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雷锋精神跨越世纪的财富

 

    《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3日(本报评论员)雷锋,离开我们50年,他的名字被人们铭记了半个世纪。今天,从南国椰林到北国草原,无数人都在寻找自己心中的雷锋。人们高兴地看到,汶川、玉树地震中,大学生伸出的援助之手,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志愿者展露的动人微笑。扎根大山支教的徐本禹、跳进冰窟救人的徐伟、15年如一日资助老人的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还有无数不为人知的好青年、好少年,他们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雷锋。
    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雷锋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新人,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战略部署。雷锋精神以其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鲜明价值取向,赢得了几代人的崇敬。雷锋精神具有穿越时空的长久生命力和感动社会的永恒魅力。
    雷锋精神跨越两个世纪。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它把体现民族传统、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融入其中,不断丰富和升华。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甘当“螺丝钉”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雷锋精神的核心。今天,经历了时代变迁的雷锋精神与中华传统美德相融合、与时代进步节律相衔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其实质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蕴含的主流价值和道德追求,传递给社会。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透过《雷锋日记》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我们能看到一个坚强、乐观、奉献的亲切形象。雷锋精神从来都不是拒人于千里的教条,而是通过每个人的行为体现出来的主流价值观,可触可感、可学可做。雷锋精神无须仰望,贵在践行。教师对讲台的坚守、学生对功课的钻研,这些看似平凡的事,其实就是在践行雷锋精神。
    学校是育人的重要阵地,青少年是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点群体,让学雷锋活动大众化、常态化、机制化,让雷锋精神内化为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律令,教育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我们要在教育战线大力提倡雷锋精神,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要把雷锋精神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在大中小学生中广泛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使雷锋精神永驻校园,必须坚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实践。抓教育,就是要推进雷锋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挖掘雷锋精神中所蕴含的符合当代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内容,使雷锋精神真正为青少年所感知、所认同,进而成为一种自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抓实践,就是要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努力做到让雷锋精神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要不断设计推出青少年乐于参与的实践新形式,使雷锋精神载体更新颖、内涵更丰富、影响更持久。
    雷锋是永远的榜样。让我们行动起来,把学雷锋活动推向新高度,让雷锋精神焕发出新光芒,成为社会走向和谐、民族走向复兴的坚不可摧的巨大力量。
 
 

 
 
西安思源学院地址:西安市东郊水安路28号 邮编:710038
版权所有 © 西安思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