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以探索知识的宝藏 乐教以开启智慧的大门
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秉持“好学,乐教”的院训,以培养“素质高,能力强,懂育人,品行好”的教育者为己任,以“交叉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为路径,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课程思政,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民办高等教师教育发展,为陕西、西北乃至全国培养服务于基础教育一线的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院遵循“引培并举”的方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师资队伍学缘多元发展,年轻有朝气,学历学位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实力不断提升。现有教职工125人,其中专任教师94人,辅导员12人,行政人员5人,外聘教师14人。专任教师中,教授5人,副教授27人,高级职称教师人数3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4%,硕士以上学历89人,硕博学历占比95%。35岁以下青年教师59人,占比63%。双师型教师17人,占比18%。
学院目前开设有教育学、学前教育(师范类)2个全日制统招本科专业、早期教育1个高职高专专业,在校生1787人。教育学专业以教师教育基本技能为基础,扩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管理和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核心为特色,培养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及管理学知识的跨学科、跨专业的“一专多能”型教育工作者。学前教育专业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立足陕西、面向西北,培养符合幼儿教师师德规范,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幼儿园保育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能力,能在学前教育领域从事幼儿教育、早期教育及相关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在学校党政坚强领导下,依托教育学院学科团队及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所两大科研平台,有力推进教育学院科研和创新工作。近年来,学院通过加强学科团队的顶层规划,不断论证、凝练方向,制订了学科建设发展计划,从学科带头人和学科人才梯队建设、研究方向、实验平台、科研立项、成果产出、成果转化等方面有序推进,学院的科研工作呈现出“量增质升”的良好态势。教育学院近三年承担和完成科研项目121项,其中省部级17项、地厅级56项;发表论文134篇,其中核心期刊19篇。由学院运营管理的民办高等研究所围绕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领域问题开展研究,在学术研究、智库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将逐渐成为陕西省民办高等教育研究的新高地。
教育学院设有14个实训室,资产约350余万,由4名专职人员管理。实验室采用实体与信息化结合的架构,满足教育技能训练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需求,构建了覆盖多维度教学场景的实践平台。实验室功能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是基础能力培养,包括教学技能、教育技术、教育心理研究等,设有模拟教室、测评系统;二是学前教育特色实践,涵盖儿童发展评估、教育活动设计,构建了儿童行为观察、虚拟仿真教学、标准化钢琴教学、舞蹈创编空间、玩教具创作、音乐剧创演等实训场景。实验室体系同步推进教育学科研创新与学前应用转化,形成教育理论验证与学前实践创新的双向赋能平台。
近年来,教育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2016届毕业生王勇杰现任职于我院学前教育专业,2017届毕业生姚力熙现任职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第二小学,2018届毕业生于雪现任职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校区幼儿园,2020届毕业生高盼现任职于兴平市西城幼儿园,2021届毕业生杨晓琪成功考取四川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2021届毕业生李丛媛考入西安市碑林区区属幼儿园事业单位在编教师,2022届毕业生张甜甜考入西安市国际港务区陆港第四幼儿园,2022届毕业生李文文考入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省级示范幼儿园事业编制,2019届毕业生卑天琪任职于橄榄叶儿童国际幼儿园,2021届毕业生闫高丽成功考取重庆师范大学学科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22届毕业生白晶现于内蒙古白家渠村担任“大学生村官”一职,2023届毕业生马心茹、刘也成功考取陕西理工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
欢迎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让我们一起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