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高教研究中心主页》文章内容

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互动

高教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03-12-26]

摘 要: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改革高校现行的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体制,是实现教学与科研互动的基础。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互动 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是影响高校发展的重要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使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是当前高校教育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内在关系分析入手,在研究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高校教学与科研管理体制,实现教学与科研互动的思路。 一、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功能定位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高校承担的社会职能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革发生了变化。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高校的教育功能正在从注重传播知识,单纯强调教学职能,转向教书育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教育思想的转变,导致了高校教育模式、教学方式等一系列的变化,这些都对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教学于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出题,科研求解,以科研成果支持教学改革,教学与科研互动,教学与科研相长,越来越成为高校发展的战略。笔者认为,教学与科研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学与科研既不相矛盾,也不能互相代替,没有科研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没有教学的科研不是高校中的科研。 首先,高校的教学与科研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构建了高校的育人环境。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在育人这个目标下看教学和科研承担的功能,才能找到教学与科研的最佳结合点。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的功能是教化学生,侧重于系统地传播科学知识。今天,对知识的概念有了新的理解,知识是动态的,知识首先产生于具有科学研究能力的高校和其他专业研究机构,产生于少数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创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的作用,由少数专家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公共知识,真正推动历史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是科学发明和创造。知识的生命力在于它的鲜活,在于它的创造性,科学研究是创造知识的源泉。高校是集科学与人才为一体的有机体。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教学与科研是手段,培养人才和创造知识是目的,受过教育的人才推动科学的研究,科学研究创造的知识反过来支持人才培养。其内在的联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构成高校的整体环境。 其次,教学与科研互动是高校发展的主旋律。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把教学与科研割裂开来,互相对立。对教学和科研在高校中的地位,有两种对立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主体,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为教学服务,科研也不例外;另一种观点认为,在这两者之间,关键的关键,核心的核心是科研,没有科研的大学,就不成其为大学,世界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创造了知识,同时创造了世界名牌大学,因此,高校的发展在于科研。其实,这两种观点都只强调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只突出了教学与科研单方面的功能,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互相促进的一面。科研为教学服务是高校科研区别于专业科研机构的重要标志,开展科学研究为教学开辟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环境。同时,高校教学过程也离不开科学研究。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的更新给高等教育带来巨大的压力,对教学内容要求之广度和深度,对教学方法要求之灵活,都是前所未有的,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是教学改革的首要话题。传统的教育思想以教学为中心,重知识继承,轻知识创新,教学方法重课堂学习,轻实践锻炼。现代教育思想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强调全面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使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得到发展。教师上好课,必须要研究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研究知识,即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前沿学术动态,二是要研究教学的效率,即研究学生心理,研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工具,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学会学习的过程”,是学习创造的过程。这些都需要科研做后盾。 二、高校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的误区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能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把教学和科研较好地统一起来,使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产生许多矛盾。 误区之一:教学与科研脱节 教学与科研脱节有多种表现形式。第一,不重视让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的教学方式仍以课堂教学、灌输知识为主,教师讲课学生听,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就完成了任务,成绩合格就可以毕业。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缺乏自己动手和动脑进行主动创造的机会,有的到毕业也没有弄明白什么是科学研究,更谈不上具备科学研究的素质。第二,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创造知识,而目前学校的“科研成果”数量之多,使人难以想像成果的“创造”成分有多少?科研成果的质量值得思考,学校的学术空气应该净化。第三,科研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培养学生服务。检验科学研究成果的标准之一是能不能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检验学校科研成果的标准除了创造经济效益外,还应有为教学服务,为培养学生服务的功能。而在大学里,相当一部分教师搞研究的目的是与之相违背的,做研究的目的是写文章,发表文章的目的是为评职称凑条件,有的文章本身就是东拼西凑抄来的,毫无创造意义,即使是有创造性研究内容,一旦文章发表,便完成历史使命,所谓科研成果也即束之高阁,这样的研究于社会,于学校,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误区之二:教学与科研对立 传统的以教学为中心的管理观念产生了惟教学至上的管理行为,以科研为中心的管理观念产生了惟科研至上的管理行为,两种管理导向在实际工作中产生对立。一是形式对立。在许多学校都设有研究所,科学研究只限于少数专业的研究人员,多数教师和学生很少参与研究活动,这些研究人员很少或从未承担过教学任务,使高校科研气氛不浓,科学研究不能带动教学改革。二是科研和教学的价值导向失衡,使教师在教学与科研的投入精力上对立。近几年,大多数学校在评聘职称和对教师进行奖励时,采用量化考核的办法,分别对科研和教学制定了具体评分细则。由于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性质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研究成果,很难在量化评分标准中掌握平衡。而教学又不易量化,因此,有的就过分夸大了科研成果价值的比重,特别是以社会科学研究论文形式的成果,其价值是很难在短期看出来的,一些教师或凭一篇探讨社会科学理论的文章,或凭一篇观点有争议的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论文(论文的创造性待定),就获得了过多的荣誉和职称晋升,这种导向使得其他教师不愿意在教学上投入较大的精力。三是教学条件建设与科研条件建设对立。由于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脱节,学校在仪器、设备以及其他资源使用方面重复投入,使本来就很紧张的教学资源在使用中又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三、实现教学与科研互动的基础 实现教学与科研互动,需要我们做许多方面努力,当务之急,应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教学与科研整合的管理思想。校长要转变观念,把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纳入一体,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研究环境,在教与学中共同提高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教师要转变观念,由传授科学内容转变为传授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从单纯的文化知识的接受者变成探索者和创造者。 其次,改革现行的教学与科研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体制是从上到下分属两条线,从主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到各系主管教学的主任和教务秘书形成一条教学管理线,从主管科研的校长、科研处到各系主管科研的主任形成一条科研管理线,两条线分工明确,有了问题互相扯皮,或分权施政,令出多头,或各自为政,强调部门利益,客观上造成了教学与科研的分立,这是造成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互相脱节,教学和科研方向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改革这种现状,首先要改革这种管理体制,建立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为一体的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打破科研和教学分立的局面。 第三,建立协调的教学与科研激励机制。高校办学的主体是教师,对教师的各种激励机制,要充分考虑发挥教学和科研两个积极性,消除教学与科研对立的障碍。笔者认为,协调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两方面的矛盾,建立科学的教学与科研激励机制,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在科研管理上,要严格把好科研成果的质量鉴定关。在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中引发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科研和教学的价值导向问题,影响科研价值和教学价值的主要因素是对科研成果评定时的量化标准,只有严格掌握科研成果的标准,才能净化学术风气,消除科研“泡沫”,消除学术垃圾,端正教师和研究人员的科研态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研和教学价值导向失衡的问题。在教学管理上,要认真研究教学工作的量化标准。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有质量标准和数量标准,教学质量标准的量化,涉及标准本身的科学性、执行标准的操作过程等多个因素。制定科学的、与科研成果价值可比的教学评价标准,才能建立起教学与科研互动的教师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韦钰.发挥高校科技优势为科教兴国作贡献[J].教育研究,1997,(1):1.   [2]周川.教育中的伪科学与反科学[J].教育研究,2000,(2):3. 作者:河北经贸大学 杨淑欣 孙拥军 王丽静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