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思源 |  院系设置 |  组织机构 |  国际交流 |  招生信息 |  就业指导 |  服务大厅
学校主页 | 后台管理
banner

院训:匠心筑梦 学以致远

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懂设计、会施工、能管理、善经营”的高级技术人才

师生风采

首页 << 师生风采 << 内容详情

文滙生:思源托举+默默蓄力,在竞赛中学习和成长

发布日期:[2025-03-27]

 

在国家A级赛事第十七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西安思源学院城建学院2022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文滙生获得了(建筑类先进成图技术赛道)全国三等奖;在他参与的省级竞赛中,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陕西赛区省级复赛高教主赛道铜奖等多项省级奖项;在校学习期间,他申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省级立项1个;撰写并发表论文1篇。他在备赛参赛过程中,将专业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在参与竞赛中学习和成长,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锐意进取、创新笃行的青春风采。
对这些成绩的取得,文滙生表示这除了自己个人的努力,还有学校的托举和培养激励着他不断成长。“自入校起,周延波校长‘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就深深影响着我。作为就读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省级一流专业双重加持的土木工程专业学子,这让我深感幸运。这对我而言,无疑是成长道路上最坚实的基石和最有力的保障。学校一直以来也高度重视我们的技能培养,坚持以参赛为育人载体,推动我们的专业学习与实践能力有机融合,并积极开展创新创业、专业技能等培训,鼓励我们积极参赛,为我们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让我们在备赛、参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正是学校这种产教融合、知行互促的培养模式,真正让我实现了从书本知识到实际应用的跨越。”提及所获荣誉,文滙生言语间充满对学校的感激。
自入校起,文滙生就深耕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撰写论文、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学校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育人平台滋养下,他学习成绩优异,始终名列年级前茅,一直在班上担任班长一职。文滙生性格沉稳,深受同学们喜爱,他也在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大家做榜样。
和文滙生的见面是在上午的第二节课后,他背着双肩包,随身携带着笔记本电脑,他本是计划在接下来没课的时间到图书馆去学习和练习软件,他说图书馆里学习氛围好、安静,可以让他时刻保持专注。校园里总是能看到他来去匆匆忙碌的身影。平常,课余的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图书馆、实验室、社团或西安思源学院大学生创业基地度过的。虽忙碌,但学习有序,做事有方的文滙生,都会提前合理充分地规划好时间。
大一入学时,在学校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他给自己做了大学期间详细的长期规划、短期目标以及每日的固定计划。他说:“当能力还撑不起梦想的时候,那就沉下心来‘历练’,梦想不是空谈,它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积累和沉淀。”
文滙生深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他说:“成功没有捷径,只有一次到无数次的持续钻研和努力。”大一的时候,文滙生就参加了学院的土木智能创新协会,因为这里的学长学姐都很优秀,不仅专业成绩突出,还参加各类比赛获奖无数,尤其是国家级比赛,所以他想像他们一样。“刚加入协会时,我对BIM相关应用和学习还都处于陌生和摸索阶段,但是负责协会的学长会定期组织和BIM相关的培训,为了能够深度掌握BIM相关应用,不懂的地方我就在B站上研习相关技法解析视频,逐帧分析操作技巧,并在笔记本上记下技术要点;然后再在BIM实验室运用虚拟仿真平台反复进行模块化拆解训练。为攻克BIM建模的速度瓶颈,也会经常去图书馆对着电脑敲击键盘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就是这样对待学习专注且努力的文滙生,很快在同学中脱颖而出,走上了全国A级赛事的舞台。
由于文滙生是初次参加全国A级赛事,所以他有些紧张和胆怯,但“第一步”总是要迈出去,于是,他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和“搏一搏”的勇气,报名参加了第十七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开启了“备赛模式”。
备赛初期,对于文滙生来说,虽然已经有了一些专业基础,但被誉为“图学界的奥林匹克”的“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要求选手要在规定时间内使用BIM软件完成建筑模型构建,不仅是对专业功底的全面检验,更是对意志的极限考验。面对BIM软件复杂的建模参数与渲染流程,对于软件应用掌握还不太熟练的文滙生来说,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还是有些困难的。“所以,有问题我就及时向范月和崔浩两位指导老师及其他相关专业老师请教,无论什么时候他们都会及时地耐心为我解答,有时候可能我学到忘记了时间,都已经很晚了,但只要老师们收到我的提问,都会第一时间给我反馈,给予我专业的指导,并对我进行鼓励和肯定,无形中增加了我的自信,这让我非常感动。”
因为有了“搏一搏”的勇气,文滙生也很期待可以通过努力,给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所以,比赛前的暑假,整整一个多月的时间,他选择留在学校没有回家,每天都在BIM实验室训练,与各类难题展开无声的较量。在这段攀登技术高峰的旅程中,最令他感动的是,他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他的指导教师崔浩老师也放弃了假期调休,比赛前期都会到学校BIM实验室陪他训练,对他进行技术指导,师生二人经常为了图纸变更反复讨论,经常讨论到华灯初上,忘了时间。所谓匠心就是如此吧,在99%的完美中追寻最后1%的可能。在崔浩老师的耐心指导下,经过一个暑假的冲刺,文滙生熟练掌握了很多技巧,绘图的速度也变得更快更准确,让他不仅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图纸绘制,还能留有多余时间对细节进行修改和打磨,更重要的是攻克了异形曲面建模难题。最终,让那个最初抱着“试一试”想法的他,经过“搏一搏”的勇气,在国赛的舞台上留下了自己闪耀的痕迹。
除了参加比赛,借助学校的平台,文滙生也收获了许多其他成长。“课余时间我会积极参加、组织社团活动、策划求职大赛和参与社会实践。这些经历不仅充实了我的校园生活,增强了我的综合素质,更是拓宽了我的视野和看待问题的角度。尤其是入驻西安思源学院大学生创业基地负责‘创客咖啡’项目的这一年,对原本性格有些内向的我来说,这是个不可多得的实践机会,因为可以接触到全校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的同学,与他们交流,让我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很多,与人沟通的能力更是提高了不少。这些都是我的成长和收获。”
当下,文滙生正带领着小伙伴们全力以赴备战新一届的“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通过上次的比赛经验,他希望这次可以准备得更充分一些,以更加出色的表现,取得更高的名次来回馈学校的培养,让西安思源学院的名字在国赛的舞台上更加响亮。
当晨曦再次照亮思源学院的梧桐大道,那个背着双肩包奔向实验室的身影,实验室里展开图纸的沙沙脆响和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正在编织着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