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 • 研途同行】系列专题纪实(四)—— 青年教师闫璞的科研成长手记
发布日期:[2025-02-13]
初入高校的这两年半,我在科研的征程中努力探索,一路的经历如同熠熠星辰,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
本科时,我以《幼儿抚育中父亲参与情况的研究》作为学位论文选题。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逐渐深入理解了研究过程中的数据真实性和研究者客观中立的重要性。为获取详实准确的数据,我开始不断学习并精心设计问卷,深入多个社区、幼儿园,与众多家长倾心交流。这份努力让我的论文有幸获评本科优秀论文,从这里开始也点燃了我对科研探索的热情。
硕士研究生阶段,我的科研生活变得逐渐充实。跟随导师频繁下乡做实践调查,将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乡村教师激励制度的实施成效等作为我们研究的焦点。在疫情时期,我参与了陕西省宝鸡市6县4区的实地调研,我和导师团队一同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涵盖当地文化特色、教育人才需求等多个维度。基于这些调研成果,我们为宝鸡市政府提供了《宝鸡青年发展报告》,能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我深感自豪。由此,我的硕士论文围绕乡土文化融入研学旅行展开,这一选题也正是源于我在宝鸡当地研学基地参与导师培训的经历。撰写论文时,我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考察与访谈,深入探究乡土文化与研学旅行融合的可行性及实施路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我在期刊上发表了《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的价值与优化》一文,也进一步深化了我对乡村教育的思考。
2022年入职高校后,我的科研工作开始围绕多个重要方向展开。在教师赋能领域,我参与“教师职业幸福感与工作效能关系及赋能干预研究”,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视角,运用问卷调查、心理测评等方法,探究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教师工作效能的作用机制。基于研究结果,我所在的教师科研团队提出了一系列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增强工作效能的干预措施,包括优化学校管理模式、建立教师心理支持体系等。
在小学教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方面,我非常感谢前辈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能够让我参与课程体系的优化工作,结合教育前沿理念和小学教育实际需求,重新梳理课程架构,强化实践课程占比,增加跨学科融合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作为青年教师与多所优质小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实践机会,并制定严格的实习指导与考核标准,确保了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真正提升教学能力和各项综合素质。
在这一路的科研探索进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实践调研是科研的根基。只有深入实地,与研究对象面对面交流,才能获取最真实、最有价值的一手资料。亲爱的科研伙伴们、青年教师们,让我们怀揣着最初的热忱,像勇敢的探险家般无畏前行。也许前方有迷雾,有暗礁,但只要我们携手并肩,彼此分享经验、互相启发,就一定能穿越重重障碍,抵达理想的彼岸。在新的一年,愿我们都能鼓足干劲,在科研的广袤天地里,开垦出属于自己的丰饶田野,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