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院主页党建网主页》文章内容

带着信仰走向革命圣地——延安

西安思源学院党建网 发布日期:[2016-08-31]

      曾几何时,“到延安去”成为一代有志青年的梦想,那魏魏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成为多少仁人志士内心最深情的记忆。小时候,我在书本上、电视里很肤浅的知道有一个叫延安的地方,那时候的印象中延安黄土延绵,沟壑纵横;而一曲《南泥湾》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南泥湾精神传遍大江南北;后来,知道了党在延安的十三年的革命壮举,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带领中国共产党走向成功。从此时起,总想有一日能到延安去瞻仰她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
      带着对延安的无限向往,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党委组织的延安学习活动,跟随党委的脚步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我感到,这次学习时间虽短,但却是一次极为难得的思想洗礼、理论熏陶,对于提高党性修养,加强作风建设大有裨益。
      参观学习,追忆当年的峥嵘岁月。在南泥湾,那里的稻田依旧碧波荡漾,走进南泥湾大生产革命纪念馆,追思当年359旅垦荒南泥湾的难忘岁月,深刻体会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当年我党来到陕北,物质供给极度匮乏,革命官兵在少吃少穿的艰苦环境下自力更生,上到指挥员,下到战士,开展生产自救,实行战斗、生产、学习三结合,战胜了重重困难,把一个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也同时创造了宝贵的南泥湾精神。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和枣园等革命圣地,让我认识到,我们的革命队伍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主席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在梁家河,我们认真参观了习总书记插队时居住的窑洞、用过的劳动用具和生活用具等,深入了解了梁家河村的发展历程,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7年,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特别是他担任梁家河村大队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群众苦干实干、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奋斗史,实地感受、体验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的知青生活,接受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习总书记的那句“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乡”,那我感受到了一个扎根于基层、深耕在土地上的国家领导人的无穷魅力。
      聆听报告,感知我党走过的光辉岁月。本次学习期间,有幸聆听了延安大学高尚斌教授所作的题为《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在排除万难中创造辉煌奇迹》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高教授分别从“初到陕北的奋力开拓、抗战初期的关键抉择、克服抗战危局的风范能耐、应对全面内战爆发和胡宗南进攻延安的气度谋略、关于延安十三年历史及经验启示的理解”等五个方面讲授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程,让我们充分领会到了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对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扬延安精神等都有了更深入的学习和体会。

 


      现场教学,理解新时期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在枣园革命旧址“为人民服务”广场张思德同志纪念碑前,延安大学杨延虎教授为大家进行了“张思德与为人民服务”的现场教学。虽然我有幸多次聆听过杨教授关于张思德精神的现场教学,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站在当年为张思德开追悼会的广场,我的心中热血沸腾。特别是讲到毛泽东为什么在这个时期提出“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党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论断,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的精神内涵。特别是在经济迅速发展,思想建设出现滑坡的新时期,更要强调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运用的实际工作中。
      这次学习培训,对个人来说,是一次党性修养和延安精神的补课,是一次思想意识层面的得升。高层次的专题讲授,现场教学,使自己对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政治纪律、坚持整风精神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感悟。学习中,我更加清醒认识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必须抓好理论武装,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的系统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的系列战略思想与重大部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必须深刻领会,坚决贯彻。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党员的标准,提高修养,增强意识,敬业奉献。把延安精神的学习贯穿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让延安精神永驻我心!(公卫处处长  王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