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思源 |  院系设置 |  组织机构 |  国际交流 |  招生信息 |  就业指导 |  服务大厅
学校主页 | 后台管理
banner

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 以评促强

教教人之人,育育才之才

科研工作

首页 << 科研工作 << 内容详情

匠心筑梦 • 研途同行系列专题纪实(五)——青年教师谭金赫的科研工作感悟

发布日期:[2025-02-27]

 

从一名音乐专业研究生到高校专职教师,不仅是一次职业的跨越,更是一场关于学术理想、教育使命与自我突破的漫长旅程。作为青年教师之前,在我多年的求学生涯中,我的主要学习与生活都与音乐有关,从最初的练习到激动忐忑登台演出,使我对音乐产生了特殊的感情,而我的科研之路成长始于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这是我系统思考如何用严谨的学术思维解构音乐的本质的开端。这一认知,成为我转向音乐教育领域的重要契机。
 
 
成为一名专任教师后,我的科研视野进一步打开,我曾参与了一项一流课题的学科建设项目,该项目旨在运用AI手段拓展民族音乐赏析的知识图谱,使得音乐赏析不局限传统的音像资料,随着项目的推进,我逐步认识到音乐教育学的科研发展与现代科技发展应是密不可分的,Ai、大数据、元宇宙为首的新技术的发展正等待我们发掘其在真实教学场景的应用。
 
 

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在课程教学中,我注重将教学曲目与演奏演唱技巧方法紧密结合,并通过不断地反思与改进,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最终达到“能学以致用”的目标。通过深度参与课改项目,我的教学研究视角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最初聚焦于“音乐本身”的技术层面,逐步转向关注“音乐与人”的互动关系,探索音乐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塑造学生审美能力、情感表达和人文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我不断思考: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教育传播热情?如何平衡技术练习与基础教育的教学实际?这些问题促使我将科研理论拓展到学生的讲课实践中。在未来的科研课题里,我会持续把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紧密结合,始终坚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也将成为我教育事业中永恒不变的主题。

诚然,在成为高校音乐基础教育教师以来,常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需保持学术前沿的敏锐度,完成高质量的科研任务。另一方面需认真对待自己的教学任务。我主持的“数智化赋能高校‘音乐+思政’教学路径探究及实践”课题研究上,我与课题团队成员发挥特长,各司其职,对齐研究进度等,从而构建起了高效、协同的课题研究模式,总结出了理论研究注重实践论证操作性,实践探索注重科学理论指导等经验。我逐渐明白,科研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集体的攻坚克难。
   
如今,我愈发认同杜威所言:“教育即生长”。创新技术的发展为音乐教育提供了土壤,教学模式的创新为音乐教育提供了种子,而全体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亦是教育发展的阳光和雨露。我坚信当看到每位学生眼中因音乐而闪烁的光芒时,科研成果便已植根在教育的土壤中,音乐教育的价值变得形象而温暖。      

弦歌不辍,薪火不熄,谨以此心路历程,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