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思源 |  院系设置 |  组织机构 |  国际交流 |  招生信息 |  就业指导 |  服务大厅
学校主页 | 后台管理
banner

融会贯通,经世致用

文化影视创意产业新锐人才的摇篮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内容详情

调研乡村文化 走访杨沟村

发布日期:[2018-05-10]

    2018年5月6日,2015级汉本02班四名同学,冒雨向白鹿原所属村落进发,开展文化调查。怀着对乡村风情的无限期盼,以及对乡土文化的浓厚兴趣,我们在颜娜和陈真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长安区鸣犊街道办的杨沟村。
    杨沟村东靠白鹿原,西临浐河,南邻杜家坡,北邻二圣宫村。由于当时成立互助组后,永光社杨姓人家最多而得名杨家沟村,后改为杨沟村。杨沟村是由杨家沟、李家沟、刘家湾组成的。姓氏有杨、李、安、刘、胡、赵、陈、王、杜等。新中国成立前只有七、八十户人家,住在半山坡上的土窑洞和土木结构的房子里,开展生产,居家生活。走的路是闪闪桥、羊肠小道,出行特别困难。


    首先我们来到杨沟村村委会,在热心村民的带领下,我们拜访了87岁的退休老干部安炳文老先生,他向我们介绍了村里几个大姓的发展历史。该村属于杂姓村,各姓氏的发展各有特色。村里的安姓人家原从嘴头村迁来,到目前为止,这个大家族已经有6代人。听安老先生讲,安家人数少,迁来的时间较晚,但是却比较富裕,这得益于安家人的团结和奋斗精神。据介绍,安家原有兄弟五人,虽各自营生,但齐心协力。兄弟们间互相约定将攒下的钱都交给家族公用,不谋私利,最终发家致富。
    李家人迁入该村有600年的历史,是时间最久远的一支。李家人重视文化和武艺的教育和传承。家族中在清代曾出现过文秀才和武秀才。
    除此之外我们还了解到村里的一个节日民俗-社火。社火常被人们叫做“看戏”,也称为“哑剧”。是本村每年正月十五的重大表演,用来祭社、迎神,在干旱年间,村民们也通过表演社火来祈雨求福。社火角色的表演者是以舞台的形式进行游行表演,观众可以利用脸谱来辨认角色特征。社火表演一直延续到今天,可见其影响力之大,村民们将这种文化代代相传。


    此外,杨家沟村子里面还有一些古树和古庙遗迹,尤其是有一棵槐树和一棵皂角树,树龄都在二三百年以上。古庙有老君庙和和尚庙。可惜的是庙宇在文革因破旧立新而遭破坏。说到这儿,安老先生露出了遗憾的表情。
    本次田野调查活动,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乡风民俗,而且为我们的学业成长和社会实践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丰富的经验。农村是我国社会组成最原始最基本的地方,现如今,古老的乡村文化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本次活动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们重拾了被遗忘的文化,在对他的保护上,增添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文:武悦,赵凤;图:张秋玉,刘淑敏)