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经验,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发布日期:[2009-05-05]
我院高职学生公共英语教学是根据教育部高教司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组织实施的。基本要求规定,非英语专业学生入学时一般应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和语法知识,认知英语单词1100-1600个,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受过初步训练。我院的实际情况是,新生入学时英语基本知识的掌握残缺不全,词汇一般只有600-800个。在满分150分的高考英语考试中,我院新生成绩较差,普遍只是50-60分,少数学生只得20-30分。基本要求中对A级的词汇量要求是3400个英语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同时要认识400个专业词汇。至于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都有具体要求。这就是说,一个入学时掌握1600个英语词汇量的学生,要通过A级,在词汇上要扩充1800个。按三学期计算,每学期需扩充600个词汇。而我院的学生入学时按800词汇量计,三个学期中每学期需扩充850个词汇,加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高,任务十分艰巨。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2007年我们去杨凌的高职院校学习时,得知A级通过率达到50%。当时我们的通过率只有不到20%,要迎头赶上,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深入分析现状,科学组织教学改革,面对每年四、五千学生要参加A级考试,一次通过率要达到二千以上的重要任务,没有一个科学的态度和对组织不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是不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周院长对公外教学改革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多次做出具体指示。王正洪教务长和教务处多次与我们一起认真研究,分析形势,全力支持外语教学改革。当时外国语系组织全体教师分析教学形势,根据基本要求,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外语教学理论的学习和讨论,明确培养目标,确立教学指导思想,制定教学计划。在制定教学大纲的过程中,组织教研室领导、中高级职称教师开展十多次的大讨论。明确打好语言基础和加强语言应用能力的关系,语言能力培养与应试能力的关系,进入了教改的实施阶段。从理论到实践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一、改革前期筹备情况
(一)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认真筛选教材
教材对教学改革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在教材筛选上可谓煞费苦心:成立两级教材筛选小组,第一级筛选小组由系主任、教学副主任和副高以上职称教师组成。第二级筛选小组由教研室主任和一线教师组成。在确定08级新生教材之前,一共前后一共筛选教材20余套,最终确定采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系列教材。该套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我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特点和教学改革的成果编写而成,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将语言基础能力的培养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21世纪全球化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高专人才的要求。
(二)教学计划的制定
在充分研究我院学生入学情况的基础上,结合《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系列教材的具体要求,根据周院长,指示我们对《大学英语》的教学计划在总学时、开设学期、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分配等方面做出全面改革:即由2学年4学期制,每学期周学时均为4,共计288学时调整为1.5学年3学期制,第一学期周学时为4、第二学期周课时为6、第三学期周学时为2,共计216学时。修订后教学计划在授课学期和总学时数均少于原来的教学计划,完全符合《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所规定的180-220学时。但新的教学计划更加符合英语教学规律。在打好语言基础的前提下第三学期开展课内A、B级培训,从根本上提高我院学生的A、B级通过率。
二、改革具体实施情况
(一)课内A、B级培训
课内A、B级培训是我院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项创新,是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和资格证书培训的一次有益尝试,具体操作办法为公共外语学生在第一、二学期完成对教材内容的学习,第三学期将重心转移到提高A、B级应试能力的培养上。当然,语言能力与应试能力是有紧密关联的。在重点提高A、B级应试能力的同时,随时关注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此,我们挑选优秀教师组成课内A、B级培训教学小组,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分析研究大量A、B级历年真题及A、B考试重点和难点,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编写培训试题。
培训后期,按照国家考试的各项要求组织A、B级模拟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并形成书面报告上报教务处,同时将考试结果分发到各系,以便各系了解情况地督促学生学习。
(二)小班试点教学
结合我院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将一个大班按照高考英语成绩分为A班和B班,A班学生程度相对比较好,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他们英语听、说方面的培养;B班学生程度相对比较差,教师的教学重心相应地向打好英语基础倾斜。这样既满足了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比如,我院07级机电一体化学生刘元经过在A班一年的学习荣获2008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同时使得基础较差的学生比较扎实地打好英语基本功。
由于我院教师和教室资源相对比较紧张,所以小班教学只能在个别系进行试点,目前尚难大面积推广。
(三)课堂教学立体化、多样化
教学内容的立体化。我们不仅注重英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还加强英语的听、说、读、写、译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同时,我们还强调英语国家的文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水平。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我们既使用传统的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注意观察,多思考,发现规律,又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采用“模拟情景交际法”,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用英语开口同老师交流,与同学交谈,锻炼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四)因地制宜,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建设英语调频台,利用中午和下午二个时间段安排英语广播节目,内容包括英语对话、英语时事、英文歌曲欣赏、英文故事连载等。由专人负责制作磁带和节目播放,提高学生英语信息输入量。除此之外还有“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英语作文比赛、英语歌曲比赛等活动。
在学院倡导“能力工程”的前提下,外国语系专门针对我院公共外语学生编写教材《英语常用口语》。本书在借鉴其他口语书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学生实际和培养目标要求,教程内容新颖、语言地道、编排合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张口说英语的积极性。本教材将作为我院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为提高全院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做出贡献。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整改思路
经过原外国语系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我院2008年12月AB级考试通过率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以全院全体07级在校统招生为基准,一次通过1881名学生,通过率为44.84%。通过率超过50%的系有:计科系、电信系、经贸系、国际系。经贸系07级国商统招1、2班117名学生一次通过率达70%。外国语系除10名五年高职学生外,一次全部通过。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还清楚地意识到我院大学英语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我院这次A、B级考试44.84%通过率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优秀标准(70%)还有一定的差距,A、B级通过率分布不均衡,文管类学生通过率相对高,理工类相对比较低;由于我院目前教学资源相对比较紧张,所以小班教学的模式还不能全面实施;教师教学经验相对不足;英语教学硬件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我院现有语言实验室10间(640座位),只能满足英语专业学生和三本学生教学需要,我院《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只能使用卡式录音机,教学效果相对比较差,制约了我院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继续加大整改力度:首先,进一步明确《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使之深入每一位任课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进一步加大英语A、B级考试的宣传力度,增强各方面对英语A、B级考试的认知程度。其次,继续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授课教师的学历、职称,为《大学英语》的教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使英语教学水平在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