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思源 |  院系设置 |  组织机构 |  国际交流 |  招生信息 |  就业指导 |  服务大厅
学校主页 | 后台管理
banner

教书育人,德才并重,全面培养,一专多能。

传播世界先进文化,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培养时代创新人才。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内容详情

全国一等奖!思源学子夏尔吟,好样的!

发布日期:[2022-10-04]

 

夏尔吟

      “尹老师,我成功啦!一等奖!”2022年9月28日,西安思源学院学生夏尔吟以89.78分的优异成绩斩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英语口语赛项(非英语专业组)一等奖,得知获奖的她难掩激动,第一时间与指导教师分享自己的喜悦。“那一刻真的百感交集,眼泪都要出来了。”

      “优异赛绩的取得,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教导,更离不开学校领导的辛勤指导,荣誉满载着他们的汗水和期望。”

      西安思源学院始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教学理念,赛教融合、以赛育人,扎实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实践应用能力,为学生技能成才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模拟训练

赛前精心指导

      2022年4月,夏尔吟以陕西省英语口语技能大赛全省第一名并荣获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代表陕西省高校参加该赛项国赛。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副校长马晓燕、教务二处处长张一恒全程悉心指导,国际学院组织管理团队和指导教师团队专门负责参赛选手的国赛培训,对参赛选手进行个性化精准辅导,组织多次比赛模拟演练,由备赛团队教师现场提问打分,真实体验比赛氛围,锻炼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备赛期间,老师给我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训练计划,并要求每天按时打卡反馈学习成果,促使我高质量准时准点完成训练任务。学校领导也非常关注我的训练情况,经常与团队老师交流探讨,对训练计划做出更加全面精准的指导。”夏尔吟说。

      2022年9月,按照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英语口语赛项主办方的通知,大赛由线下转至线上,比赛方式突变使得夏尔吟焦虑万分,她说,“当时我特别担心准备时间不足,压力很大,导致训练状态不佳,领导老师及时耐心地开导我,鼓励我,为我打气,消除了我的心理压力。”为适应新的比赛形式,学校领导与指导老师及时调整训练方法,通过线上会议进行模拟比赛,调整完善备赛方案及预案,从肢体语言到表情管理、从仪容仪态到台风气场、从技术支持到赛场布置、从采光收音到模拟彩排,全程打磨细节,力求精益求精。

训练打卡

      宝剑锋从磨砺出。夏尔吟每天跟着新概念英语音频读,矫正自己的发音,她坚持打卡,与指导教师一起深挖四个比赛模块的内涵,不断提升个人参赛能力。努力的汗水终会闪耀光芒,9月26日至28日,在为期三天的四场比赛中,夏尔吟不畏强手、沉着冷静,斩获比赛桂冠。“特别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对我的培养,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他们的支持和鼓励。”

指导教师进行个性化精准辅导

      “夏尔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作为指导老师,我感到非常自豪。”指导教师尹天涯说,作为新时代教师,有责任把学生教育好、引领好、培养好,弘扬高尚师德,倾力学生能力全面培养,为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高质量建设贡献力量。“一直以为学生只录一遍就提交,但是她没有如此,而是坚持每一个视频都录制五至六遍,最后选自己觉得最好的提交作业。我真的深受感动,她太认真了,对自己太严苛了。”

副校长马晓燕教务二处处长张一恒国际学院院长李建勇及指导教师团队与夏尔吟合影

      建校初始,西安思源学院就确立了“做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应用型大学”的愿景使命,多年以来,学校坚守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以参赛项目为载体,推动专业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动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赛事活动,扎实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在备赛参赛实践中锻炼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学校制定并实施了“以赛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完善的院级赛事、省级赛事、国家级赛事等三级赛事育人体系,还将赛事指导辅导、备赛参赛等活动,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工作,作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开启“一人一策”个性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激励每一位学生勇于创新,立足专业,施展才华,增长智慧,力争在各类大赛活动中不断突破历史,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据悉,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英语口语赛项(非英语专业组)是此次大赛唯一一项语言类赛事,也是全国高校英语教学成果展示的最高舞台。本次大赛分为“中国故事”、“情景交流”、“职场描述”和“职场辩论”四个环节,通过“外研职教”公众号直播,与全国师生云端会面,共享精彩竞技。本届大赛共有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全国高校58支参赛代表队参加,旨在提高高等院校学生运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和进行职场交际的综合能力。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思源学院将认真总结经验,以技能大赛为牵引,摸索规律,形成特色,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完善与各个培养阶段相适应的课程模块设置,加快推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打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攻坚战,培养更多更好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