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22日,我校文学院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102名学子,在马金玲老师的带领下,以班级为单位依次来到我校的人文素养教育基地——陈忠实文学馆参观,体会已故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的创作历程,近距离感受文学大师的人格魅力。
文学馆内窗明几净,秩序井然。展示柜里珍藏着陈忠实先生创作生涯中的各种版本的作品样书。其中《白鹿原》作为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法语、维语等多种语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作品还被翻拍成电影、话剧、秦腔、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电视剧《白鹿原》成功拍摄,即将上演。
在马金玲老师生动、细致地解说和引导下,在场同学时而静静沉思,时而奋笔疾书,时而感慨万千,他们用笔、用心记下了精彩的瞬间。从“不要耽搁了自己的行程”到“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从“一个民族的秘史”到“原下的日子”,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字记载为同学们讲述了一名文学大师艰辛的创作道路。尤其是创作《白鹿原》的那张小圆桌,让同学们十分惊讶,如此艰苦的创作条件,使思源学子受到极大鼓励和启发,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白鹿原》手稿中,陈老先生刚劲有力的字体,反复修改的符号,透露着创作的艰辛与严谨,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学子。一组栩栩如生的《白灵满月》的泥塑作品使同学们大开眼界,站在这一幅活灵活现的关中民俗风情画卷前,同学们赞叹不已,纷纷拍照留念。
参观之余,同学们在文学馆展开了现场激烈的讨论,谈感想,谈创作,谈理想……四班的刘乐言同学表示“要向陈忠实先生学习,学习他吃苦耐劳、孜孜不倦的创作精神,从而更好地从作品中汲取养分,以便夯实自己的写作基础。”二班的夏苗苗同学说:“陈老先生在青年时期时树立的远大理想目标为他的人生及创作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我们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一班的杨凯同学表示:“一直以来仰慕陈忠实先生的才华和风骨,很可惜未能亲眼见到老先生,来到文学馆可以近距离观察陈忠实先生的创作历程,感觉很棒,课后打算把《白鹿原》再读几遍。”期间,来自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工作的张赞魁老师参与了课堂讨论,张老师讲道:“陈忠实先生早年时,常常会读西方作家的作品来扩大视野,所以,大家在空闲之余可以多读西方的著作,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三班的赵雪茹同学向张老师提出自己在阅读中的困惑:“读完文学作品,过一段时间就很容易遗忘了”。张老师耐心解答,他说:“读作品的时候不要想着一定要读懂它,不一定要反复阅读,应该自然而然把作品看下去,潜移默化,慢慢就会有自己的理解,也就不容易忘记了。”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言,讨论气氛十分热烈。
此番经典文学体验之旅,使同学们十分震撼,留给大家极其丰富的文学审美体验。马金玲老师表示:“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将继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融入文学课堂,比如开展‘朦胧诗’诗歌朗诵比赛、指导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把红色经典引进大学课堂、带领同学们制作微课等,以此鼓励同学们创作热情,使文学课堂成为充满审美教育的课堂、富于动感的课堂、充满文化气息的课堂,让同学们更好地体会文学的魅力和价值。”(文、图/周一鸣、马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