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党建网主页》文章内容

理性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 任何人不能僭越法律底线

西安思源学院党建网 发布日期:[2012-09-17]

 

    《新京报》2012年9月15日(法律工作者:袁伊文)题:爱国,不能僭越法律底线
    违法的虽只是个别人,却让爱国行动蒙羞。
    8月19日,深圳有人发起了“抵制日货”行动,但其中个别人借机滋事,把一些市民的日系轿车砸坏。警方证实,4名人员因打砸日系轿车,已被检察院批捕;当时还有个别人员煽动群众冲击警车,警方也已进行调查。
    表达爱国,天经地义;但爱国绝不是僭越法律的借口,否则爱国行为,就会异化为违法犯罪。8月19日的行动中,一些人实施的打砸、破坏行为,已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毁坏汽车的行为,案值可能突破5000元的刑事立案标准。这次深圳检方批捕的3人,涉嫌的罪名应该是“故意毁坏财产罪”或“寻衅滋事罪”,可能被判处三至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日系车是中国公民的合法财产、劳动所得。这和爱国者的财产一样,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打砸这些财产,并不会对日本政府造成任何损失,倒霉的是自己的同胞。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但让人遗憾的是,在之前的2005年、2008年的若干次爱国行动中,都发生过违法的打砸事件。虽然,违法的只是个别人,却让爱国行动蒙羞。“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不懂得“守法是爱国的前提”,难免重蹈覆辙,自酿悲剧。
    在日本做出侵犯我主权的行动时,我们当然要亮出自己的态度,但爱国行为应该在中国的法律框架内。因为无论是中国公民的合法私产,还是在华日本人的安全,都是受中国法律保护的;维护中国法律的尊严,是爱国的应有之义,相反,僭越法律底线的所谓 “爱国”行动,只会授人以柄,损害国家形象,是不折不扣的“害国”。
    拥护政府的外交行动、遵守中国的法律、尊重团结自己的同胞,才能形成爱国的堂堂阵列、浩然正气;日本右翼势力才会有所忌惮。爱国切忌走向偏执、违法的歧路,那只会伤害爱国共识。 

