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立德树人,劳动为先”——从五个教育过程来看大学生劳动教育
发布日期:[2020-07-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为加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
现在,许多人将劳动教育简单与劳动划上等号,认为劳动教育就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劳动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是以劳动为载体的教育形式,虽以劳动为表现形式,但不能将其简化为洗衣、做饭等简单基本的劳动技能,而忽视了教育的本意。对于新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来说,劳动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现代大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而且能促进人的体力发展和智力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尊重劳动的思想品德,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成长。
二、大学生劳动教育下功夫的五个教育过程
(1)要在“课程设计教育过程”上下功夫。课堂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的重要阵地。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劳动教育本身的课堂中,也应该贯穿于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中。高校教书育人的主体,应该保证劳动教育在课程开发和设置上,将专业课程教学、思政教育同劳动教育相互渗透和融合,并开发更为适用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从劳动意识、劳动行为和劳动习惯等多个方面着重培养学生劳动最光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方面可以将劳动教育基础素质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在思政课程中加入劳动光荣的元素,提升劳动教育精神与素养培育课程的质量,将劳动教育变成一堂行走中的思政课。另一方面可以将劳动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专业课程中、在未来职业规划中,更加深刻地领悟劳动的真谛,更明白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更加尊重劳动、崇尚劳动。
(2)要在“生产实习教育过程”上下功夫。劳动教育不应该局限在学校空间,而要不断向校外延伸,形成校内校外相互融合的劳动教育模式。生产实习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提升,是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必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知行合一乐于奉献等优秀品德及责任担当意识的重要基地。新时代大学可以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不断完善实习实训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引导与教育作用。一方面,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校内外指导老师合力,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树立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意识;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岗位的实践锻炼中,立足本职,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形成个人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深刻体悟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3)要在“实践活动教育过程”上下功夫。构建实践育人理念下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多元活动平台,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浸润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情怀。另一方面也应依托企业行业背景和市场用人需求,结合本校的专业特色,通过整合各类校内外优质活动资源,强化劳动管理,丰富劳动内容,引导学生在多平台活动中增强自身的劳动意识、强化劳动责任感,进而提高劳动技能。同时,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以主题讲座和比赛等形式,如劳动周、讲座日、竞赛月等活动,唤醒学生薄弱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情感。再如,引导学生参与教室、实训室等校内外各类公益性劳动,如志愿服务,使学生在公益劳动中提高思想认识和劳动素质,进而服务社会、报效国家。此外,学生社团活动亦是学校推进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要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支持和鼓励各社团积极参与校园大型展示活动,将社团日常问题活动同劳动教育相融合,进而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同时暑期社会实践也是增强学生劳动认知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实践平台和载体,利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的认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劳动教育观念和意识。
(4)要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上下功夫。在这个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现代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之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劳动教育模式之中,不但可以有效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还可以拓宽劳动教育的渠道、丰富高校劳动教育内容。高校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教育政策方针,结合学院的自身专业特点和优势,以创新创业四大赛“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 “节能减排”为抓手,积极丰富和拓宽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将国家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有效结合,实施有特色、有内容和有温度的劳动教育新模式,促使当代大学生在劳动教育中长知识、增才干、练本领。
(5)要在“生活场景教育过程”上下功夫。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渗透劳动教育,能够使劳动真正回归育学生的生活世界,提升劳动教育培育的成效。学院要注重文化建设,在校园和班级文化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影子。通过对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以及相关专业课程的统筹文化建设,形成融合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专业课文化的劳动专业课,同时,让学生以主人公角色,真正参与到校园软环境和校园文化的设计中来,学生能够和校园、班级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此外,可多组织如相关的文明评比活动—“文明寝室”“幸福寝室”“党员宿舍”等,通过文明宿舍的评比,形成宿舍文化,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行为习惯。
当前由“李子柒”带动的一大部分利用自身智慧将劳动与流量结合而走红诸多“网红们”,背后体现的正是社会大众对于运用策略和智慧的劳动方式的认同。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们,在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响的学习生活中,更是要主动参与劳动教育,不断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和方式,做到劳动教育观念养成的全覆盖、劳动教育习惯养成的全天候、劳动教育意识养成的全员化和劳动教育技能养成的全方位。(作者:武汉工程大学 肖豪;资料来源:高校辅导员在线
地址:西安市东郊水安路28号
电话:029-82616665
邮箱:94451782@qq.com
版权所有 © 西安思源学院   备案序号:陕ICP备050042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