交流。我深深感到,每写一篇文章实际上学习和思考的结果,是对实践的反思。感谢新浪网上各位网友发表的大量的关于双语教学的报道和文章,他们给了我大量的信息和帮助。在此,谨向各位作者表示感谢。特别是卢丹怀先生的《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一文使我获益非浅,本文中多次引用了他的论述,谨此特别表示感谢。希望更多外语教学工作者对双语教学开展研究,实践和讨论。显然,现在根本不是作结论的时候,还是静下心来,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吧。   本文只是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欢迎同行们批评指正。 作者:王旭东 来源:惟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