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研途同行】系列专题纪实(七)以研为翼,助力专业发展梦想腾飞
发布日期:[2025-04-15]
以研为翼,助力专业发展梦想腾飞
——罗少华老师的科研成长之路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始终坚信“科研是教育者的翅膀”,唯有以研为翼,才能在专业发展的广阔天空中飞得更高、更远。回顾近年来的科研历程,从科研骨干进修到课题立项,每一步都让我更加坚定这一信念。
西交大研修:夯实科研根基,拓宽学术视野
2019年,我有幸被学校遴选为科研骨干教师,赴西安交通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进修,这段经历是我科研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在西交大公共管理学院的浓厚学术氛围中,我系统学习了教育研究方法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并参与了多个基础教育改革项目的研讨。导师严谨治学的态度、跨学科的前沿视角,让我深刻体会到“问题导向”和“实证研究”的重要性。进修期间,我不仅完成了学术论文的撰写,更与高校学者、一线教师建立了长期合作纽带,为后续研究奠定了扎实基础。
深耕课题:聚焦“强师计划”,探索卓越教师培养路径
通过长期的积累,我开始聚焦个人研究领域,将其与专业建设充分结合,深耕课题。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的科研课题,拓宽视野。2023年暑假,我跟随《全要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研究——以榆林市米脂县乡村义务教育为例》课题组到榆林市米脂县开展实地调研。在为期一周的田野调查中,我们走访了3所乡村小学,与县教育局负责人、5名校长以及12名教师进行深度访谈。这次调研让我深切地认识到,科学研究一定是在广袤的教育大地中完成的,而不是坐在办公室中想出来的。
2023年冬,我主持申报的《“强师计划”背景下陕西小学教育卓越教师培养路径研究》成功获批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这一课题的立项,既是对我前期科研积累的认可和研究领域的聚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当前,国家“强师计划”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而陕西作为教育大省,如何结合地域特色构建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成为亟待破解的命题。我的课题团队立足陕西基础教育实际,通过调研省内小学的教师发展现状,分析政策落地瓶颈,尝试多种维度探索路径。目前,课题已进入实证研究阶段。2020-2023年,我陆续主持立项校级与省级课题5项,专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坚实。
以研促教:让科研反哺课堂,服务师生成长
科研的终极价值在于服务实践。在推进课题研究的同时,我始终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将调研案例转化为师范生课程资源,用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教育现实问题,组织学生参与课题的子项目调研……这种“教研相长”的模式,让我的课堂更加贴近基础教育一线需求,也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研究的生命力。
此外,我以科研课题为纽带,带动教学改革,主动进行专业课程建设,转变教学方法,助力民办高校师范生培养路径的创新。作为第一参与人的2023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民办本科卓越小学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与研究》成功立项。
未来展望:做教育改革的“追光者”
教育科研是一条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路,但也是一条充满惊喜的旅程。从西交大研修到省级课题立项,我始终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以“服务师生”为落脚点。未来,我将继续深耕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领域,探索更具实践价值的培养模式,助力更多教师走向“卓越”,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微光。
科研之路没有终点,但我相信,只要以热爱为帆、以实践为舵,教育的理想终将翱翔于更辽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