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
发布日期:[2024-05-27]
为贯彻落实《西安思源学院“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依据学校《关于编制“十四五”专项规划和二级学院分规划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全面推进学校“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结合我院实际工作,制定本规划。
本“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城市建设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修订”为指引,继续打造和稳固土木工程一流专业学科,大力推进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认证及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积极开展工程造价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共建数字建筑产业学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与交流;“城市景观设计类教学团队”和“土木专业BIM与虚拟仿真实践课程教学团队”助力教学、成果不断;全国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竞赛“装配式建筑施工员”赛项获得优异成绩;教材建设工作已进入正规,平均每年2-4本教材出版;以建筑学、环境设计为专业基础申报增设风景园林新专业,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城乡专业优势集群,到2025年凝练两个重点学科研究方向,并为申报专业硕士学位点做准备。“十四五”期间努力建成省级以上“BIM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BIM名师工作室”两大平台,以“城市景观设计类教学团队”和“绿色建造(BIM)技术科研创新团队”为契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成果培育;以审核评估要求为导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体系、建设教学保障设施、提升教学特色;以深化改革为导向,完善学院管理制度,提升办学服务水平。
一、教学工作规划
(一)土木工程“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规划
1、建设成效
“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期间我院取得了不少成绩。拥有省级土木工程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教材建设项目6项。拥有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BIM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BIM虚拟仿真实训室(在建)、建筑与土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数字化建筑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019年土木工程专业正式获“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于同年申请国家级一流专业立项和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至今已有三年。
2、发展规划
在接下来的“十四五”规划中,土木工程专业力争做到:(1)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修订。制定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和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更加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紧紧围绕“数字化”建筑发展,让土木工程专业除了在传统的房屋建筑、道桥、地下领域扎根之外,还在建筑电气、建筑能源、数字建筑、光伏建筑等新型前沿学科开拓出一片新天地。(2)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现有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力争培养出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2名,正高级职称教师2名,双师型教师在师资队伍中至少占一半,有留学经历的教师1名。(3)专业建设目标。土木工程专业争取“数字化建筑虚拟教研室”获省级立项,完成数字化建筑设计项目至少5个、打造至少3个“数字化工地”试点、出版数字化建筑系列教材至少3部,打造产教融合数字化实训基地1个。
3、工程认证
申请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至今已有三年。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目前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基本满足国家现行标准,但未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建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和文化以保证专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活力亟需解决。建立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定期开展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有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为工程认证早日通过而努力。
(二)工程造价“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规划
1、建设成效
工程造价专业从2013级第一届招生就坚持大土木的培养方向,随着行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又增加了装配式造价和地铁造价。相比较同类院校,我院工程造价专业是开设造价类核心课程最多的院校,同时学生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的掌握也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这一点从两个方面可以体现,首先在行业认可度极高的广联达软件大赛中,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每年都获得全国一等奖或二等奖,全国总排名未超出前六名,这是每队30人以上的团体比赛;其次在实习和就业企业的调研中,企业对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软件能力和识图能力都非常满意,基本实现了从学校到岗位的无缝对接,因此近年来工程造价专业的就业率一直在学校稳居前列。
2、工作思路
在接下来发展中,工程造价专业将借助“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的契机和“数字化建筑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平台,紧跟行业需求,进一步进行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同时提高科研和教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课程建设方面积极进行课程改革,鼓励申报一流课程及教学成果奖。
3、任务举措
未来五年力争申报省级线上“一流课程”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计划完成一部教材《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编写,未来两三年内出版并使用。采取课内+课外,校内+企业、“BIM+课程”的培养模式,打造建筑信息化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副高以上职称人数、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对标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要求,细化建设举措,组建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团队,在课程改革、申报教学成果奖、一流课程申报、出版教材等方面提供平台。
(三)环境设计专业发展规划
1、总体目标
在未来五年内,结合环境设计专业建设,充分发挥艺术设计学科专业优势,通过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师资队伍、课程与教学资源、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努力的提升环境设计专业办学特色,争取尽早省级“一流专业”立项。
2、发展规划
