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思源 |  院系设置 |  组织机构 |  国际交流 |  招生信息 |  就业指导 |  服务大厅
学校主页 | 后台管理
banner

融会贯通,经世致用

文化影视创意产业新锐人才的摇篮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内容详情

讲好乡村故事 传承白鹿文化 ——白鹿原文化调查略记

发布日期:[2017-08-26]

    2017年的暑假,文学院中文系的全体老师走在通往白鹿原乡村的小路上,他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或者行走在暴雨如注的山路上,或者行走在骄阳炙烤的大地上,留下了美丽的脚印一串串……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走街串巷,搜集了白鹿原乡村的奇闻轶事。他们的到来,他们的欢声笑语,让白鹿原的大村小巷即刻沸腾起来了,成为白鹿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马金玲老师和王多老师就是七个小分队中的一组,负责席王街道的何家街、马家湾、莫灵庙等10个村庄的调研任务。调查研究是要有充分的前期准备,为了使调查有的放矢,我们组制定了“三步走”的调查策略。7月底,当任务下达之后,我们立即投入到调研的准备工作中,我们不畏酷暑,在省图查阅了有关灞桥区的县志、区志等资料,阅读了陈忠实的《说故乡》、《民生散文选》等书籍,熟悉背景,预设问题,以便采访胸有成竹,为走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保证走访顺利进行,以免突然造访会太突兀,如讲述人不在家、村干部有事、开会、农忙等情况,8月4日——10日,我们特意与各村干部进行了联络,说明调查目的,协调走访时间,希望能提前安排一位德高望重、了解村史的老人,为讲好本村的传奇故事做好准备,为传承白鹿原文化做贡献,各村干部纷纷表示支持。我们十分期待走进白鹿原乡村,听传奇,品民风,领略白鹿原独特的风采。
    在具备了充分的前期准备下,我们再一次联络村干部,约定具体的采访时间。8月23日,天气晴好,艳阳高照,8点半,我们如约而至,来到了何家街村委会,何福胜书记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讲述人何志英风尘仆仆专门从工作单位赶回村委会,为我们讲述了何家街的村史、名人、跳底子等特色文化。他思路清晰,对村子的故事烂熟于心,讲起来头头是道。何家街的村史据说应从明末清初开始,村民是从安徽、湖北一带迁来的,原名叫中华街。60、70年代以来,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机械发达,一直给西安市供应蔬菜,被评为“红旗单位”“先进单位”。 自编自演的跳底子是该村的特色文化,何志英一直扮演大头娃,说到道情,他十分激动,立刻用方言哼起了长安道情。在马家湾村,村委委员马涛为我们领来了81岁高龄的马明章老先生,他是长安一中的第一批学生,当过教师,后来一直在乡政府搞行政工作,曾与陈忠实一起工作过。老先生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文采斐然,讲述本村的故事如数家珍、顺手拈来,老先生给我们讲述了正月初九的灯笼会、玉皇庙、关公庙等民俗文化,可惜如今已保留不多。他至今仍然坚持画画、写书法,作品曾在民间艺术、西安市文化部、“迎回归”书画赛、老洞物资交流大会上获奖。讲完立即回家拿来了他的各种荣誉证、陈忠实的合影、陈忠实给他的一幅字等。老人的热情让我们深为感动!

     
    8月24日8点30分,我们来到了莫灵庙村,讲述人魏联社带给我们生动的传奇故事。据说,汉文帝非常廉政,驾崩后要求给他的坟墓和老百姓一样简约。打墓人按帝王的坟墓要求,挖了9尺长、9尺深,快要完工时,一对白鸽从正在打墓的墓地飞到凤凰嘴,就是今天的汉陵,迁葬汉陵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石家道村79岁的石永安与陈忠实老师同在东里小学教过书,他曾担任石洞小学的校长,编县志11年。他讲到,石家道的“道”是独一无二的,别的村庄是以“村”“街”“营”来命名的。因为石家道村在明清以来是祭皇陵的停车马道,最先住的是石姓人,所以谓之“石家道”,该村最早的村民最初是从山西大槐树下的移民。这里还流传着东汉时期有才不愿做官、以买药为生的韩康,曾经隐居在灞陵乡,东晋的桓帝派人找他做官,他宛然谢绝。魏家巷的曹孟森、刘文辉两位老先生讲述了“巷”的由来。该村一直以农业为主,黄瓜甜脆爽口,白皮大蒜清香袭人,远近闻名,还为我们讲述了“忙罢会”的来历,在节日期间乡民们走亲访友,庆祝麦子的丰收,节日至今保存完好。每个村的日子不一样,选择农历的单日子,比如他们村是农历6月21日。顶着烈日,我们徒步3里路,来到了苏家营村,年轻有为的孙俊喜书记为我们讲述了“营”的独特性,据说是明朝万历年间成村的,有的说是一所兵营,另一种说法是苏武的第三个儿子在此屯兵。该村历来缺水、贫困,有滑坡隐患,2000年从西康铁路搬来,搬迁工作长达10年,老村已成为国家级双子叶樱桃示范园。新村庄干净、整洁,借着改革的东风村民的生活蒸蒸日上。
    老洞庙的故事几乎每个村的讲述人都提到了,应该是周围村子共同的庙会。老洞庙是指药王洞,是纪念隋唐医学家孙思邈而修的,共有3楼、7殿、5庙、16洞,老洞原名叫老药王洞,后来省去了“药王”,因此称为老洞。庙会在农历2月2日举行,是出东门最大的庙会,每村轮流举办,最多时达十几万人,如今有3万人左右,参加庙会的群众从马家湾到石家道村,一字摆开,川流不息,可谓热闹非凡、盛况空前。


    通过几天的调查,我们深深感觉到村史就是一部色彩斑斓的文化史,也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村史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白鹿原这块绿色的宝石上,村与塬交相辉映,熠熠生辉,共同谱写了白鹿原华彩的乐章。同时,我们从讲述人的字里行间,感觉到白鹿原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可能,年轻人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纷纷放下锄头,奔向城市打工,昔日辉煌的民间文化已少有人问津,只有这些老人还在缓缓回忆、津津乐道,保护白鹿原文化势在必行。(文/马金玲  图/马金玲  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