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信息内容
西安思源学院思政部赴三原开展思政课实践学习活动
发布日期:[2018-05-16]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贯彻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跟党走,砥砺奋进迎校庆,2018年5月5日,校宣传部部长李化斌、思政部主任吕卓超和11名思政教师赴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唐园—史可轩革命烈士遗址参观,现场开展了“弘扬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的思政课主题学习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三原史志办负责人向教师详细介绍三原优秀传统文化
史可轩,陕西兴平人,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入太原陆军学校学习。1913年赴日本,在孙中山先生创建的浩然军事学社学习。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不久奉命回国在太原筹划革命活动。1924年参与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负责紫禁城的警戒,任国民二军第三补充团团长。1925年驻军河南开封时,结识王若飞。1926年经王若飞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赴苏联考察。1926年9月参加冯玉祥的五原誓师,任国民联军总司令部警备师师长。1927年任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政治保卫部部长。后任中共陕甘区委筹办的中山军事学校校长。后奉中共陕西省委指示率部赴陕北创建革命根据地。途经陕西美原镇时,被国民第二军师长田春生杀害。史可轩遇害后,其部队由许权中带领,成为渭华起义的主力。史可轩的灵柩,安葬于三原县东里堡的靖国公园。1957年人民政府追认史可轩为革命烈士。
思政教师参观史可轩烈士陵园
此次实践学习结合吕卓超教授正在编著的《隐蔽战线——抗日名将许权中》一书展开,活动受到三原县史志办的重视与肯定。三原县史志办领导全程陪同并介绍当地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包括史可轩英雄事迹,于右任的爱国情怀,明朝政治家王恕创办的宏道书院,西安事变周恩来与杨虎城会晤旧址,中国工农红军三原整编出征旧址等,内容丰富多彩,讲解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思政教师在三原唐园杨虎城旧居合影
在校宣传部部长李化斌和思政部主任吕卓超带领下,思政教师在现场开展了缅怀活动,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瞻仰史可轩烈士遗址,表达缅怀之情。在西安事变周恩来与杨虎城会晤旧址,大家认真聆听讲解,细看一张张照片、一段段史料、一件件实物,追忆西安事变背后的故事,学习了解爱国将领杨虎城与周恩来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定选择,深切缅怀革命先辈的历史功绩。
参观结束后,吕卓超教授向思政教师提出四点要求:一是不断强化自身理想信念,努力成为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二是不忘初心,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党的利益置于第一位;三是传承好红色文化基因,弘扬和宣传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倍加珍惜革命精神财富;着力打造一支有思想、有灵魂、有人格魅力、有使命担当的教学团队。
思政教师在中国工农红军三原改编、东征大会旧址参观合影
大家一致认为,此次活动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一致表示要认真学习革命家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的高尚品格、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胸怀坦荡的崇高风范、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精神,增强“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意识”,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服务社会,传递正能量,为我校“建校二十周年校庆”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贡献力量。(文/思政部:阎立强;图/李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