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育人】劳模工匠进校园,榜样力量润心田——学院邀请西安市浐灞国际港第二学校张月琪老师开展专题讲座
发布日期:[2025-09-29]
2025年9月24日,基础教育学院邀请西安市浐灞国际港第二学校张月琪老师以“劳模工匠进校园”为主题,为全院师生开展“从首尔到西安:我的‘全球化’教室奇幻漂流” 专题讲座。基础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永明,科研副院长石艾鑫、综合办主任崔文阁以及教师、辅导员代表,25级全体学生、24级学生代表参加此次讲座。基础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学管副院长李贵军主持此次讲座。
讲座以鲜活的教育故事、多元的文化视角,将劳模工匠的敬业精神与全球化教育理念深度融合,为师生们打造了一场兼具思想性与感染力的精神盛宴。
讲座伊始,张月琪老师以“一张首尔明洞的课堂照片”为切入点,缓缓展开自己的跨国教育叙事。2023年,作为西安市教育系统选派的优秀教师代表,她赴韩国首尔某国际学校开展为期半年的教育交流工作。“初到首尔时,语言差异、教学模式的不同曾让我陷入‘本领恐慌’,但正是这份挑战,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教育的边界’。”张老师坦言,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课堂,她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学习韩语,主动参与当地教师的教研活动,甚至走进韩国学生的家庭,了解他们的文化习俗与学习需求。
在首尔的课堂上,张月琪老师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韩国本土教育理念相结合:在 “节日文化”主题课上,她带着韩国学生包粽子、写毛笔字,同时也向他们学习制作韩式年糕、绘制传统韩服图案;在“环保实践”课程中,她联合当地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中韩校园垃圾分类对比”调研,让两国学生通过数据分享、视频连线,共同探讨环保方案。“那时候我发现,教室从来不是固定的空间,一张课桌、一块黑板,甚至一段跨国连线,都能成为‘全球化’教育的载体。” 张老师的分享,让在场学生对 “教育” 与 “文化” 的关系有了更鲜活的认知。
结束首尔的交流工作后,张月琪老师将跨国教育的经验与思考带回浐灞港二校,开始探索 “本土化”与“全球化”结合的教学模式。讲座中,她展示了自己设计的“丝路文化”主题课程:通过带领学生研究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历史、艺术、饮食,组织“丝路美食分享会”“多国语言祝福语征集” 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她还利用线上平台,与首尔的合作学校开展 “云端研学”,让两校学生围绕 “环境保护”“传统文化传承” 等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实践作业。
讲座的互动环节,学生们踊跃提问,张月琪老师耐心解答,还鼓励学生们从身边小事做起,比如阅读一本外国书籍、学习一句外语问候语、和家人分享一个外国文化小知识,每一次小小的尝试,都是在为自己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户。
此次“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不仅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了劳模教师的敬业精神与教育智慧,更通过张月琪老师的 “全球化”教育实践,为学生们搭建了了解世界、开阔视野的平台。未来,基础教育学院将继续邀请更多不同领域的劳模工匠走进校园,以榜样力量引领学生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