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1942-2016),男,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西安思源学院文学院前名誉院长,教授,汉语言文学学科指导。 短篇小说《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作品奖、《立身篇》获1980年《飞天》文学奖,中篇小说《康家小院》获上海首届《小说界》文学奖、《初夏》获1984年《当代》文学奖、《十八岁的哥哥》获1985年《长城》文学奖,报告文学《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全国1990年-1991年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被公认为“五四”以来写得最好的小说,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我国解放以来规格最高的文学奖。被翻译成英、俄、日、韩、越、蒙古等语种文字出版。《白鹿原》被国家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1900—1999),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连环画、雕塑、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
《白鹿原》以渭河平原上白鹿村的历史变迁为背景,围绕白、鹿两家几代人的争夺和冲突,全方位地展示了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五十年间中国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生存状态。作为一部民族的“秘史”。小说触及阶级斗争和社会矛盾。主人公娶六丧六,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宗族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战栗。作者抛弃了在中国盛行了60年的政治视角,而将政治意识形态、革命历史与儒家文化、宗法礼仪、民情风俗以及性与暴力结合在一起,以文化史诗的框架,完成对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政治风云演变史的叙述。
其中白嘉轩这一典型形象作为民族文化的人格代表被着力塑造的,在他身上复杂地凝聚着民族文化的温情与乖谬。作为白鹿村的一族之长,其道德人品完全符合宗法家长的规范,耕读持家,行善积德,就是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他也不忘修祠堂、立族规、办学校、兴家业,使衬里的人们能够安居乐业;同时作为长者,白嘉轩又大有忠孝仁义、温柔敦厚的懦者风范。但是他性格中也有保守、虚伪、专断乃至残酷的一面,俨然一个卫道者形象,这在鹿子霖、白孝文、黑娃、田小蛾等人所遭遇的家法族规中可见一斑。通过这一人物,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精髓与糟粕相生相克的状态,并寄托了对民族文化价值取向的深沉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