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西安思源学院召开了新学年开学初中层及以上干部专题培训会,校长周延波作了《充分认识“强本升硕”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脚踏实地集中力量逐步实现各个领域有所突破》的专题报告,明确要求今后一段时期学校要聚焦“强本升硕”目标任务,始终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大力推进高质量内涵建设,力争获取更多标志性成果,脚踏实地集中力量逐步实现各个领域有所突破。今年教师节前夕,学校隆重召开庆祝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对过去一年来在科研教研、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领域涌现出的先进人物进行了表彰。为了进一步落实落细开学初干部专题培训会、庆祝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的各项会议精神,新闻宣传中心特在学校新闻网和官方微信平台同步推出“‘强本升硕’先进人物”专栏,介绍受表彰者奋力实现内涵建设新突破的典型事迹,以此激励全校教职员工立足岗位争先创优,学先进、比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强本升硕”各项目标任务。本期推出《科研管理服务标兵范玥:立足岗位落实“强本升硕”目标,力争在获取标志性成果上有更多突破》。
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
收获“科研管理服务标兵”殊荣
城市建设学院科研副院长 范玥
作为西安思源教师群体的代表之一,我收获了学校“2022—2023学年科研管理服务标兵”这份殊荣,对我而言这既是一份沉甸甸荣誉,更是学校对于我们全部科研工作者所寄予的厚望。我从2018年起担任城市建设学院科研副院长,分管学院的科研、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学科竞赛等工作。作为科研工作者,我深知自己肩上担负的职责与使命。2019年我主持申报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项目,BIM虚拟仿真实验室获批省级虚拟仿真教学示范中心,后期完成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项目规划和实施工作,为学院教学和科研实验条件改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先后主持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各类省级和地市级项目多项,主持校级重点课题1项,完成校级教改项目一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来,我先后发表各类论文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4部。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竞赛,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优秀成绩。我还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项,参加学校创新文化节并多次获奖,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多次获得学校和学院的各类奖项。
近年来,在城市建设学院院长张炜教授的带领下,学院在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我作为学院分管科研相关工作的副院长,组织并参与了学院的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2021年负责组织数字化建筑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立项,在申报过程中始终坚持与项目组的老师一起开会及加班,参与各个环节的工作,从申报书撰写、到负责人汇报答辩演练、到最终的汇报环节等,我坚持全程参与。在此过程中,我一直抱着学习的心态。每一次的专家评审,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我都会仔细思考,我该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能够更好地为学院的各项工作做出贡献,更好地为老师做好服务工作。这个过程中,也是对我个人科研能力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在2022年举办的节水科普宣传周,由我负责总体的策划和组织实施,该活动最终获得了省教育厅优秀组织奖。2022年学校将再生水实验室和森林环境实验室划拨到城市建设学院后,学院围绕再生水利用开展实验室建设和相关科研项目申报,我也是在张炜院长的指导下,配合院长和其他科研人员负责完成相关工作。
团队协作聚合力
城市建设学院荣获“优秀科研集体”荣誉
在学校2022—2023学年科研工作评比中,城市建设学院以科研计分总分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荣获“2022-2023学年优秀科研集体”荣誉。作为城市建设学院的一份子,我为学院的建设发展获得学校的认可而感到自豪,也为能够为学院的发展和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而感到光荣。
西安思源学院副校长赵惠霞(左)
与西安思源学院城市建设学院院长张炜(中)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高校BU副总经理谢军(右)
共同为数字建筑产业学院授牌
由于近年来学校强力推进实施“科研强校”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建立了科研计分奖励制度等系列激励措施,充分激发了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张炜院长根据城市建设学院科研工作实际,把取得科研项目的标志性成果,作为学院科研工作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并结合城市建设学院的专业特点和教师队伍的结构特点,指导和帮助我们寻找突破点,组织大家积极申报,利用他个人丰富的项目申报经验和对工作积极的态度,不断影响和鼓励着我们。学院的老师们也从刚开始对科研工作的“不敢想,不敢干”,到现在“敢想、敢干”,而且要干好。在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张炜院长开始带着我们做项目,写申报书,事无巨细亲历亲为指导,从大的申报方向确定、到小的细节呈现都不放松,用积极的态度和实际行动影响了学院的每一位老师,调动了大家的科研工作积极性。当2021年获批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后,学院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课题申报的积极性有了显著的提升。