理性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
    《河南商报》2012年9月15日(作者:王攀)是的,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的闹剧,将注定是一场闹剧、是徒劳的,因为它无法改变钓鱼岛的现状。
    说它是徒劳的是因为,在钓鱼岛这样事关领土主权的问题上,中国是不会让步的,也不可能让步。当日本宣布“购买”钓鱼岛之后,中国官方在第一时间发出级别最高、也是最强烈的抗议,并及时公布和向联合国交存了钓鱼岛领海基线声明及海图……这显示了官方的决心,也为下一步的反制做了充分的准备。
    事实上,从民间来看,也不容许国家退让,甚至任何示弱都会遭到批评。这从中国海监船到钓鱼岛海域巡航宣示主权一事上即可见一斑。消息一发布,立马成为媒体焦点,而民众的心也早已超过了海监船奔赴钓鱼岛海域的速度,只因一时没有看到身影,在网络里就引发不同的解读。而在14日凌晨,当中国6艘海监船出现在钓鱼岛海域的时候,又迅即引发围观。在当下的中国,民间舆论场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处理钓鱼岛事件上,谁都无法回避民间的态度。
    中国珍惜和平,不希望战争,但并不害怕战争。其实在这个时代,国与国之间的交锋,早已不只是你死我活的战争,还有比战争更厉害的,比如经济。日本是一个经济对外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而中国又是日本的重要市场。中国市场上的风吹草动,对于日本来说都是不可小觑的。
    而现在,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正在形成对日本的一场战争。几天来,民众对日本的愤怒已经转化为行动。比如抵制日货、上海车主烧毁自家本田车声援保钓、日剧香港取景遭驱逐、沈阳爱国车贴卖断货(日系车主是购买主力)……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凡是正在购买或者打算购买日本品牌的消费者都会掂量再三;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面对中国市场这块到嘴和原本就在嘴里的肥肉现在却要吐出来,日本的经济大佬们不着急才怪。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中经济协会将派出以丰田汽车董事长张富士夫为团长的访华团,于9月22日起赴北京等地访问。该访华团计划与中国政府要人会谈,同时希望从经济层面加强两国的互信。分析认为,这一信息说明日本经济界的大佬们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丰田董事长此次率日本经济界人士组团访华,意在示好中国政府及消费者。可以预见,日本经济大佬坐立不安的日子还在后面;而当日本经济喊疼的时候,也就是日本“购买”钓鱼岛闹剧收场之时。
    但也必须看到,爱国需要理性表达。近日,随着抵制日货的呼声越来越高,也出现了不理性的举动。网友“重庆莫若”发布称,他的日产越野车“被爱国青年卸下螺丝”,甚至还有打砸日系汽车被拘留的极端案例。这样的行为不仅法律不允许,同时也受到了网友的反对。比如对于“被爱国青年卸下螺丝”的新闻,有网友评价“无异于谋杀同胞”;甚至对于烧毁自家汽车的做法,网友也认为“爱国”过头,有可能危及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等等。的确,假如爱国表达不能在一个理性和合法的范围内,那么就等于日本右翼作恶,引发国人互殴,岂不亲痛仇快?
    理性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理性爱国首先是合法爱国,而不是违法爱国。违法爱国不叫爱国,叫害国。在此我们呼吁:你有抵制日货的权利,但你没有打砸日货的权利;你有烧毁自己日货的权利,但没有烧毁他人日货的权利。抵制日货可以,但要做到:不砸车,不砸店,不砸人。总之,保持理性,有序抗日,做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理性爱国以可取之道发出中国人的呐喊
    《长江日报》2012年9月15日(评论员 付小为)深圳警方日前证实,4名在抵制日货中打砸日系轿车人员,已经被检察院批捕。
    近一段时间,中日钓鱼岛之争持续升级。近日,日方更是以“购买”钓鱼岛之举挑战中国国防外交底线。中国在主权问题上的立场历来明确,绝不容忍和容许国家核心利益受到侵犯。日本的挑衅行为非但不能改变钓鱼岛属于中国的根本事实,还直接影响到中日两国的正常关系,这其中包括对中国国民情感的伤害。
    不少地方的民众自发地走上街头,还有用抵制日货等方式,表达对日本无视主权事实、侵犯中国主权的强烈不满和抗议。这些是一个国民,在国家利益受到侵害时,所能采取的捍卫和宣示动作。
    义愤填膺、慷慨激昂,不同的人怀着不同的情感状态,进行着共同的爱国行动。这种爱国热情是值得赞许的,这种爱国情绪也是任何人都可以理解的。
    不过,在一些情绪表达中,出现了不太理性甚至过激的情况。例如,在深圳,有人砸毁日系车,在另一些地方,日系产品销售、经营店受到冲击。爱国行为逾越了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边界,转而变成破坏他人财产、侵犯同胞正当利益、破坏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
    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情绪表达的失度而失控,是人的情感膨胀到高点可能的表现。但认知上的同理心不意味着对本质违法行为的接受甚至豁免。深圳对多名打砸日系轿车人员的批捕决定,即表明了在违法行为和爱国行为之间,有着泾渭分明的界限,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跨越理性、法律的界限,任何名义、形式的违法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追究。
    面对当前钓鱼岛局势,两岸三地,从官方到民间,以不同方式表达了对国家主权的高度关切和绝不退让的郑重决心。国家和民族形成了高度的团结与一致。人心的凝聚、团结的局面,是共同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破坏同胞公私财产的行为不仅于法不容,还可能离散原本形成的团结氛围。制止不当行为,处置非法行为尤显必要。
    除此之外,日籍人士在华受袭事件近日亦有爆出,少数不理性行为有着向外延伸的倾向。需要指出,主权问题本质上是国与国之间的问题,最终依靠外交等途径来解决。自发上街、抵制日货只是国民情感宣泄的象征性举动。错误地将国与国的问题上升到国民与国民间的互不谅解、暴力行为,既无助于现有问题的妥善解决,还可能将问题涉及的层面扩大化。中央政府正就钓鱼岛问题向日方严正交涉,在此时刻,尤需国民给予政府足够的信任与支持,暴力袭击在华日籍人士,则有可能颠倒对是非曲直的国际判断,损害中华民族和中国人的国际形象,让中央政府陷入外交被动,这不是帮忙而是添乱。
    钓鱼岛是中国领土,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要拿出足够的信心、决心和智慧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可取之道发出中国人的呐喊。
 
