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思源学院人文学院领导简介 【发布日期:2010-07-08 | 阅读次数:4594】 名誉院长: 陈忠实 西安人,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作家协会主席。中共第十三、十四大代表,中共陕西省委第七、八届委员会候补委员。西安思源学院人文学院名誉院长,兼职教授。 在有关方面支持下,与思源学院合作创建了白鹿书院和陈忠实文学馆,成为白鹿原上两处靓丽的文化景观和发展古城文化、进行学术交流、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 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长篇小说《白鹿原》,《陈忠实小说自选集》(3卷),《陈忠实文集》(5卷),散文集《告别白鸽》等。 短篇小说《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作品奖、《立身篇》获1980年《飞天》文学奖,中篇小说《康家小院》获上海首届《小说界》文学奖、《初夏》获1984年《当代》文学奖、《十八岁的哥哥》获1985年《长城》文学奖,报告文学《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全国1990年-1991年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3年陕西“双五”文学奖、199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炎黄杯文学奖。 院长 杨明琪 男,西安思源学院人文学院教授,院长,党总支书记,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理事,陕西省语言学会理事。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86年结业于武汉大学文艺学硕士课程。 长期从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工作。主讲文学概论、中国文学批评史、西方美学、马列文论、大学语文等课程。获得过高校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承担过教育部“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规划课题《高校教材编写与审定制度》研究,另有陕西省3项科研立项。出版有11部著作与书籍,发表过61篇论文。获省市以上奖励23项。 出于学术良知,以《如此国家级精品》(《学术界》2008年第一期)、《与<文学理论教程>主编商榷》(原名《怎就十个问题四个谬论,五个不知所云》发表于《唐山师院学报》2008第四期)《不可思议的国家重点教材》等为题,深入系统批判了全国多数高校使用多年的、高教出版社“面向21世纪教材”《文学理论教程》,受到许多同行支持与赞许,可惜,该教材庞大而实力雄厚的编委会竟然集体失语。 副院长 张争伟,男,人文学院学管副院长兼党总支副书记, 2001年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多年从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管理工作,获得多项奖励。其中,担任管理系团总支书记期间,该团总支连续三次被评为“优秀团总支”;06年度被评为院级“先进个人工作单项奖”;07年度被评为“院级先进工作者”;在学院演讲赛、辩论赛,诗歌朗诵赛等一系列的党团活动中多次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09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方面的论文多篇,核心期刊《新学术论坛》的《高校大学生义利观探究》获得一等奖。 副院长 付世秋 女,西安思源学院人文学院讲师,副院长,陕西省普通话测试员,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硕士。编写学术著作、教材4部,发表论文20多篇,主讲广告法规、刑法、法律基础等课程。获得过陕西省多媒体课件大赛优胜奖、学院多媒体课件比赛一等奖等奖项。
名誉院长: 陈忠实 西安人,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作家协会主席。中共第十三、十四大代表,中共陕西省委第七、八届委员会候补委员。西安思源学院人文学院名誉院长,兼职教授。 在有关方面支持下,与思源学院合作创建了白鹿书院和陈忠实文学馆,成为白鹿原上两处靓丽的文化景观和发展古城文化、进行学术交流、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 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长篇小说《白鹿原》,《陈忠实小说自选集》(3卷),《陈忠实文集》(5卷),散文集《告别白鸽》等。 短篇小说《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作品奖、《立身篇》获1980年《飞天》文学奖,中篇小说《康家小院》获上海首届《小说界》文学奖、《初夏》获1984年《当代》文学奖、《十八岁的哥哥》获1985年《长城》文学奖,报告文学《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全国1990年-1991年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3年陕西“双五”文学奖、199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炎黄杯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