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1)构建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形式;(2)组织专业教师优化课程内容体系,以现实问题为驱动,使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造欲;(3)尝试将项目设计和科研工作与实践教育贯穿于本科教育全过程,通过项目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四是努力深入企业调研,开展校企合作,根据企业需求修订专业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师资队伍建设专项:(1)拟引进多名高职称高学历学者,重点引进行业专家和骨干教师。(2)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实现老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教学相长,加大专业教师培训力度,坚持青年教师工程环境锻炼制度。(3)倡导全员长效培训机制,专业教师要根据学院发展的需求,要有转移、迁徙学科专业领域的能力,通过进修、自学,在校内学、校外学,不断拓宽专业领域。(4)提高教师的产学研能力。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申报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等。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专项规划:(1)按照专业群构建,整合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可用资源;(2)积极探索工作室建设新模式,创建模拟仿真与真实职业环境相结合的开放型、生产型工作中心。(3)争取在未来几年建设期内,与行业内知名的几家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争取与陕建装饰集团搭建订单班。
课程体系建设专项规划:(1)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使本专业各课程之间既能够有机结合又能够避免相互重叠,保证各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信度和效度。(2)每年更新一门专业选修课程,适时地将行业中最需要、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引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3)重点建设2、3门优质核心课程。
(四)建筑学专业发展规划
建筑学专业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扩大招生规模。构建目标明确的教学体系:在本科四年制教学过程沿“两年基础平台+一年拓展平台+一年综合平台”梯次上升。人才培养方案以“设计院模式”为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根据项目的要求组织多元化的教学团队,运用好教学团队成员的特点。教学团队有行业企业的专家,也有校内外的教师、学生等成员组成。用项目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用项目带动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科建设、科研工作规划
(一)现状分析
1、建设成效
“十三五”期间,学院恢复“建筑学”和“工程管理”两个专业的招生,学院本科专业数量达到5个,分别为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环境设计、建筑学和工程管理。有计划的开展“土木水利”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点的申请工作。
2、特色优势
学院紧密围绕“立足专业,面向行业、促进就业”的理念,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现代行业发展的先进技术为引领,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学院自身的发展探索校企合作的新形式,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数字建筑产业学院”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为提升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1年11月城市建设学院申报的“数字化建筑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获得立项,是我院在科研工作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二)工作思路
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基础,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挖掘内涵与拓展外延并重,改造老专业与增设新专业相结合,培育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养符合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
深入挖掘专业内涵,拓展专业外延,形成优势学科专业与多学科专业相协调的发展模式,使学科专业设置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符合,提升学科专业整体竞争力。
-
继续转化传统优势学科专业发展,紧跟数字化建筑发展方向,为适应未来建筑的发展需求培养人才。实现基于“数字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
增设新专业。对于招生和就业方向不明确的专业进行停招,利用学科交叉与融合开设新专业,大力发展适应新兴产业需求的专业。
-
以教研科研促进学科专业发展。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教学成果和教学经验,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和数字化建筑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的示范作用,围绕科研项目,加强团队合作,,消化吸收学科前沿知识,抓好科研工作,形成年龄结构合理、学科专业融合的科研团队,为申报省级科研创新团队打造坚实的基础。围绕科研项目,消化吸收学科前沿知识,尽快将学科专业的优秀成果反映到教学过程中,建设一批优秀教材、精品课程。
-
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服务学科专业发展。加强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现有的两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为申报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做准备。健全和完善实验室管理机制,构建符合学科专业发展的实践课程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试验项目。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落实数字产业学院的建设内容,在发展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学功能,又要充分考虑科研功能,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基础,建立教学、科研、创新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的科研水平,建设具有创新发展优势的实习实训平台。
(三)目标任务
-
申请“土木水利”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点,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分阶段完成申报的准备工作;
-
完成“数字化建筑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任务,落实建设方案,按照规定的目标分阶段完成建设任务。
-
申报省级科研创新团队,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学院的科研水平,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积极投入科研工作,争取在科研领域新的突破。
-
为申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做准备,按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标准进行建设,合理规划实验室的发展和实验项目的开展,实现实验室为科研和教学服务的重要作用。
(四)工作举措
1、成立申请“土木水利”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点工作小组配置组长、副组长和组员若干。制定研究生培养管理机制,确保按申报的时间节点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加强对“数字化建筑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的管理工作,落实工作目标和责任,有计划的开展与企业的合作,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研究中心下设光伏建筑应用研究所已正式揭牌,未来将继续围绕数字化建筑开展不同领域的研究工作。
3、加强校级科研团队的监管,培养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完成校级科研团队的结项工作。利用现有的科研工作平台加强科研教师的额培养,为申报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做好准备。
4、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实验实训平台,开展各类实验项目。同时要求实验教师根据现代学科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设施设备,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试验项目。
(五)实施保障
1、落实“数字化建筑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经费,为该平台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
2、坚持外引和内培相结合的人才发展战略,“十四五”期间根据专业发展需求引入高水平研究人才,同时做好现有教师的培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