获得高水平科研成果需要团队密切协作,在各类项目的申报过程中,我们城市建设学院的科研团队注重密切协作,彼此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在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根据项目申报的类别和所需要组建学科专业相关的科研团队,城市建设学院注重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优势和特点组建科研团队,并根据个人特点和优势分配各项工作任务,同时整合学院和学校的资源开展申报工作,各位教师在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尽心尽力,献计献策,为项目的成功申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经过几年的积累和努力,城市建设学院在科研工作和实验室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成果,包括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科研成果奖三等奖、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学科竞赛的优异成绩,这些成果的取得代表了我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体现了城市建设学院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能力水平。
以实际行动落实“强本升硕”目标
未来力争率先取得三项突破
西安思源学院再生水实验室
目前,城市建设学院作为思源学院工科类专业学院,拥有土木工程和工程造价等省级一流专业,以及环境设计、建筑学等校级重点专业的良好平台。未来城市建设学院将在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鼓励更多教师积极参与横向课题,积累实践经验,将实践经验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而努力。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城市建设学院将继续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重点打造集教学、研究、科普教育和展示功能多维融合的实验室空间。继续完善BIM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工作,重点开展再生水综合利用及科普展示实验中心的建设工作,将现代科技成果与数字技术相融合,打造高质量的实验教学空间,为人才培养打好基础。同时,通过引进学科带头人和校内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升科研教研能力和水平,努力争取国家级课题的突破和更多高水平的学术成果。
在学校“强本升硕”工作要求指引下,未来我们城市建设学院将继续推进内涵建设,有效推动学科建设水平提升和一流专业建设,凝练学院学科优势,力争率先取得“三个”突破,为建设高水平大学贡献城建力量。
一是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我们将持续加强优势学科培育,凝练更为明确的学科方向,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争取实现首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的突破。
二是深化与相关行业、企业、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拓宽研究视野,提高教师队伍科研成果的质量,培养一支学科优势明显的科研团队,群策群力,在省级以上重点项目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三是将具有实际价值的研究成果转为产教学研相结合的范式,并加以社会推广应用。
坚持“传帮带”促发展
指导帮助科研“新人”成长为科研“精兵”
城市建设学院受益于学校的人才引进政策,近年来引入了大批中青年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来自于国内外著名高校,有着专业的学术背景,也有一些教师来自行业和各类企业,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学校和学院搭建的两级科研平台,鼓励新入职教师发挥各自专长,结合学院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进行精准定位,加入相应的科研团队,明确研究方向。城市建设学院积极创建和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氛围,营造你追我赶的学术氛围,提升新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使更多的青年教师认识到科研工作对自身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主动投身科研工作。
城市建设学院针对教师个体情况,积极开展院内科研帮扶工作,坚持实施“老带新”科研帮扶机制,从论文写作、发表路径、投稿改稿的经验、到科研课题申报给与全方位的指导等,做到了科研“新人”项目申报、在研过程的全覆盖,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从科研“新人”成长为科研“精兵”,希望青年教师未来能够成长为思源学院的科研骨干教师,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BIM虚拟仿真实验室
科教融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城市建设学院通过不断提升实验室的设备和环境,为科研教研和教育教学提供更好的资源及空间环境,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升,逐步实现科研成果向创新人才培养资源的转化,以高水平的科研教研项目为范例,将最新的研究发现转化到教学中,使学生了解知识发现的过程与途径,掌握探究的方法,发展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真正实现研究性教学、探究式学习,使得科研教研和教育教学形成良性循环体系,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23年是学校落实“强本升硕”目标任务和迎评促建工作的关键之年。作为学校科研管理服务工作者,我们将时刻牢记肩上所担负的使命与责任,以获取各领域的标志性成果为导向,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学院科研教研团队建设,服务教师申报更多高水平科研项目,力争在获取标志性成果上有更多突破,为高质量完成“强本升硕”目标任务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