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思源 |  院系设置 |  组织机构 |  国际交流 |  招生信息 |  就业指导 |  服务大厅
学校主页 | 后台管理
banner

展旅游视野 铸文化根基 传融媒声音

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有特色、有理想,能感知生活百态的应用型文化传媒人才。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内容详情

【入学教育】匠心焕古守文明

发布日期:[2025-09-10]

文博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举办2025级师生见面会

      2025年9月5日,文博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针对2025级新生开展主题鲜明的新生见面会。专业负责人张群喜教授领衔,专业教师魏奕婷、金燕老师共同参与,从专业发展前景、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团队实力到在建文保实验室建设进展,全方位为新生搭建专业认知框架,助力学子迈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第一步。

      张群喜教授:解读行业前景,锚定专业价值

      作为专业负责人,张群喜教授首先聚焦文物修复与保护行业的发展潜力,用数据与实例展现专业价值:“我国现存不可移动文物超76万处,可移动文物达1.08亿件/套,随着‘文物活起来’战略推进,文物修复、保护、研究人才缺口逐年扩大,仅2024年全国文博系统人才需求同比增长18%。”

      他进一步指出专业核心定位:“本专业以‘守护文化根脉’为使命,培养掌握文物修复技术、文物保护理论、文物鉴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适配博物馆文物修复师、考古工地保护技术员、文化遗产机构研究员等岗位。”同时,张教授特别提及行业发展新趋势:“数字化保护、绿色修复技术成为行业新方向,同学们需提前夯实理论基础,紧跟技术革新步伐。”

      张教授围绕“分层培养、精准赋能”的理念,详细解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他重点介绍特色选修模块:“为满足不同学子发展需求,专业设置就业与专升本两大选修模块。就业模块侧重实操技能,开设‘陶瓷修复实操’‘书画装裱技艺’‘文物数字化采集’等课程,联合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等单位参观实习,帮助学生快速适配岗位;专升本模块则强化理论深度,增设‘文物保护学原理’‘考古学通论’‘文化遗产法规’等课程,助力学子冲击更高学历平台。”

      见面会上,张群喜教授还带来在建文保实验室的最新进展。他通过图片与视频,向新生展示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室总投资预计超500万元,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核心按文物类型进行分区设计,涵盖陶瓷文物修复区、书画保护修复区、金属与石质文物修复区三大专项实训区,同时配套建设专业文物保存库房,形成‘分类修复+科学存储’的完整实训体系。”

      “实验室将会尽快投入使用,届时将成为同学们开展实训、参与科研项目的重要平台,让大家在‘真文物、真场景’中提升专业技能。”张教授的介绍让新生们充满期待。

      见面会结束后,2025级新生纷纷表达兴奋与期待。新生李同学说:“原来文物修复不只是‘修旧如旧’,还包含这么多科技元素,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走进实验室,学习保护文物的本领了!”未来,文博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将持续以“传承文化、精研技艺”为理念,依托优质师资与实训平台,为文物保护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助力学子在文化遗产传承的道路上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