抵制日货,爱国主义也不宜极端
    《观点中国》(作者:郭文婧)中日钓鱼岛争端引起中国人民的举国义愤,“抵制日货”成了一个重要的表达形式。央视网截止9月14日的调查发现,有接近九成的网友表示今后不会再购买日本产品(央视《新闻1+1》9月14日)。
    经济是一种手段,“抵制日货”当然可以对日本政府起到一定的施压作用。一个公民自愿抵制日货以表达爱国热情,当然没有问题,更是值得称颂。但是,在如今的法治社会,我们必须思考和坚守“抵制日货”的合理边界,否则,结果就可能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甚至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但是,目前的“抵制日货”,似乎有偏离合理边界的趋势,这就值得警惕了。
    最近的报道说,9月13日,上海的一名车主在4S店门口烧毁了自己的日系车,并拉起有反日、保钓内容的横幅,致使江杨南路南向北暂时封闭。从法律上说,车主作为自己日系车的所有者,他确实有自由处置的权利,烧掉也好,砸掉也罢,但该在哪里烧掉,在哪里砸掉,就有一个合理边界了。至少,在没有必要预置措施的情况下,在大街上公然焚烧汽车,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导致道路被暂时封闭,实际上也已经触犯了法律的底线。
    我大前天和一个朋友在酒店吃完饭,开车出来的时候,被四个陌生人用砖块砸了车门,我本想下去理论一番,朋友连忙劝阻我逃也似的走了。这两天,朋友外出都坐公汽和打的,将他的日系车停在家里不敢开。无独有偶,几个喜欢日本产品的同事常被调侃“卖国贼”、“冷血动物”,同事不得不违心地说“我已经不用了”,但私下却抱怨,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也造成了生活的不便。
    抵制洋货、抵制日货,我们并不陌生,不仅半殖民半封建的旧中国国民习惯以此表达愤怒的情绪,就是新中国,也不止一次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但是,这种抵制在发挥施压作用的同时,也往往伴随了“打砸抢”的破坏。更糟糕的是,每次的抵制都是一阵风,风过去之后,抵制也就结束了。
    民族利益的大局固然重要,但在民族利益的大局面前,谁有权以强制或者暴力的方式强迫别人放弃合法权益呢?一个普通公民有没有义务为了民族利益大局而自我牺牲呢?如果正常的法治秩序不能够得到彰显,这一次的受损者会不会在下一次挥舞起“正义”的大棒,打向这一次的“正义者”呢?如此往复,谁还敢提出异议,谁还有安全感?对此,《中国青年报》8月20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说:“打砸日货很愚蠢,不是爱国是害国”,我是深表赞同的。
    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抵制注定只是姿态,根本的途经还在于“国货自强”。正是因为我们的国产奶粉三天两头出问题,洋奶粉才会大有市场,才会在国外都被疯狂抢购;正是因为我国的一些国货的品质还不能超越日本,所以日货才有市场。不知道,在“抵制日货”的同时,我们的工商界是否在理性地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科研人员是否在理性地思考这个问题。
    爱国需要理性,“抵制日货”本身也是理性的,但一旦走向极端,越过合理边界,就不理性了。我想说的是,在法治的语境下,我尊重你“抵制日货”的权利,但也请你尊重我使用日货的权利;我尊重你焚烧自己日系车的权利,也请你尊重我自由通行的权利;我尊重你爱国的激愤,也请你尊重我冷静的理性,我们的一切都应该在法制的轨道内进行,这样才能真正显示我们的力量、我们的大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